例谈如何建构“乘法分配律”的概念

2018-02-09 02:32江苏睢宁县第三实验小学221200
小学教学参考 2018年2期
关键词:乘法分配律语词分配律

江苏睢宁县第三实验小学(221200)

对于乘法分配律,学生背得滚瓜烂熟,但在具体套用的时候,时常因为不能够领悟其中的要领而屡屡犯错。受简算思维的负迁移影响,学生在做题时往往为了凑整而枉顾客观事实和数学原理,生硬地将毫无联系的两个数结合起来,造成一种形式上的乘法分配律。如何才能解决学生会说不会用的窘境呢?

一、强化意义,语词逻辑记忆

乘法分配律不仅有助于简算,它还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当感知到乘法分配律在生产活动中带来的便利,学生自然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因此,教师不妨以一些生活实例作为导入。如:

(1)一套校服,上衣45元,裙子38元,买3套这样的校服需要多少钱?

(2)给厨房贴瓷砖,左面墙壁每排贴6块,贴9排;右面墙壁每排贴4块,贴9排。一共需要多少块瓷砖?

熟悉的生活情景,消除了新知的疏离感。但成功的教学不仅要揭露乘法分配律的现实意义,还应揭露其数学意义。教师也可以通过绘图让学生在具体、形象的情境下对乘法分配律形成第一印象和整体感知。对于第二个问题,一位男生提出了“(a+b)×c”和“a×c+b×c”这两种近似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这就是乘法分配律的原型了。学生能够从生活实例的数字形式联想到字母取代的符号形式,形象思维跃升到抽象逻辑思维水平。在教师还没有正式介绍分配律之前,学生已经能创造出分配律的雏形,这也是思维概括性和间接性的集中体现。思维的这两个特性互相作用,互相促进,以前感知到的表象材料都可以在学生头脑中集中闪现、交织联系,然后产生新的认知。

二、不断抽象,去粗取精

用长方形周长来配给形象思维下的乘法分配律的表象材料,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还可以添加“动”的元素,利用课件画一个长方形(如下图),让学生从长方形的面积去思考乘法分配律。教师也可以先把“贴瓷砖”转化为画格子图,进一步抽象乘法分配律。

首先,教师利用课件一行一行地显示灰色小正方形,数出数量,得出算式5×3。

其次,教师出示算式4×3,让学生思考该如何画出方格图,然后一行行显示无色小长方形,并接在上图的后面。

再次,教师提问:“现在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形?”然后引导学生列出综合算式 5×3+4×3 和(5+4)×3。

最后,去掉格子线,突显“(a+b)×c=a×c+b×c”的另一层含义:长方形面积图。如此顺势而为,逐步从“小正方形的数量”过渡到“纯数字”,再抽象为“字母符号”,用乘法运算的性质来诠释乘法分配律。

三、牢记特征,瞬时构建

语词逻辑记忆虽然不受环境因素的干扰,但一旦其中的某一个片段出现模糊,就会影响整个记忆系统。所以,教学时要设置一些辨识度高、特征鲜明的情境,让学生只要看到乘法分配律或意识到要用乘法分配律,脑海中就会不自觉地闪现这些情境,从而在情境的回忆中正确运用乘法分配律。例如,一位教师用打比喻的方式帮助学生记忆乘法分配律的公式:c性格开朗,交友广泛,一开始先结识了a,后来又认识了b,最后c拉着它们结拜。又如,c妈妈肚子里怀有一对双胞胎,一个是a,一个是b,a和b两个先一起待在妈妈肚子(括号)里,后来a和b钻出来,一人一边拉起妈妈的手。两人在妈妈肚子里是兄弟,出生后在妈妈的连接下还是一对兄弟。

比喻虽然不是很贴切,但胜在新颖、有趣,能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在陈述一个概念时列举一些幽默的范例,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更精确的复述。以幽默的语词解说知识,尤其是一些深奥抽象的概念,可以使其通俗浅显,降低难度,提高效率。

综上所述,针对“乘法分配律”的教学实践,执教者不能裹足于让学生采用不完全归纳法推理出分配律的现状,还应该注重记忆表征形式的转型升级,从图形到数字再到字母符号,让学生全面地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猜你喜欢
乘法分配律语词分配律
语言困境
运用乘法分配律简算
你是那样美 唐心语词
乘法分配律的运用
《老子》“自”类语词哲学范畴释要
基于学情,把握本质,深层建构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除法也有分配律吗
活用乘法分配律
《乘法分配律》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