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探讨

2018-02-10 11:01
中国校外教育 2018年19期
关键词:教师应课文生命

(山东省临沂费县探沂镇中心小学;山东省临沂费县费城镇梨园实验小学)

按照调查数据显示,当前,小学生的生命意识较薄弱,较多学校常出现斗殴、自杀等不良事件;该现状引发社会各界人群的重视,亦引发广大教育学者思考与反省。针对该问题,当前教育制度要求教师应以生命教育意识为导向,并且于小学语文教学方案中引入生命教育。本文内容主要于生命教育观念下对小学语文教学方案给予分析,以期可以为人士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达到贯彻与落实生命教育,促使小学生健康展开的目的。

一、生命教育的意义

首先,应确定教学所针对的是人,教育主体亦为人,因此于教育过程中应最需重视的为生命。将生命引入于教育中才会体现出其价值性,若一旦消失,不管多优良的教育都将会把意义与价值磨灭。因此,于教育过程中,借助生命教育观念首先需重视生命的全面性。实际生活中,评估生命的全面性,除了肉体外,还需存在精神与思想。故于教育中,不仅需顾虑人体承受能力,且应重视小学生的精神与心理接受能力,将两者融入于教学方案中,可有效提高小学生于学习过程中发挥生命价值的力度。另外,还需重视生命主体,教育针对的对象为人,将生命教育观念积极的参与至课堂中,可提升教学效率及高效完成教学目标。同时,于课堂学习中,需将主动权交予学生手上,从而能够促使学生于学习中充分发挥其创造生命潜能。于生命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予以学生正确的引导,指导小学生情感朝健康方向展开,促使小学生于学习中获取积极丰富情感体验。同时,促使小学生学会体验友情、亲情,体验生命伟大,并促使学生心与身健康成长。

二、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1.重视鉴赏教学

从某种方面说,传统教育与生命教育存在本质上差异,后者主要强调意识与精神方面的教育。生命观为人体价值观中较为重要的一种,故需从小学阶段开始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态度,而将生命教育应用于小学语文中效果较为明显。教师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入生命教育,要让小学生体会到某种意识与情感,触动小学生精神。所以,教师应更重视鉴赏教学,并且于鉴赏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位置,并让学生对教材精神、情感、内容有着深度的领悟与理解,达到生命教育的效果。比如,开展《我的战友邱少云》此篇课文教学时,教师应提出问题并指导小学生进行思考与自主学习,如分析该课文的主要内容重点,鉴赏与探究课文表达的精神与内涵。展开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不需直接予以授课,而应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并让小学生借助自主分析能力对课文予以鉴赏。教学过程中,学生经阅读课文熟悉邱少云同志壮烈行动,且于课文情境中受到触动。所以,小学生可以深度的感受到邱少云同志伟大的行为,充分感受众多革命烈士为早日建立新中国与革命胜利而不求回报甘愿自主付出生命高尚情操。在此过程中,小学生不仅有效完成基本语文积累,且能够领悟该课文内容意义。另外,主要的是于鉴赏过程中,小学生的心灵与意识受到较大的感触,以此帮助学生建立正确人生观。

2.尊重学生想法,培养个性

以《司马光》一课为例,教师指导小学生自主思考,主要围绕预习后的内心感受及想说的话等问题。有位学生回答说:“司马光于过程中的行为并不能显示司马光的聪明,也有可能是其它小孩不够聪明”。教师此时可以对学生提问:“为什么会产生该想法呢?”学生答道:“因为家长经常嘱咐小孩不能够在水缸旁玩耍,而掉水缸的小孩不听,才会掉进水里,由此可见,这位小孩较笨。并且当小孩掉进水里,应立刻将小孩捞出来或者砸缸,这亦为常识;但是,书里显示,其它小孩都跑掉了,由此可见,古人小孩缺乏救生常识。”当这位小学生提出不一样的见解时,教师应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从而可增加学生对自主分析的乐趣,并能够有效带动其他学生自主分析课文的激情。

另外,对于传统语文教育观念的欠缺,曾有一个人讲过一个笑话:我国语文教师对小学生讲述《白雪公主》时,教师问:“该故事主要讲什么内容?”小学生回答说:品格好的白雪公主得到幸福,而品格不好的皇后面临了惩罚。而美国教师对小学生讲述《白雪公主》时,教师问:“你们从此故事中体验到什么?”学生说:“当陌生人给食物时,绝对不能吃。”等等。该故事虽然为笑话,却体现我国传统教学处于一个弊端,限制小学生生命力与想象力。而生命教育中主要强调理念为应充分激发小学生想象力,并锻炼学生个性。为能够于教学中较好的锻炼学生的主体性,教师需要指导小学生学会思辨。

3.对课文内容充分挖掘

目前,小学语文实施教学中显示,大部分教师依然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主要将提升小学生的成绩作为最终的教学目标,致使教师仅能够看到小学语文的工具性,从而忽略教学中人文性。因此,于生命教育理念引导下,教师应改变传统教育观念,应对小学语文内容予以深度挖掘。一方面,教师应深度挖掘课文中内容,让小学生认识与理解生命,促使小学生形成基础生命理念。比如,在讲述《小蝌蚪找妈妈》课文时,教师于课堂教学中,不仅应让小学生于学习中获取乐趣,并且需让小学生认识生命繁殖与产生,从而让学生体验到生命成长与变化意义。另一方面是,教师需深度挖掘课文内容,促使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奇妙与伟大,让学生对生命的概念的理解获取更高的层次。例如,在讲述《日月潭》及《山青青》时,教师于教学中应让学生感受到生命与世界的美好,促使学生养成尊重生命与维护生命的意识。并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可借助小学语文课文内容让学生深度感受到生活并不代表生存,当具备正确生命观念,可更好的创造生命、认识生命,从而获取美好生活。于课堂教学中,小学生认识到无私奉献的品质于人于己的好处,并体验到积极创造生命的意义并获得其他人认可,可实现人生的最高价值。

三、结束语

总结上文,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转换传统教学观念的限制,并于生命教育观念的指导下,深度挖掘课文内容,让小学生感受与认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从而达到生命教育学的目的。小学语文教师通过培养小学生思辨精神,可充分激发小学生想象力及培养小学生创造能力。于生命教育理念下展开小学语文教学,可有效地促使小学生形成优良的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教师应课文生命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背课文的小偷
Effects of total soy saponins on free radicals in the quadriceps femoris, serum testosterone,LDH,and BUN of exhausted rats
背课文
浅议优秀器乐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生物教师应如何进行创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