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美术教育的“三维度”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2018-02-10 11:01
中国校外教育 2018年19期
关键词:人教版美术学科

(山东省邹城市第三中学)

一、学科特征之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

美术教育是我们学校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而美术课程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美术学习活动大致可分为创作和欣赏两类。创作和设计有很强的美术专业性,一般教师都能把握住其中的技能传授。对于欣赏,有许多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把握好教学的方向性,把美术课上成了历史课、语文课或其他课。具体表现为:

1.把握不住教学的重、难点,过分的挖掘美术学科的德育功能,其忽视了美术学科的主要功能。因此,造成喧宾夺主,失去了美术学科的特征。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讲到底,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培养,也就失去了美术教育原有的学科特点。

3.课堂教学中较少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和诸多能力的培养,失去了美术教学的意义,使美术课走入美术教育的误区。

之所以出现以上问题,笔者认为这是对美术学科审美教育重要功能的忽视。美术教学中要想体现美术学科的特征,首先,要把审美教育放在第一位;其次,才是技能技法的教学与传授。为此,在上课时,一定要精心设计课堂内容,要变单纯的知识传授变成美的欣赏,美的创作。基于对美术学科特征的科学认知的基础上设计出的课堂,实施的美术教学,才是真正抓住了美术核心素养的根本,才真正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

二、教材解读之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

我们使用的是人教版教材。很多乡村美术教师都认为该教材是以城市环境为背景,专为城市学生编印的,脱离乡村环境,在很大程度上不适合乡村教学实际。对此我持反对意见。这不是教材的问题,是教师自身的问题。我们不能因对教材的领悟不足,就否定了教材的价值。教师必须了解教材、吃透教材,这是用好教材的前提。我们可以根据当地实际的办学条件,在新课标指导下,变通上课形式,拓展教材在生活中的运用,从而将教材拓展变厚,演绎成具有乡村特色的地方美术教材。为了发挥教材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作用,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

首先,正确认识教材版本的多样化。我省使用的初中美术教材分为人教版和鲁教版。六三学制的学校使用人教版和五四学制多使用鲁教版,教材版本的多样化,恰恰体现了美术教育的丰富多彩。

其次,合理把握教材的性质与功能。运用美术教材的人文性质,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是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重要前提。

最后,摒弃“教教材”的传统观念,树立“用教材教”的教学思想。笔者在执教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小伙伴》时,先分析教材版本及课程要求。然后根据农村学生的实际水平,制定了较为简单的线描学习计划,利用教材知识进行引导,结合生活实际,大胆地挖掘他们的潜力,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大大的激发,质量较高的完成了学习任务。本堂课被中央电化教育馆授予2014年“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部级优课。

三、教学过程之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

通过和一些农村初中的美术教师交流发现,在授课中如果和学生产生知识上的分歧怎么办?有部分老师认为即便老师错了也不能妥协,这是师道尊严,随便应付一下就可以了,反正他们不怎么懂。笔者认为,美术学科与其它学科不同,其它学科都有标准答案,然而美术学科却很难有标准答案。我们应该理性的认识与鼓励学生提出不同意见。笔者在讲授七年级上册第一课《江山如此多娇》这幅作品时提到,画中包含了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色,就有学生提出质疑,为什么这幅画不符合自然规律呢?并表示很不理解。于是笔者先是肯定了他的问题,然后又把这幅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审美情趣为他们进行讲述分析,让他们思考并对这幅作品的提出自己的见解。提出质疑的那位同学对这幅作品从四季组合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较独特的理解。让笔者也感受了不同角度欣赏作品的乐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到学校里来上学,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的还是要变得更聪明。”因而,以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为目的的美术课堂评价应具有学力形成、人格形成和审美形成的高度。

综上,以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导向的乡村初中美术教育教学,期望通过对美术教材科学性解读、美术学科特征创新性认知及美术教学过程的合理化创设,从学科、教材、教法三个维度探索美术教学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新路径,从而让广大乡村中学的孩子们充分享受美术的魅力。

猜你喜欢
人教版美术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人教版11.1功-教学设计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基于历史中“人”的历史叙事——以人教版《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为例
“超学科”来啦
借问学科哪家强?尽言洄服有良方
人教版选修七核心词汇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