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易理史料辑录(续四)

2018-02-10 11:00渠正堂和洪范
焦作大学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中村乾坤太极

渠正堂 和洪范

(1.焦作大学人文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3;2.焦作师专覃怀文化研究中心,河南 焦作 454000)

纬书命运坎壈。早在一千多年前就惨遭严厉禁绝,有唐及宋,已经不能复见任何一种纬书的原貌,可见传统的见解对另辟蹊径之说的强烈排斥。此文均转引自河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12月版安居香山、中村璋八所辑的《纬书集成》。此种“集成”不属于时下的俯拾皆是,而是依靠残篇断简的众里寻他,才得以完成,耗费精力与心血之巨,难以想象与复制。更让人难以想象的,此种繁重的辑佚工作,竟然出自两位外国学者之手。我们如此属意《纬书》中关于太极易理的谶纬之说,其意图在于向读者与学人介绍太极易理的全部内涵。

汉郑康成注《易纬·乾凿度·上》:

孔子曰:易者,易也,变易也,不易也,管三成为道德苞籥。管,统也。德者,得也。道者,理也。籥者,要也。言易道统此三事,故能成天下之道德,故云包道之要籥也。

(河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12月版安居香山、中村璋八辑《纬书集成·上》第3页)

汉郑康成注《易纬·乾凿度·上》:

孔子曰:易始于太极。气象未分之时,天地之所始也。太极分而为二,七九、八六。故生天地,轻清者上为天,重浊者下为地。天地有春秋冬夏之节,故生四时。四时各有阴阳刚柔之分,故生八卦。八卦成列,天地之道立,雷风水火山泽之象定矣。其布散用事也,震生物于东方,位在二月。巽散之于东南,位在四月。离长之于南方,位在五月。坤养之于西南方,位在六月。兑收之于西方,位在八月。乾制之于西北方,位在十月。坎藏之于北方,位在十一月。艮终始之于东北方,位在十二月。八卦之气终,则四正四维之分明,生长收藏之道备;阴阳之体定,神明之德通,而万物各以其类成矣。万物,是八卦之象,定其位,则不迁其性,不淫其德矣,故各得自成者也。皆易之所包也,至矣哉易之德也。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4年12月版安居香山、中村璋八辑《纬书集成·上》第7-8页)

汉郑康成注《易纬·乾凿度·上》:

孔子曰:乾坤,阴阳之主也。阳始于亥,形于丑,乾位在西北,阳祖微据始也。阳气始于亥,生于子,形于丑,故乾位在西北也。

阴始于巳,形于未,据正立位,故坤位在西南,阴之正也。阴气始于巳,生于午,形于未,阴道卑顺,不敢据始以敌,故立于正形之位。

君道倡始,臣道终正,是以乾位在亥,坤位在未,所以明阴阳之职,定君臣之位也。

孔子曰:八卦之序成立,则五气变形。故人生而应八卦之体,得五气,以为五常,仁、义、礼、智、信是也。夫万物始出于震,震,东方之卦也,阳气始生,受形之道也,故东方为仁。成于离,离,南方之卦也,阳得正于上,阴得正于下,尊卑之象定,礼之序也,故南方为礼。入于兑,西方之卦也,阴用事,而万物得其宜,义之理也,故西方为义。渐于坎,坎,北方之卦也,阴气形,盛阴阳气含闭,信之类也,故北方为信。夫四方之义,皆统于中央,故乾、坤、艮、巽,位在四维,中央所以绳四方行也,智之决也,故中央为智。故道兴于仁,立于礼,理于义,定于信,成于智。五者道德之分,夫人之际也。圣人所以通天意,理人伦,而明至道也。昔者圣人因阴阳,定消息,立乾坤,以统天地也。夫有形生于无形,乾坤安从生。天地本无形,而得有形,则有形生于无形矣。故《系辞》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夫乾坤者,法天地之象,质然则有天地,则有乾坤矣,将明天地之由,故先设问乾坤安从生也。

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也。太易者,未见气也。以其寂然无物,故名之为太易。

太初者,气之始也。元气之所本始,太易既自寂然无物矣,焉能生此太初哉,则太初者,亦忽然而自生。

太始者,形之始也。形见此天象,形见之所本始也。

太素者,质之始也。地质之所本始也。

气形质具而未离,故曰浑沦。虽舍此三始,而犹未有分判。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浑沦者,言万物相浑成,而未相离。言万物无不资此三者也。

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循之不得,故曰易也。易无形畔。此明太易无形之时,虚豁寂寞,不可以视听寻。《系辞》曰:易无体。此之谓也。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4年12月版安居香山、中村璋八辑《纬书集成·上》第9-12页)

汉郑康成注《易纬·乾凿度·上》:

孔子曰:泰者,天地交通,阴阳用事,长养万物也。否者,天地不交通,阴阳不用事,止万物之长也。上经象阳,故以乾为首,坤为次,先泰而后否。先尊而后卑,先通而后止者,所以类阳事也。

损者,阴用事,泽损山而万物损也,下损以事其上。象阳用事之时,阴宜自损以奉阳者,所以戒阴道以执其顺者也。

益者,阳用事,而雷风益万物也,上自损以益下。当阴用事之时,阳宜自损以益阴者,所以戒阳道以弘其化也。

下经以法阴,故以咸为始,恒为次,先损而后益。咸则男下女,恒则阳上而阴下,先阴而后阳者,以取类阴也。

各顺其类也。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4年12月版安居香山、中村璋八辑《纬书集成·上》第16页)

汉郑康成注《易纬·乾凿度·上》:

易有六位三才,天地人道之分际也。三才之道,天、地、人也。天有阴阳,地有柔刚,人有仁义,法此三者,故生六位。六位之变,阳爻者制于天也,阴爻者系于地也。天动而施曰仁,地静而理曰义。仁成而上,义成而下,上者专制,下者顺从,正形于人,则道德立而尊卑定矣。震主施生,卯为日出,象人道之阳也。兑主入悦,酉为月门,象人道之柔也。夫人者,通之也,德之经也,故曰道德立者也。

此天地人道之分际也。天地之气,必有终始,六位之设,皆由上下,故易始于一,易本无体,气变而为一,故气从下生也。分于二,清、浊,分为二仪。通于三,阴阳气交,人生其中,故为三才。□(缺字。疑为“形”)于四,□□□□□□□□。盛于五,二壮于地,五壮于天,故为盛也。终于上。初为元士,在位卑下。二为大夫,三为三公,四为诸侯,五为天子,上为宗庙。宗庙,人道之终。

凡此六者,阴阳所以进退,君臣所以升降,万人所以为象则也。故阴阳有盛衰,人道有得失。圣人因其象,随其变,为之设卦,方盛则托吉,将衰则寄凶。圣人之见物情有得失之故,寄注阴阳之盛衰,以断其吉凶也。阴阳不正,皆为失位。初六,阴不正。九二,阳不正。其应实而有之,皆失义。阴有阳应,阳有阴应,实者也。既非其应,设使得而有之,皆为非义而得也。虽得之,君子所不贵也。善虽微细,必见吉端,恶虽纤芥,必有悔吝。所以极天地之变,尽万物之情,明王事也。王者亦当穷天地之理,类万物之情。

(河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12月版安居香山、中村璋八辑《纬书集成·上》第19-21页)

汉郑康成注《易纬·乾凿度·下》:

丘记《彖》曰:困而不失其所亨,贞,大人吉,以刚中也。文王因阴阳,定消息,立乾坤,统天地。夫有形者生于无形,则乾坤安从生。消息,寒温之气,而阴阳定寒温,此三微生著,而立乾坤以天地之道,则是天地先乾坤生也。天有象可见,地有形可处,若先乾坤,则是乃天地生乾坤。或云有形生于无形,则为反矣,如是则乾坤安从生焉。若怪而问之,欲说其故。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将说此也,时人不知问,故先张所由以为本,使易陵犹故也。

太易者,未见气。太初者,气之始。太始者,形之始。太素者,质之始。太易之始,漠然无气可见者。太初者,气寒温始生也。太始,有兆始萌也。太素者,质始形也。诸所为物,皆成苞裹,元未分别。

气形质具而未相离,故曰浑沦,言万物相浑沦而未相离。此极说太素浑沦,今人言质率尔,有能散之意。

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循之不得,故曰易也,易无形埒也。此又说上古太易之时,始有声气,曰埒。尚未有声气,恶有形兆乎,又重明之。《礼记·夏小正》:十二月,鸡始乳也。《列子·汤问》:易无形埒。言易无形踪、边际和明显的边界。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4年12月版安居香山、中村璋八辑《纬书集成·上》第28-29页)

汉郑康成注《易纬·乾坤凿度·上》:

乾凿度,庖牺氏先文,公孙轩辕氏演古籀文。

仓颉修为上下二篇。仓颉,黄帝史官,其注亦是仓颉。

黄帝曰:太古百皇,辟基文籀。离厚反,又直祐反,非周宣王时史籀也。

遽理微萌,始有能氏。有能氏,庖牺氏,亦名苍牙也。

知生化柢,晤兹天心。与天同生,知化之本柢。晤,晓也。天垂万化之心,令群物不息柢本也。

噫念虞思慷忄寂(和注:忄寂,音 ba),方查反。

虑万源无成。圣人知化万源,不成其流,慷忄寂尽圣与智,设几教斗,源流之性大行。

既然物出,始俾太易者也。太易,天地未分,乾坤不形也。

太易始著,太极成,太极成,乾坤行。太易,无也。太极,有也。太易从无入有,圣人知太易有理未形,故曰太易。

老神氏曰:天英氏。性无生,天地未分之时无生。生复体。生与性天道精,还复归本体,亦是从无入有。

天性情,地曲巧,未尽大道,各不知其自性。乾坤既行,太极大成。太极者,物象与天同极,天产圣人,身止射万源,立乾坤二体,设用张弛,究天性与情,晓地曲育巧成之道。身止音指。

(河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12月版安居香山、中村璋八辑《纬书集成·上》第65-67页)

汉郑康成注《易纬·乾坤凿度·上》:

太古断元,圣人法地,极先生而设位,物成而丽诸形,错煸以文,改茹以渔,虞兽以韦,上齿以前,法物以后。 析以策,运蓍以数,王天下者也。以太古断元,有巢氏以前,元气已断为天。又圣人法物以地,有巢氏之法地物用。注云:物者魂气,太极立,万汇成,物成而丽形,物才成,丽著形性,已上太古先造,不知何氏之为也。已后圣人者,庖牺氏错煸以文智,杂彩煸烂,合成籀文,非篆非绨也,云以鸟迹非也。改茹血毛成田渔、猎狩,革皮为冠皮服。上齿,古太老先以前,未及甲历岁纪,人老以齿为前长老民。法物以后者,后也。今万物作法而成虞猎也、革皮也。

太易变,教民不倦。圣人观太易之变,使万汇不倦,日用日增,日死日生,大化行也。有形之类,生于无形者也。太初而后有太始,万汇有形始生。太始而后有太素。万物素质者也,质素未离混元。有形始于弗形,有法始于弗法。太易气未分,太初气始见,太始物有形,太素万物素质由淳在。

(河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12月版安居香山、中村璋八辑《纬书集成·上》第67-69页)

汉郑康成注《易纬·乾坤凿度·下》:

圣人断元,偶然成地。圣者有巢之先,不知何氏断元。偶者疋偶,成天之功力者也。积土形不蹇扌崩,太极有,地极成,人极灵。古无人字,后作物为人,长塞之三材,圣人知有三极而立两。两道,天道、地道也。如履薄厚,如资长极。《万形经》曰:圣人知地道薄,与天有锐,更洪物资长也。《炉灰经》曰:灰者,死土,以天元气练十周,十周者,一千岁,却为正神之土,其味犹辛。上圣以灰资地,填圆塞化,是也。灰可以资大土,令地不锐薄,圣人之大道。土重厚物生甘,土薄物辛酸,甘土生产物,秀而英实而已。又天味辛,地味甘,理之然也。地土滋下不苦,以天者役气,辛苦不息,每一日行一度,以假风轮扶之,一度三千九百二十五里步。天有太极,地有太疆。天极高远,地极迷远。

(河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12月版安居香山、中村璋八辑《纬书集成·上》第102页)

汉郑玄注《礼编·礼含文嘉》:

推之以上元为始,起十一月甲子朔旦夜半、冬至。日月五星,俱起牵牛之初。上元太素以来,至所求年。推之以上元为始,起十一月甲子朔旦夜半、冬至。日月五星,俱起牵牛之初,斗左回,日月五星右行。计日月右行也。

保章氏以五云之物,辨凶吉、水旱、丰荒之祲。燧人始钻木取火,炮生为熟,令人无腹疾,有异于禽兽,遂天之意,故为遂人。三皇:虙戏、燧人、神农。虙戏、燧人、神农,谓之三皇。和注:伏羲的名号,古籍中有许多写法。除“伏羲”(《庄子·人间世》)之外,还有“伏戏”(《庄子·大宗师》)、“伏牺”(《法言·问题》)、“包牺”(《易·系辞下》)、“宓犠”(《汉书·古今人表》)、“庖牺”(《水经注·渭水》)、“虙羲”(《管子·封禅》)等。写法不同,皆为同音相转。 《路史·后纪一》云:“伏、虙,羲、戏,字义皆同,史传或谓服牛乘马,因号伏牺,取牺牲以充庖厨,因号庖牺最为鄙妄。按庄周等古书皆作虙戏,无作犠者。且伏羲古或用戏,而牛之字未有用戏者,况伏岂得为服御字乎?故《世纪》云:‘后世音缪,或谓伏犠或作虑犠,皆失其旨’。”

伏羲始别八卦,以变化天下。天下法则,咸伏贡献,故曰伏羲也。伏者,别也;羲者,献也,法也。伏羲德洽上下,天应之以鸟兽文章,地应之龟书,伏羲则而象之,乃作易卦。

神者,信也;农者,浓也。始作耒耜,教民耕种,其德浓厚若神,故为神农也。神农修德,作耒耜,地应之以醴泉。神农作田道,就耒耜,天应以嘉禾,地出以醴泉。

黄帝修兵革以德行,则黄龙至,凤皇和注:此皇同凰来仪。

尧德匪懈,醴泉出。和注:宋绍圣二年(公元1095)《大宋国怀州河内县利仁乡坦掌村重修尧圣庙碑记》载:“昔帝因巡狩率师至此,困息思浆,求无获济。忽睹斯境,犹掌润泽。帝乃圣意阴符,龙指按捏,寻感醴泉应手,源涌无涯。”尧广被四表,致于龟龙。尧德广被四表,龟龙致瑞。

舜损己以安百姓,致鸟兽,鸧鸧凤凰来仪。

禹卑宫室,尽力乎沟洫,百谷用成。神龙至,灵龟服,玉女敬养,天赐妾。禹卑宫室,尽力沟洫,百谷用成,玉女敬降养。宋均注云:玉女,有人如玉色也,天降精生玉女,使能养人。美女玉色,养以延寿也。禹治水旱,天赐神女圣姑。夏姒祖,以薏苡生。

汤武顺人心,应于天。

山泽者,三皇五帝之感应也。

礼天子灵台,所以观天人之际、阴阳之会也,揆星度之验征、六气之瑞应,神明之变化,睹因气之所验,为万物获福于无方之原。招太极之清泉,以兴稼穑之根。仓廪实,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天子得灵台之则,五车三柱,和注:《开元占经》:五车,旧东北及西北星入河,今出河。又西北柱,旧双星向上,今测向下,又车北柱,旧双星在东北,今向西北。五车三柱,十四星。南河、北河,南河旧在河内,西二星入前实沉次,今测不入河亦不入前次,复在河外,又在后鹑首次。北河旧在鹑首次,今测二星入前实沉次。六星,夹东井。明制可行,不失其常。水泉川流,无滞寒暴暑之灾,陆泽山陵,禾尽丰穰。

(河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12月版安居香山、中村璋八辑《纬书集成·中》第493-496页)

《纬书集成·乐编·乐纬》:

黄帝之乐曰《咸池》,颛顼之乐曰《六茎》,帝喾之乐曰《五英》,尧曰《大章》,舜曰《箫韶》,禹曰《大夏》,殷曰《大濩》,周曰《勺》,又曰《大武》。

古注曰:池者,施也,道施于民,故曰《咸池》。道在根茎,故曰《六茎》。道有英华,故曰《五英》。尧时仁义大行,法度章明,故曰《大章》。韶,绍也,舜绍尧之后,修行其道,故曰《箫绍》。禹承二帝之后,道重大平,故曰《大夏》。汤承衰而起,护先王之道,故曰《大濩》(和注:濩,屋檐水下流的样子。言其流从其宗)。周承衰而起,斟酌文武之道,故曰《勺》(和注:象形兼会意。字从勹,从丶。“勹”音义同“包”,意为“包裹”。 “丶”音义同“主”,意为“进驻”“入主”。 “勹”与“丶”联合起来表示“专包一物”。本义:专包一物。专取一物。专包、专取之一物,即宗,即根,即道)。

是以清和上升,天下乐其风俗,凤凰来仪,百兽率舞,神龙升降,灵龟晏宁。

上元者,天气也,居中调礼乐,教化流行,揔五行气为一。下元者,地气也,为万物始质也,为万物之容范。中元者,人气也,其气以定万物,通于四时,承天心,理礼乐,通上下四时之气,和合人之情,以慎天地者也。时元者,受气于天,布之于地,以时出入万物者也。风元者,礼乐之本,万物之首,物莫不以风成熟也。圣王知物极盛则衰,暑极则寒,乐极则哀,是以日终则昃,月盈则蚀,天地盈虚,与时消息。制礼作乐者,所以改世俗,致祥风,和雨露,为万姓获福于皇天者也。

和按:天地万物,莫不无形而有形。而滥觞于怀川的太极拳,实为无形而有形的典范。太极拳的灵魂是易理太极,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万物,莫不源于这个一,即易之变之中那个不变的其宗、其根、其道。以乐类拳,意为识其魂,感其律,盈其形。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4年12月版安居香山、中村璋八辑《纬书集成·中》第565-566页)

《纬书集成·中·春秋演孔图》:

正气为帝,间气为臣,宫商为姓,秀气为人。

古注曰:正气,谓若木人则得苍龙之形,灵威仰之气;火人得朱鸟之形,赤熛怒之气。以生之比也。间气则不苞一行,各受一星以生,若萧何感昴精,樊哙感狼精,周勃感亢精者也。

天运三百岁,雌雄代起。

和按:雌雄,形之悖反,比之阴阳是也。

(河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12月版安居香山、中村璋八辑《纬书集成·中》第573页)

《纬书集成·中·春秋元命包》:

阴阳之性,以一起,人副天道,故生一子。

阴阳和而为雨。

阴阳散而为露。

阴阳凝而为霜。

阴阳合而为雷。

阴阳激而为电。

阴阳交而为虹蜺。

雾,阴阳之气也。阴阳怒而为风,阴阳乱而为雾。雾,阴阳之余气也。

天地怒为风也。

阴阳之气聚为云气。立为虹蜺,离为倍僪,分为抱珥。

和注:虹蜺,阴阳之精,雄曰虹,雌曰蜺。倍僪,太阳周围的光气。抱珥,太阳两旁半环形的光圈。

和按:大千无极而太极,是为一,然后无极而生两仪。两仪者,阴阳是也。立天之道,曰阴曰阳。一阴一阳谓之道,阴阳不测谓之神。《论语释疑》云:“道者,无之称也,无不通也,无不由也,况之曰道。寂然无体,不可为象。”

(河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12月版安居香山、中村璋八辑《纬书集成·中》第606-607页)

猜你喜欢
中村乾坤太极
乾坤令、岁朝清供
游太极洞
『太极+』,未来可期
世界,从此『太极』
来,做个小侦探疏忽的罪证
碗莲
毛泽东在中村插牌分田
山路乾坤
只要“怀才”,就不会“不遇”
太极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