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教育功能定位流变及其现代转向

2018-02-10 11:01
中国校外教育 2018年19期
关键词:功能定位青少年功能

(江西省宜丰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

一、校外教育发展阶段及功能定位流变

1.校外教育概述

校外教育是一种适应社会现代化发展的一种教育,是引导青少年树立理想信念、锤炼道德品质、养成行为习惯、提高科学素质、发展兴趣爱好、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养成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通过制度完善、管理体制的优化以及活动内容的补充等方式提升教育质量,具有明确的公益性、社会性、实践性、有效性和开放性等特征,是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在校外教育发展过程中其主要分为萌芽、初创、破坏与恢复期以及发展期几个不同阶段,通过对不同阶段中校外教育的功能定位分析,了解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综合时代发展特征探究校外教育的现代转向发展,可以为中小学教育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整合教育资源,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

2.校外教育发展阶段及功能定位流变

(1)萌芽期。校外教育是对学校教育的有效延伸与补充,本质并未明确。在1949~1956期间我国中小学校外教育事业的萌芽时期,在这个时期,因为社会环境的影响,推行“净校”政策,第一批校外教育机构因此出现。全国各地成立了少年儿童文化馆、儿童宫、少年宫等校外教育机构,这些教育机构在规模、数量以及质量上来说均不高,也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因此,将其称之为萌芽期。

萌芽时期的校外教育机构可以解决儿童流出校外的混乱状态,但是这种校外机构的教育属性定位并不明朗,教育功能仍属于社会服务范畴。校外教育机构主要就是依附与学校的,主要就是基于学校为基础开展工作,在课程设置过程中相对较为松散,并没有凸显其教育功能的作用。而在国民经济日益恢复的过程中,校外教育力量不断的发展,其内外矛盾逐渐凸显。

(2)初创期。在初创期,校外教育的教育属性逐渐凸显。而我国也步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少年儿童获得了更为充分的学校教育机会,在政治稳定以及生产力不断提升的环境中,我国的校外教育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综合我国国情进行了自主探究,呈现着规范化、规模化以及法制化的发展特征。

在校外教育功能的初创期,其教学任务发生了转变。从延伸的功能转变为了补充的作用,确认了校外教育功能的价值与地位。而在我国自主探索发展过程中,校外教育功能也得到了充分的深化。学校作为校外教育运转的主体以及中心,校外教育属于学校的附属,人们也缺乏对校外教育中心独立性以及自主性的重视。而在人们教育的需求不断提升的过程中,基础教育也呈现普及型的发展趋势,并没有对中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起到足够的重视。校外教育在这个过程中深受人们的关注。

同时,在国民教育系统发展的角度来说,校外教育功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分担了学生的入校压力,但是其也分担了国家教育资源的配置,不利于国民教育功能的凸显。

(3)破坏与恢复期。此时期就是校外教育的功能异化以及复归的重要阶段。在文化大革命的冲击与影响之下,校外教育成为了一种反教育的意识形态,校外教育的功能被否定。在这个时期校外功能异化,严重制约了校外教育功能的发展。

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认知到了校外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面向全体青少年学生以及少先队重新定义了校外教育的位置,明确了其价值。

(4)发展期。在发展期,校外教育功能突出了自己的育人功能与作用。我国的校外教育在经验性、随意性的探索过程中步入到了理性探究的阶段。在这个时期校外教育构建了完善的教育网络,呈现着高速发展趋势。

在发展时期,校外教育机构逐渐具有一定的独立意识,通过对校外教育发展规律的探究分析,形成了具有独立性特征的理论实践模式,脱离了学校的束缚,形成了一种较为独立的机构。在这个时期中,学校教育课程的功能结构单一,呈现应试教育模式,考试、排名、走班、补课现象严重,导致中小学生在课业负担、精神负担过重的环境中学习知识,压抑了个性发展,学校教育受到了校内外人士的质疑,而这种背景为校外教育的分离也奠定了基础。

而校外教育的“并举”功能定位了其自身的主体性以及主观意识,在根本上推动了校外教育的发展。而为了优化国家教育资源的配置,通过对各种社会教育需求的分析,利用一些具有针对性的资源支持,有效的避免了教育的重复性建设与发展,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分担了应试教育的压力,有效的满足了其个性化、多元化、特色化的发展趋势以及教育需求。然而校外教育功能的“并举”确定了校外教育的主体地位,但是并没有充分的解决校内外教育协作的问题,导致了校内外系统在二元化的思想之下脱离了教育系统,与学校教育逐渐脱离。

二、现代校外教育功能定位

在现代校外教育发展过程中,其功能定位呈现协同发展的趋势,这对于今后的校外教育的发展奠定基础,而“协同”理念的主要内容具体如下:

1.凸显中小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就是教育的主体,而脱离了学生的校外教育工作就死无意义的工作模式,但是在传统的校外教育功能定位中却又恰恰的忽略了这一关键问题。传统的校外教育功能盲目的迎合市场发展、基于社会以及学校的要求开展教学活动,无法凸显校外教育功能作用。例如,一些校外教育机构通过各种考试、学科、培训、考级课程的开展谋取经济利益,这样就直接的浪费了各种教育资源,直接增加了中小学生的学习负担。而一些校外教育功能对于社会服务职能过于重视,通过各种宣传活动、商演活动以及服务等方式扰乱了正常的教学计划,降低了教育价值,一些校外机构设置与学校类似的课程,导致中小学生压力过大,这也直接的抹杀了校外教育自身的价值功能。

而“协同”的功能定位就是要将青少年作为校外教育的基础核心,为青少年的全面个性化发展提供各种条件与机会,为青少年的个性化发展创设机会,进而精准定位校外教育功能,避免校外教育功能成为一种学校的附属地位,甚至加剧了学生的压力的问题出现。

2.明确了校外教育的界限与身份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校外教育在国民教育系统中并没有精准定位,一直处于边缘化的位置。在传统的功能定位中将校外教育作为学校的延伸,在本质上默认了学校教育的价值优越性特征,舍弃了自己的独特性以及独立性的特征,这样就会导致校外教育价值被掩埋。而在“并举”的功能定位中,虽然明确了校外教育的地位但是对于其工作关系与内容却没有进行系统阐述,校外教育脱离教学系统,导致其发展较为盲目。而“协同”理念则定位了校外教育功能,明确了校外教育的身份,通过各种不同的课程设置,利用科学灵活的教学模式以及开放的管理模式,有效的满足了中小学生的多元化以及个性化发展的实际需求。可以说校外教育就是我国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

三、结束语

加强对校外教育功能定位流变以及现代转向的分析,对于中小学教育工作的开展有着积极的意义与价值。明确了现代校外教育的价值功能可以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作用,彰显其内在价值,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创新以及教学模式的丰富,可以充分的拓展中小学学生的视野,进而提升教育质量,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功能定位青少年功能
也谈诗的“功能”
青少年发明家
市域(郊)铁路功能定位与系统制式选择分析
浅谈信访制度的功能定位与制度完善
关于非首都功能疏解的几点思考
中小学图书馆的功能定位
城市地下车行道路功能定位及其适用范围研究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1例
辨证施护在轻度认知功能损害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