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转向视角下的英文电影翻译

2018-02-10 11:00
焦作大学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源语字幕英文

郜 芬

(河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

随着我国物质资源的极大丰富,人们对精神文明的需求逐渐提高,其中,电影即是精神追求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门综合性艺术,电影能够更加真实、直观、形象、立体地表达人们的情感与生活。近年来,英文电影的引进逐渐增多,我国人民有更多的机会欣赏到异国他乡的艺术瑰宝。如何原汁原味地把英文电影还原在我国观众面前,使人们在视觉享受的同时获取其想要表达的精神内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本文从文化转向的角度对英文电影翻译展开分析,以《肖申克的救赎》为例,致力于在国内外文化与思维方式存在巨大差异的背景下,努力寻找出较为妥当的英文电影翻译措施,并为其他学者及翻译工作者提出通用性借鉴方法。

1.文化翻译理论对英文电影翻译的意义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因为生活在差异化的社会、经历差异化的教育、从事差异化的工作而产生的各类文化碰撞,继而激发不同的思维方式,最终形成或严重或轻微的沟通与理解障碍。苏珊·巴斯奈特在和勒弗维尔合著的 《翻译、历史与文化》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了“文化转向(cultural turn)”概念,她认为,翻译的研究重点不应该放在语言问题等某一特定的翻译要素上,而是基于文化深处的一种行为。因此,作为文化的媒介,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间的转换,更是两种文化间的交流。电影翻译是文学翻译的一个分支,但它又不同于传统的文学翻译。作为文化与语言解码交换的桥梁,英文电影翻译是原著的信息表达行为,也是文化、意识形态的传递行为。基于多种因素,英文电影翻译时常出现表达错位的现象,既存在于微观范畴的信息不对称,也有宏观范畴的文化不等值,主要体现在译者过分关注源语文化,忽视了目标语读者的政治、历史文化、宗教信仰、民俗民风和思维方式等差异导致的不同受体而意境趋同、相同受体而意境异化等现象,随之引发电影原著的泛信息贯串失效,错误地引导跨文化受体接受具有歧义的主体信息,使英文电影失去了其文化载体的原始意义。因此,在英文电影翻译与信息表达过程中,不能仅仅注重翻译信息对等,而要更加强调链接文化之间的差异,满足翻译价值对等的要求。由于电影的商业目的和观众的不同层次性,英文电影翻译必须要符合目标语读者的口味,只有观众接受了,才能实现电影传播文化的功能。

2.英文电影翻译策略

2.1 片名翻译

一部电影是否能大卖成功,关键就在于电影片名是否能够让人印象深刻、吸引眼球。由此,电影片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应该起到“信息涵盖”“美感体现”“价值体现”的作用。简言之,影视片名的翻译既要体现语言特点符合说话习惯,又要富有艺术感染力;既要忠实于原片名的内容,又要体现源语的语言特色,力求达到艺术的再创造。这也与巴斯奈特文化翻译观的要求相一致,允许译者的再创造。“The Shawshank Redemption”改编自斯蒂芬·金《四季奇谭》中收录的同名小说,该片的主题是“希望”,全片透过监狱——这一强制剥夺自由、高度强调纪律的特殊背景,来展现作为个体的人对“时间流逝、环境改造”的恐惧。影片以Red的讲述为主线,从他的视角叙述了银行家Andy被指控枪杀了妻子及其情人被判无期徒刑,将在肖申克监狱中度过余生的故事。尽管Andy吃尽苦头,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心中的希望,终于在入狱19年后越狱成功。本片自发行以来得到了一致好评,当年获得奥斯卡七项提名。本片成功的关键在于,以基督教的救赎思想为出发点,讲述了一个抗争、救赎和希望的故事。宗教是一种主观意识对希望的执着而诞生的一种强大的精神依靠,是文化的一部分,是人类文明进程的一种产物。基督教对西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关系到各个方面,包括经济、政治、社会生活。“Redemption”一词在《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七版中释为 “The act of saving or state of being saved from the power of evil.Redemption is a concept common to several theologies.It is gener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efforts of people within a faith to overcome theirshortcomingsand achieve the moral positions exemplified in their faith”。 这是一个宗教性很强的词,在此片名中主要指主人公Andy的自我反省与自我救赎的过程,主要是灵魂上的救赎,它出现在片名中预示着影片的思想走向。在台湾和香港,它分别被译为《刺激1995》和《月黑高飞》,相较于台湾和香港的翻译,大陆采用直译的翻法,直接译为《肖申克的救赎》,既简明扼要地翻出了影片的内容,又使大陆观众对基督教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地名的直译也会引起观众对肖申克监狱的兴趣。再例如,另一部叫座的电影《Becoming Jane》,以人名为片名。Jane是一个很普通的名字,如果仅仅是翻译成 《成为简》,的确忠实于原文,可是主人公的形象却大大缩小了。简·奥斯汀是英国著名女性小说家,她的作品主要关注乡绅家庭女性的婚姻和生活,以女性特有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和活泼风趣的文字真实地描绘了她周围世界的小天地。她的《傲慢与偏见》《理智和情感》更是对女性婚恋观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尽管她为世界文坛做出了巨大贡献,可是在中国,应该还有一些人不了解她,所以在该影片上映时,片名最终定为 《成为简·奥斯汀》,既准确地传递了影片的内容,又使更多人了解简·奥斯汀,了解英国文学,起到了文化传播的作用。

2.2 语言技巧

同其他文学作品一样,电影是一门画面艺术,电影的制作者总是不遗余力地挖掘画面的功能,一件道具、一个动作往往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电影还是一门有声艺术,剧中人物的语言是整部电影的精髓。因此引进英文电影的时候,字幕翻译就成了关键。电影翻译是用形象的语言表达形象思维中高超的艺术意境。电影翻译不同于其他翻译,毕竟电影的对象是广大观众,他们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所以,字幕翻译,一定要做到见之于文,形之于声,达之于观众。字幕翻译的权威Gottlieb Henrik认为字幕翻译就是两种语言间口头信息的转换,通常以一行或者两行文字形式同时出现在电影屏幕下方。有以下几个特点:一、语言的瞬间性。很多电影都是由经典的文学作品改编而成,文学作品看不懂,可以反复研究,可是由于画面的瞬间性,要求观众一遍就懂。电影中的语言大多是以人物对话的形式出现,人物的表情、口型、动作需要和语言保持高度一致。所以在语言技巧方面,应当特别注意。二、影视语言的大众性。小说、散文和诗歌等其他文学作品有着明显的难易之分,对读者的文字能力也有不同的要求。而绝大数电影是供人们观赏的。因此,电影字幕必须简单流畅,否则,大部分观众就无法享受电影。换言之,字幕翻译必须满足不同年龄层和不同品味阶层的需求,就像张春柏教授所说:“影视艺术从诞生之日起就注定是一种大众化的艺术。除了极少数实验性的作品之外,绝大多数电影和电视剧是供人们观赏的。”译者必须要确保大部分观众,特别是受教育水平较低、甚至是文盲的也能完全理解字幕。大部分去电影院看电影的观众是为了娱乐和休闲,所以字幕翻译必须要通俗易懂。太多过于复杂晦涩的语言会让电影显得无趣,不利于电影的发展。由于英汉属于完全不同的语系,各自语言特点鲜明,表达方式截然不同,在字幕翻译时,还要兼顾画面和谐,字幕翻译并非易事。因此,在进行字幕翻译时,译者可以进行再创造,通过删减,意译或是调整顺序,只要完整地保留源语信息,使源语和译语在文化功能上达成统一,可以让译语观众完整流畅地欣赏电影即可。例如,“Damn it,you’re putting me behind! I got a schedule to keep”。 其 中“putting me behind”和“got a schedule to keep”就是书面语,如果译者译为“让我落后”和“我还有安排”,就不符合汉语口语的特点,而且读起来也很生硬,所以整句译为“他妈的,你不要耽误我,我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还有另一例子:“For instance,I’m an institutional man now.” 这句话出自Red和Andy在Andy越狱的前几天的对白,二人在谈及以后的打算时,Red经过近40年的煎熬,显得很沮丧。他对希望怀有恐惧,因为他也曾拥有希望。但是,他明白,希望越大,失望越大。“I’m an institutional man now”如果翻成“我已经被制度化了”,就会显得晦涩难懂,不如意译为:“我已经是这里的一部分。”还有电影最后部分出现的这句台词:“I know you’re good,but all that paper leaves a trail.”其中“all that paper leaves a trail”翻为“有蛛丝马迹留下”,非常简明扼要,通俗易懂。所有的观众即使是文化水平不高的观众在观看电影时也会明白其中的指称意义。但如果这句话直译为“所有的纸上都有印迹”,那观众就会觉得很迷惑,而且使这个对话没有意义,读起来会觉得牵强有歧义,所以整句话译为“我知道你很能干,但是总会有蛛丝马迹留下”。

2.3 文化因素的翻译

正如其他文学形式,电影翻译中最难把握的一点就是文化因素的翻译。文化因素是指一群人或是一个社会团体的特有的态度行为语言。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源语文化和译语文化的不同。由于电影观众来自不同的国家,拥有不同的文化,因此在观看电影时,他们会沉浸在两种不同文化的碰撞中,行为标准、社会价值观、宗教信仰都不尽相同。电影作为一种文化传播的手段,应该起到传播源语文化的作用,所以电影字幕翻译不应该一味考虑译语文化,应使源语中的文化因素融入新的语境中,适当地使读者靠近作者,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例如:“If I were you,I would grow eyes in the back of my head.”Red是Andy在狱中最好的朋友,是在提醒他要小心找他麻烦的两个人,“grow eyes in the back of my head”是一句俚语,这里就采用异化的手法,译成“如果我是你,我会加倍小心”,兼顾了源语的内涵意义和联想意义,并且增加副词“加倍”,更是突出了 Red对Andy的担心和嘱咐。可是,如果翻成“如果我是你,我就会在后面长双眼睛”,就让人觉得毛骨悚然,也无法准确地表达源语的意思。 再例如:“It’s your world,boss.” “Rumor has it you’re a cold fish.” “Come out.You are holding up the show.”这三句话都包含英美国家的俗语,在翻译的时候尤其要考虑到如何让源语观众接受。“It’s your world”如译成“这是你的世界”,就会让人不知所云,所以译为“遵命,头”。若将“You’er a cold fish”译为“一条冷酷的鱼”就非常可笑,因为汉语中完全没有之类的表达,本句根据语境准确地提炼出了其中的意思,简洁地译为“冷酷”。“You are holding up the show”出自监狱长之口,在Andy越狱后,他非常慌乱紧张,译为“别再耍花样”实在是非常符合监狱长当时极其败坏的心情。

3.结语

电影是一种涉及许多方面的整体艺术。作为具有最大影响力的当代艺术,电影影响着我们的情感方式和思维方式,已经成为一种最便捷、最大众的文化交流方式,是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做好电影翻译刻不容缓。笔者以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观为指导,从电影片名翻译、语言技巧和文化因素翻译三方面浅谈了电影翻译时应采用的方法和注意的问题,使源语影片和目标语观众达到完美契合,从而达到传播源语文化的目的。

猜你喜欢
源语字幕英文
电视剧字幕也应精益求精
释义理论指导下的口译教学新模式探究
关于卡特福德翻译理论的思考
英语翻译中悖论的发现与理解
源语概念对英语专业学生隐喻词汇习得的影响研究
英文摘要
简单快捷提取视频文件中的字幕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