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字随心而舞
——谈写作教学

2018-02-10 11:01
中国校外教育 2018年19期
关键词:生命作文环境

(湖南省衡东县大浦镇大明完小)

长期以来,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学生怕写作,老师难上好作文课。每次走上讲台准备上写作课的时候,看着原本活泼可爱的孩子们一下子就变得耷拉着脑袋了,此刻的他们或是无可奈何,或是垂头丧气。有的孩子口中还会嘟囔着:“怎么又要写作文呀!”“老师,我不会写呀!”看着学生这样,我真的很苦恼。究竟要怎样才能让学生不怕写作,乐于去写,有话可写?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把思考的结果表达出来就是写作。潘新和先生如是说:写作教学重在“发现、顺应、养护孩子的言语天性与个性、潜能与才情,让他们的言语生命得到最大发展,从而使他们找到归属感和尊严感”。因此,作文课上教师应竭尽所能在课堂中释放学生爱玩、受动的天性,根据写作内容设计他们喜闻乐见的活动,让他们放松心态、放飞思维。作文理应是孩子们自我感悟、自主表达、自我展现等愿望的满足,“观山则情满于山,看海则意溢于海”写作要有真情,让文字随心而舞。作文可贵的就在于真情,也是孩子写作的生命力所在。那么,如何让孩子们表达真情实感呢?

一个不能忽视的普遍现象,技法训练越位于孩子们的情感表达:多少作文课堂,我们老师总是苦口婆心地指导学生如何拟标题,怎么构思文章的框架,怎么开关,怎样结尾;面对考试怎样审题,怎样突出中心,甚至还总结出什么“公式”“模式”之类的东西供学生套用。这样的作文教学关注的主体是客体——作文,而恰恰忽视了应该重视的写作的主体——学生。也正因为这样的技法训练越位于学生的情感表达,“教中无人”,学生又怎么能写出具有真情的作文呢?

著名教育学家皮亚杰说:“儿童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也不是被动地接受环境刺激,而是具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支配。”有兴趣,就有写作的动力;有兴趣,就有写作的潜力。作文的真情实感就是读懂学生,放飞心灵。老师常常会犯的一个错误;以为学生就是一张白纸,可以任“我”涂抹。没错,也许就在你一厢情愿的“涂抹”中成就了不一样的人生。所以这种对生命的“涂抹”真的要格外小心。更何况,每个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随着时空的变幻,每个孩子都可能呈现不同的生命轨迹,在这个不一样的生命轨迹里,那是一种什么样的生命状态,那是一片什么样的生命底色,那是一道什么样的稚嫩风景……要让孩子们的真情实感诉之于笔端,一定要学习读懂学生,读懂他们的兴趣爱好,读懂他们的性格特征,读懂他们的喜怒哀乐。在读懂他们的基础上展开作文教学,更重要的是在读懂他们之后,引导孩子甚至家长去过一种有张有弛、有情趣的生活,而不仅仅把生活定格在书本上。

营造良好的氛围是孩子真情实感作文的环境。只有让孩子融入自由、开放、宽松的写作氛围之中,才能够指导学生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成功的作文教学就要直面生命,给孩子以心灵自由和思想驰骋的空间。刚开始写作时,孩子们都会觉得写作很难,不会写,没话可说,无从下笔。作文时,如果我们能为孩子们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老师可经常性地开展活动,大家都乐在其中,作文教学真的会发生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在《红楼梦》大观园里有个“海棠社”,少男少女们自发地结社,经常组织写诗作文比赛,在这样的环境中,连那么痛恨读书的贾宝玉都乐此不疲,而且还因此得到经常呵斥他的父亲贾政的肯定。究其原因,就是贾宝玉及其姐妹们从“海棠社”中享受到了写作的乐趣。也是这个环境成就了他们。

可想而知,孩子们有了一个好的环境,以后的写作就更用心了,作为教师要做的就是多鼓励学生写出真情实感,哪怕他只有一句话或一个词值得你去读,我们也应该从欣赏他的那句话、那个词开始评价。在评价时千万不要对学生的人格作评价,我们应该去尊重每一个孩子,欣赏每一个孩子,轻轻地呵护孩子幼小的心灵。

给孩子一些特别展示机会,让他们把写的好的作文,或者是一个片断,或者是一句话,一个词与大家分享,带回去与爸爸妈妈一起阅读。并及时收藏整理,还可在班级公布栏中张贴,一个学期下来,每个孩子都有或多或少的机“抛头露脸”天长日久,自然而然形成了一个共识,只要你肯努力,大家都会看到,只要你进步,大家都认可。因为坚持,因为氛围,班里绝大部分孩子萌生了写作兴趣。更重要的是在他们心中没有了写作的畏难和神秘的心理。

教师要善于激发孩子们写作的灵感,引导他们做生活的有心人。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留心观察身边的人、事、物,用心思考,捕捉生活中的感人情景,从生活中寻找素材。鼓励孩子把生活中看到的、想到的、说到的记录下来,把自己的想法大胆写出来。

孩子们的思维异常活跃,只要看到不平常的事情,就会很兴奋,叽叽喳喳说个不停,老师应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兴趣,宽容地给他们表达的机会,让他们大胆展现当时的真情实感。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课堂上,遇到突发的教学细节,我们应以细腻的胸怀,接纳每一个孩子,捕捉每一个细节,呵护每一种感受,让孩子们对自己的“话语权”充满自信,以我口说我心,用我笔抒我情。比如:你看到环境变坏了,想写一篇环境变化的作文。那么你就把自己的所处、所感全部写在作文中就可以!自己的真实思想、真实情感是独一无二的;你感到父母为自己所操劳,心中很不是滋味。于是想写一篇感谢父母的作文。那么就把自己心中的滋味、心中的想法全部写在作文中就可以!因为,父母对你的爱是无可替代的;你读了一篇很好的文章,想写一篇读后感,那么你就把文章的主要思想写在作文上,重点写自己的感想。这就是一篇很好的读后感……

想让孩子们写出真情实感还有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引导学生阅读。作为教师,我们不仅应引领孩子们读好课本中的优秀篇章,还应带领孩子们畅游优秀儿童作品,从低年级开始,可适当地向孩子们推荐书目,到了中年级,经常性地组织学生开展“读书会”,让大家分享读书,分享阅读。可以先让孩子从书的封面、插图、主要内容等进行介绍,也可分享书中的好词佳句,还可以说说书中令自己感动的地方,让自己受到的启发等等。这些是内化孩子们语言的过程,也是启发他们思维的过程。真正开孩子们的心灵之窗,才能让他们对文字有兴趣,有感情,才能启发他们将真情实感自然诉之笔端。

孩子作文写完以后,教师还应让孩子们静下心来读一读自己的习作,也可与同学交换看习作,看看能不能自己感动自己,能不能感动别人,当然连自己都不能感动的内容是不会感动别人的。而那些能感动自己和别人的内容往往是自己亲身经历、亲眼目睹的的,而且往往是一些琐屑的小事件、小细节。真切动人的小细节,是作者的实情流露,往往是作文的精华部分,因为真情的细节能抓住读者的心。

文章令人心动的不是巧妙的布局,华丽的辞藻,而是内在情感的抒发。文章只有有了真情实感,才能有妙笔生花的精彩。真情实感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所在,作文,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让文字随心而舞。

猜你喜欢
生命作文环境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