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构建大学生党员实践教育平台的思考与实践

2018-02-10 11:00
焦作大学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党团组织党总支学生党员

李 庆

(中原工学院法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7)

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向纵深发展,实现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与突破,中原工学院法学院党总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化学生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加强党建带团建工作的内涵建设,积极探索以大学生专业社团为载体,创新学生党团员思想教育新模式。党总支将党团组织引入大学生专业社团,把握社团的发展方向,增强党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党团员的战斗力,力争让学生在专业学习上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培养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专业人才。

1.以大学生专业社团为载体的党员实践教育平台的构建理念

1.1 理念依据

大学生专业社团是高校“第二课堂”教学的重要基地,其显著特点是:专业背景突出,创新性及专业学术氛围浓厚,很大程度上成为大学生进行专业实践活动的有益补充,是大学生利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的重要平台;社团成员是高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力量。以学生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为主体组建的大学生专业社团更能充分发挥党团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成为开展党建带团建工作的重要途径。

1.2 目标定位

大学生专业社团的构建是党团员专业学习由第一课堂向第二课堂的自然延伸,是党团员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径。以党团员为主体组建的大学生专业社团以专业学习为中心,以实践锻炼、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及创新为手段,以融入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岗位标准教育的学习实践活动为主要内容,全面有效提高党团员的政治觉悟与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党团员的理想与信念、责任与法纪、道德与诚信等高尚品格。

2.实施方法与过程

2.1 大学生专业社团的建设

(1)大学生专业社团立足学科及专业,向纵深发展。大学生社团的组建以学生对某一专业、某一学科的兴趣为纽带,社团的发展动力来自于学生对提高专业综合素质的强烈愿望。法学院党总支带领团总支积极探索,分别以法学专业学生为主体组建学生社团“法律协会”,以社会工作专业学生为主体组建学生社团“社会工作协会”,以知识产权专业学生为主体组建学生社团“知识产权保护协会”。在三大专业社团建设初期,以党团员为骨干,在不断创新社团活动形式的同时,深挖活动内涵质量,不断提高社团成员的专业综合素质,扩大社团影响力。

(2)三大学生社团走专业学习与社会服务相结合之路。各专业学生党支部和学院团总支在积极督促学生开展专业学习和科学研究之外,更加注重引导广大党团员积极服务社会。通过丰富的专业社团活动,广大党团员提高了实践创新能力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在实践中提高了政治素质和思想觉悟。

2.2 党团组织进专业社团

在组建三大专业社团的基础上,法学院党总支分别将学生党员编入本科生第一党支部(涵盖法学专业学生)、本科生第二党支部(涵盖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本科生第三党支部(涵盖知识产权专业学生)和研究生党支部(包括各专业方向的硕士研究生),由学院团总支负责各专业学生社团的日常工作与活动开展。党团组织的健全为学生专业社团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确定了目标,有效提升了专业社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利于充分发挥基层党团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2.3 以专业为基础和依托,积极开展各类实践教育教学活动

三大专业社团的组建为学生从事专业实践、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提供了良好平台。每个学生社团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开展了一系列实践教育教学活动。比如:法协会在学院党总支和团总支的指导下每年开展“送法进社区志愿服务”、国家宪法日普法宣讲、“3·15”消费者维权大型义务法律咨询、“模拟法庭开庭进校园”等一系列丰富多彩、体现专业特色的校外实践和大学生青年志愿者活动;社会工作协会承担了南龙湖片区高校大学生进社区献爱心送温暖活动;知识产权保护协会结合世界“知识产权日”,每年定期举办知识产权强省建设政策法规普及宣讲活动,不定期举办“知识产权在身边”维权保护义务、解答等特色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调动了大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更增强了大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赢得了广大群众和社会媒体的认可和赞誉。

3.取得的成效、经验和启示

3.1 创新开展学生党建工作的成效显著

法学院党总支 “以大学生专业社团为载体,构建学生党员实践教育新平台”项目启动以来,先后组建法协会、社会工作协会和知识产权保护协会三大学生社团,社团骨干成员均为学生党员或入党积极分子,先后共有300多名学生党员参与其中。在法学院党总支和团总支的指导下,三大专业社团取得了一系列成绩,实现了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双丰收。三个协会的成员先后共有200余名学生党员或入党积极分子考取国家公务员,近90人当年毕业时考取硕士研究生或者博士研究生。其中,法协会组织的“送法进社区志愿服务”、“3·15”消费者维权大型义务法律咨询活动曾受到河南日报、郑州晚报、大河报、中广网等新闻媒体的报道。

3.2 经验与启示

法学院党总支在大学生党建工作中充分考虑到了广大学生党团员的身份和特点,将党团建设与大学生专业社团的有机融合体现了高校 “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在积极引导大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对广大党团员进行了政治信念、服务奉献等教育,可谓一举多得,极大提高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以及恪守职业道德、积极服务社会的自觉性。以大学生专业社团为载体,开展的一系列实践教育活动颠覆了传统的思想说教,让广大学生党员在专业学习中、在社会实践中体验到了党员的先进性教育,让被动的接受转化为主动的追寻。广大学生党员在踏入社会之前,能深刻认识到坚守职业道德规范与肩负社会责任的重要性。这种将党团组织建设工作与大学生专业社团相结合的方法贴合高校基层党建实际,能够让广大党团员产生思想认同感,在基层党建工作中起到了以点带面的良好效果,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党团组织党总支学生党员
“三暖”工作法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革命三谭”:推动广东党团组织发展壮大
忻州实验中学召开庆祝建党99周年党员大会
浅谈高校和谐校园建设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员管理工作的措施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宿舍党团组织思政教育工作模式初探
新形势下党团组织进学生公寓的思考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职学生党员职业价值观的培育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