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创设无障碍育人环境,提高重度智障学生生活适应能力

2018-02-10 11:01
中国校外教育 2018年19期
关键词:智障结构化重度

(诸城市特殊教育学校)

随着医学的进步和特殊教育的快速发展,县域特殊教育学校正由聋哑学校向培智学校转型,所招收对象也由起初的轻、中度智障儿童逐渐向重度、极重度智障儿童转化。重度智障儿童属于“可训练”群体,在接受教育方面存在记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差,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困难等特点。如何提高这些残障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他们的生活适应能力及其生活质量是特教学校亟待解决的教育难题,是必须面对的新挑战。

为应对这一挑战,特教学校除做好教师专业的转型外,还必须针对重度,甚至极重度的智障儿童做好教育策略的研究和实施。近年来,诸城市特殊教育学校开展了《结构化教学提高低年级重度智障学生生活适应能力的实践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根据重度智障儿童的接受能力,为其确立适合的教育目标

在我国智力残疾分为四级(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重度智力残疾(IQ25-40)为“生活能力即使经过训练也很难达到自理,仍需他人照顾,运动语言发育差,与人交往能力也差”。在美国将智力落后分为五类(临界、可教育、可训练、需监护),其中可训练的智力落后(IQ30-50)“幼儿期即显现出严重的适应行为障碍,难于学习最基本的读、写、算技能,需接受以生活自理和社会技能为主的特殊教育和训练。”可见,对重度智障儿童的教育应以训练为主要途径,重点对其开展生活自理和社会技能方面的教育,而非读、写、算技能的教育。

以学生生活中的需要和问题为出发点,围绕学生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与社会生活,遵循学生生活的逻辑及其身心发展特点,基本的生活自理(吃、喝、拉、撒、睡)、个人卫生、需求表达、简单交流、简单的劳动技术等教学内容逐步被确立下来。

二、遵循重度智障儿童的认知规律,为其寻求适合的教育方法

有研究表明,对重度智障学生实施结构化教学,应该是一种恰当且有效的教学方法。为增强学生对生活情境的情感体验,激发儿童主动掌握和运用技能的内生动力,学校通过在教室、功能室、宿舍、餐厅、卫生间、校园等与实际生活更为一致的环境中实施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区生活的结构化教学,对其进行生活自理和社会技能的训练。设计和布置以任务分解的方式构成的视觉化图片,旨在创设时时提醒适时教育的无障碍育人环境,帮助儿童适应环境、认识和接受事物,帮助儿童在不同的环境中以恰当的方式处理好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提高儿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下面,以学生的一日生活为例简述教育方法的实施过程。

早晨入校,迎接学生的是一幅师生问好的画面——提醒学生见了老师要问好。校园内布置的“有序行走,文明出行”“校园整洁,从我做起”“下课了我们去……上课了我们要……”“你有困难我来帮”“说说我的故事你听听”“我读书我快乐”等图片,随时提醒着学生养成好的习惯。

来到教室,老师会引导学生到“准备区”——根据“放书包”“交作业”“值日”“准备上课”等图片提示完成准备工作;值日生表上贴有每个学生的具体任务的图片,工作任务一目了然;在“卫生角”处贴有打扫卫生的步骤图片;黑板的正上方有提醒大家保持“安静”的图片。在学生不能顺利完成任务时,老师会结合图片及时给予指导。

上课前,老师引导学生看放大版“课程表”,让学生预知要上什么课。

课上,教师运用教室的结构化环境,以及结构化教学具开展教学,以使学生学习和掌握环节较多、操作难度较大的生活技能。并设计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结构化评价工具——领奖台,使学生在可预见的强化物的激励下努力完成每项学习任务。学生预知了努力的结果是什么,学习兴趣明显提高,课堂秩序、日常行为规范都有了明显改观。

餐厅里,布置了文明就餐、就餐步骤等程序化图片板面,时时提醒学生饭前洗手,饭后漱口、收拾餐具等事项。

宿舍里,分早、中、晚布置了工作任务表,时时提醒学生在什么时段应该完成哪些任务;在学生床前布置了叠被子步骤图,用于生活课教学和平日学生模仿操作。

三、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为重度智障儿童营造家校融通的学习生活环境

学校本着“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的教育思想,实施学校、家庭、社区联动策略,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技能。将家庭和社区作为课堂的延伸,构建与学校教育相一致的“结构化”教育环境与辅助策略,使学生巩固和运用所习得的生活适应能力。

要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融会贯通起来,扫除教育过程中的障碍,必须注意做好家长培训,让家长成为特殊教育的内行人;做好家校沟通,让家长成为学校教育的坚定支持者;营造家庭教育环境,让重度智障儿童的生活适应能力得到有效迁移。

四、无障碍育人环境发挥育人效力

无处不在的结构化视觉提示,为教育教学提供了最大限度的环境支持,给残障学生提供了最小受限制的教育环境,育人效果显著,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有了明显提高。教师和家长也逐渐走出无限循环的教育困境。

1.无障碍育人环境为学生提供视觉性提示,使学习有了“扶手”。重度智障学生也有很强的模仿欲望,当模仿对象被遗忘时,回忆再现困难。相关知识的视觉提示给他们提供了随时可得的模仿对象。如洗手,当学生忘记洗手方法时,他会参照洗手间墙壁上的洗手程序图片完成洗手任务,很少出现步骤遗漏和步骤颠倒的现象。

2.无障碍育人环境为教师提供即时教具,使教学有了“抓手”。一般性教具只在课堂上才能使用,在教室以外,当学生对相关知识或行为遗忘时,教师只能口头进行再教育,教育效果微乎其微。而结构化教学设置的相关教学辅具就张贴或安放在相应区域内,直观、明了的结构化环境设计使人人能成为老师,处处可做课堂。当需要对一名乱扔纸屑的学生进行教育时,老师把他带到“提示牌”前,他就会立刻领会;对不会叠被的学生,教养员老师或同学可根据床前图片上的操作程序对其进行训练或提示。

3.无障碍育人环境为家长提供一体化教材,使家庭教育有了“帮手”。将在学校的教学区、生活区、活动区的相关设计根据需要有所创造的移植到家庭的相应区域,视觉提示图片、材料成为家庭教育的教材和方法,内容系统而清晰、方法简单而专业,家长易于掌握和实施,家庭教育效率大幅提高。自从无障碍育人环境项目实施以来,迎得家长的高度认可:“节假日孩子在家有事干了”“再也不愁不会教育孩子了”“孩子在家比以前听话多了”“孩子都会做家务了”“街坊邻居都夸我家孩子长进可大了”……

教育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一个好的教育策略、教育措施、教学方法,受益的一定是与教育相关的那个群体,包括学生、教师、家长,甚至社会人。创设结构化的无障碍育人环境教育策略,希望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

猜你喜欢
智障结构化重度
以积极行为引导胆怯型智障学生提升社会适应力
以积极行为引导胆怯型智障学生提升社会适应力
促进知识结构化的主题式复习初探
改进的非结构化对等网络动态搜索算法
如何有效进行智障学生的语言训练
智障儿童教学要抓好关键“三点”
结构化面试方法在研究生复试中的应用
左顾右盼 瞻前顾后 融会贯通——基于数学结构化的深度学习
宫斗剧重度中毒
重度垂直系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