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信度危机与化解路径

2018-02-10 11:00饶苗苗
焦作大学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视阈信度政治

饶苗苗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外国语学院,广东 茂名 525000)

新媒体是在新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诸如数字报纸、数字广播、移动电视、桌面视窗、触摸媒体、手机App等媒体样态,它深刻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学习方式以及生活方式。据CNNIC发布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 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普及率达到55.8%,超过全球平均水平(51.7%)4.1个百分点。”[1]大学生作为新媒体使用的主力军,其沟通方式、话语表达、价值观念深深打上了新媒体的思维印记,甚至诱发部分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片面认识与思想困惑,引发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度危机的产生。因此,分析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信度危机问题,阐释其原因,提出应对之道,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

“信度”一词最早被应用于社会学和心理学领域,指的是“测量活动在工具、程序或结果上的一致性和稳定性程度”[2]。也有学者从定性和定量研究层面进行了界定,“定量研究信度是指运用相关工具或不同研究者之间其观察结果的一致性,而定性研究信度是指不同参与者通过互动、数据搜集、记录分析对结果诠释的一致性”[3]。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一对基本范畴,二者在教育信息、教育行为以及教育期望方面的差异与不同,使预期教育目标在不同受教育者身上产生不同的教育效果,即使进行重复性教育活动也同样难以取得理想的教育实效,带来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度危机问题。

从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关乎大学生价值观念培育、意识形态形塑、综合素质培养的体系化、系统化且难以量化的实践活动。这项实践活动难以使用数据分析数理推算测定和阐释,只能采取规范性描述或现象化论定其预期目标和最终结果。在此情形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度蕴含的过程与结论之间的可靠性就变置为更加规范并可依据有关现象、概念来判定的表现范式。信度越高意味着教育目标和效果的可验证性和教育过程的可信赖性越高。虽然二者间并非必然的正相关,但多数情形下,正因具备了过程与结论间的可靠性,才为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预期目标提供了合理性依据。

当前,新媒体在高校的广泛普及,大学生在价值取向、思维活动、日常行为等诸多方面都深深打上了新媒体的印记,尤其是西方社会借助传播便捷的新媒体将大量不良观念、思潮充斥网络空间,良莠不齐的各类信息侵蚀着大学生的价值判断与行为举止,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度问题也相伴而来。本文认为,新媒体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度问题指的是新媒体对大学生群体的生活学习、观念期望、价值取向发生影响的视阈下,教育预期目标与实现效果呈现一种失衡或离散状态。换言之,新媒体视阈下容易出现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信赖度与价值性缺乏思想信任、价值认同、实践信心的不良现象,从而引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度危机。这一现象值得高度关注。

1.成因剖析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信度问题的原因何在,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必须认真思考并妥善解决的重要命题。新媒体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度问题相比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外在表现形式基本一样,但内在成因却不尽相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信度问题产生的原因集中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知识体系或者人格魅力范畴。而在新媒体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度问题则是由多方因素参与其中并在不同程度上发挥影响,既有新媒体本身特性的原因,也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层面的原因。

1.1 新媒体特性方面的影响

一是“碎片化”的传播特性。“碎片化原意为完整的东西分解为诸多零块,被借以描述当前社会传播语境的一个形象化说法”[4]。在新媒体视阈下,信息传播的内容、形式、主体、客体打破了时空限制,学习的内容和认知的空间愈发呈现重叠和分散的趋势,传播主客体之间不再是一一对应或是一多对应的线性关系,而是多对多的网状关系,信息传播呈现几何级数式的裂变态势,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大学生学习注意力难以有效集中,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学习与整体性建构,带来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度问题。

二是“匿名性”的技术特性。新媒体的匿名性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大学生的身份特征,使其可以在社会规则与网络空间之下开展“隐蔽”而自由的活动。在这一场域下,高校师生不再是传统意义上主动与被动、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而是一种以新媒体为纽带的“教育关系去中心化”的新型关系,这使教育者通过知识、习俗、威信等要素建构起来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及其信度功能在不同程度上被削弱。

三是“开放性”的应用特性。新媒体的这一特性在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形式、内容的同时,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度带来不良影响。在新媒体视阈下,西方普世价值观念、国家意识形态以及歪曲我国历史人物、诋毁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信息也会在网络空间散播,加之伴随新媒体受众群体不断扩大,大学生群体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判断易受别有用心群体的影响,使得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任务模糊、功能弱化的不良倾向,这是导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度降低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1.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原因

一是“纯文本化”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这里所说的“纯文本化”是“脱离具体实践过程而限于纯粹文本阐释的一种倾向”[5]。思想政治教育学作为一门处在快速成长的学科,在发展的过程中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但也要避免出现另外一种倾向:如果纯粹为了追求理论体系的完美建构而停留在文本解读上,就容易陷入因理论而理论、脱离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 “形而上”境地,从而制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功能的发挥。尤其是在新媒体视阈下,过于理论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不容易吸引大学生的关注和学习,在此情形下,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就会因理论与实践不对称、思想与实际有隔阂,使得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及教育者的认同度和关注度降低,从而引发思想政治教育信度问题。

二是“相对滞后性”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教育内容的更新效度是衡量教育效果与教育信度的重要标准。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到党治国理政的重大方针政策理论以及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其理论编审过程较长、内容更新速度较慢,与新媒体即时性、便捷性的更新态势相比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形势与政策课为例,由于其紧贴国家和社会发展形势,时代性和政策性教学内容更新较快,课程教学呈现出随机性和滞后性的特征。对于每天都接触新媒体、青睐新鲜事物的高校大学生而言,这样的课程内容及理论教育至多停留在大学生识记和听闻层面,而无法升华成他们的思想信仰和价值旨趣,这显然有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预设目标。同时,在新媒体环境下部分教育者思想认知的不稳定性、对教育理论理解的不透彻性,使得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思想魅力、科学价值和知识品质缺乏学习兴趣和探索动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度的发挥。

三是“单一性”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手段。英国教育家培根曾指出:“一个安排妥当的方法,能够以一条无阻断的路途通过经验的丛林到达原理的旷地。”[6]由此表明有效的方法手段是达到预期目标的重要步骤。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手段和方法可直接转变为大学生得以感受、体验和认知的内容和对象,这就意味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与手段和方法的信任度息息相关。当手段和方法能够取得大学生信任时,其在大学生群体发挥的作用就越大,思想政治教育成效也就会越好。当前新媒体视阈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如果未能结合时代发展和学生现实需要,或是违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三大规律”与“三因”原则,不去主动研究符合新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心理特点和思想观念的手段和方法,那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艺落后”“配方陈旧”的情况仍不会得到改观,这势必会影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信度。

2.化解之道

面对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如何积极应对新媒体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信度危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基于此,需要从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师素养、优化教育环境等层面不断探索和创新,进而提出化解之道。

2.1 更新教育理念

在有关理念的研究领域仍存在着新与旧、广与狭的争论,具体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层面,实质上是关涉教育理念的争论。“有些人视教育为灌输某种明确信仰的手段,另一些人则认为教育应当致力于培养独立判断的能力”[7]。新媒体背景下,化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度危机重在更新教育理念,包括树立平等互动理念、学生主体理念以及与时俱化理念。一是要树立平等互动理念。“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主体由一元走向多元,实现了所有人向所有人的社会化传播,不同社会群体都能通过新媒体发声,所有的人变成平等的信息人”[8]。在此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从“主体—客体”的差序传授思维向“主体—主体”的平等互动思维转变,依托新媒体平等性的应用特性畅通高校师生互动交流平台,将教师的威信力与感召力有机融合,将教育过程的精细化与教育方式的适用性顺利对榫。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应将真正的威信与基于造作的、虚假的威信区分开”,摆脱片面经验主义和形式主义的桎梏,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契合度与融洽度。二是要树立学生主体理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根本上是做人的工作”[9],就是要做好大学生培养工作。这意味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牢牢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坚持理论传授与价值引导相结合,既注重培养大学生的理论学习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调动大学生理论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又注重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与价值引导,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能力以及对西方不良社会思潮的抵御能力。三是要树立与时俱化理念。新媒体视阈下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度,必须树立与时俱化的教育理念。这要求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紧跟时代步伐和社会发展潮流,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三原则”深度融合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在继承优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统的基础上,主动适应新时代、积极探索新载体、不断拓展新内容,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彻底性与说服力,“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10],从而更好地增强新媒体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实效,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度。

2.2 提升教师素养

新媒体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主动适应新形势带来的新变化,既要具备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深厚的政治理论水平以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又要熟悉和掌握新媒体的传播样态和运行规律以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一是变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拓宽主渠道、夯实主阵地。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在讲好思政理论课的同时,还应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主动传播机制构建,吸纳具备专业新媒体运营经验的团队进入大学生思政课教学团队,依托微信微博、社区论坛等新媒体平台,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研判社会热点,策划教学专题,以契合大学生心理特点、价值需求的话语特点和表达方式,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二是建立全程全方位教学体系。对于大学生来说,“必须在大学入学开始全过程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1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着眼于构建全程全方位教育模式,结合时代发展最新理论成果,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内容项目化、模块化,打造符合现代解读方式和新时代发展特征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将这些内容讲深学透,并分阶段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三是要将新媒体思维作为新时代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重要依据。活动前,通过快速便捷的新媒体宣传平台,以新颖话题吸引大学生关注,调动大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活动中,通过引导学生线下实践和线上研讨,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活动后,通过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线上与线下活动的跟进与反馈进行针对性质量评价,增强教育活动连续性,强化大学生理论水平和理想信念,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从知识体系主导者、知识资源传输者向知识资源共享者、信息资源咨询者转变,“从单面手转变为多面手”[12]。

2.3 优化教育环境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优化是提升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度的重要诱因。从现实情况看,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劣 “不仅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成效,也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信度的强弱”[13]。新媒体视阈下,文化多元开放、思想观念多样、社会思潮泛滥等因素难免会对大学生思想观念、价值选择产生影响并波及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度领域。因此,必须关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优化问题。一是完善新媒体管理法律法规。政府部门应强化对微信、QQ、微博等新媒体的监管与评估,完善新媒体信息传播、资源共享等领域的法律法规,严格依据法律法规对新媒体运营主体进行资质审查,对于传播非法信息的新媒体平台要严厉查处、坚决打击,提升对不良社会思潮的鉴别力和抵御力。二是强化校园文化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是浸润大学生思想观念和道德修养的重要载体。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价值导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教育为主线,以倡导树立远大理想和形塑高尚人格为主旨,以高雅网络文化和精致网络资源为内容,以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为准则,开展丰富多样、健康向上的线上线下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大学生能够对新媒体环境下的良莠不齐的思想观念和社会思潮进行选择和鉴别”[14]。三是动态引导大学生媒介接触行为,健全思想政治教育微信微博、网站论坛等新媒体平台监管机制,构建“高校—二级院系—教研室—班级—思政课教师”五级信息传递机制,充分发挥新媒体传播优势,及时将正面健康的信息资源传递给大学生,从源头处净化网络空间的媒介信息,消除网络不良信息及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带来的负能量,营造风清气正、和谐有利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

3.结语

当前,在学科融合和新媒体技术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度的持续研究和广泛关注,不仅能够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任度与实效性,而且能够进一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使处在学科生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增强学科自信。对于新媒体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度相关内容的阐述和论证,有利于对已有研究成果的系统梳理和借鉴吸收,进而直面业已存在的不足,实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完整把握,更有针对性地把脉和解决以往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指导今后本领域的相关研究。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度研究还存在“实证调查欠缺、研究视角单一宏观化、路径构建去交往化等问题”[15]。所以,坚持运用多样化研究方法载体、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证研究,是解决新媒体视阈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度问题的积极尝试。

猜你喜欢
视阈信度政治
使用与满足视阈下解谜推理类综艺节目的创新路径
《广东地区儿童中医体质辨识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
作为数学教育研究质量分析的信度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平衡损失函数下具有时间效应和通胀因子的信度估计
中文版脑性瘫痪儿童生活质量问卷的信度
文化认同视阈下的海外统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