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父母的陪伴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2018-02-10 11:01
中国校外教育 2018年19期
关键词:陪伴家长孩子

(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东赵乡中心校)

我们都知道,在如今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留守已经不是农村孩子的“专利”。在城市,有些父母因为工作原因,两地分居或长期出差,有些父母为了赚钱,早出晚归或加班加点,甚至有一些家长得了“离不开手机综合症”……这些家庭的孩子,在无形中也已经沦为了“失陪”族,我觉得这些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和反思。

那么,家长的陪伴到底对孩子的成长有着哪些好处呢?

第一,家长的陪伴会让孩子学会爱与被爱。父母恩爱,家庭和睦,是对孩子成长至关重要的基础。只有在一个健全的家庭环境中,孩子的身心才能得以健康地成长。在这种健全的家庭氛围中,父母的陪伴会使孩子最直接地感受到被爱,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第二,家长的陪伴会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家长的陪伴不仅在感情上能够给予孩子力量,体现在看得见的地方的就是生活习惯的养成。这些对于孩子的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孩子的命运掌握在父母手中,如果父母能够在陪伴过程中,及时发现和矫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和习惯,用言传身教的方式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正面影响,打好教育的基础,那么将对孩子的一生有积极的影响。

第三,家长的陪伴会让孩子形成积极的性格。英国教育改革家欧文指出,人生来是不具有某种性格的。一般来说,父母是家庭环境的创造者,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正是因为有了家长的陪伴,孩子在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得到满足,成长得到了一切保障,性格才会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但是,我们现在的父母,在当今社会环境下,压力大,工作忙,往往忽视了对孩子的陪伴。很多爸爸妈妈们会选择将宝宝送到长辈那里,让长辈帮着照顾,或是提早送进幼儿园,又或者请保姆来帮助照顾孩子等。这些看似两全其美的办法,殊不知,长此以往,就容易对孩子造成情感缺失、精神忽略,不利于其人格的形成与完善。

美国心理学家哈洛曾做过一个非常著名的猕猴实验。他把刚出生的小猕猴从猴妈妈身边强行分开,放到一个有两个代理母亲的笼子里:第一个用钢丝做成,为猕猴提供奶水,第二个则用柔软的绒布做成,没有乳汁,却可以为小猴提供温暖与怀抱。按照“小孩儿有奶便是娘”推断,研究人员预估小猴会亲近铁丝母猴,可实验却发现,小猴不饿到迫不得已,都不离开绒布妈妈,一吃完奶就赶紧找绒布妈妈。这个细节,让我们看到婴幼儿内心本能的向往和恐惧,他们对温暖的依恋和需求甚至超越了食物。

后来,这些猕猴成年后回到猴群中,基本上都表现出冷漠、孤僻、不合群等各种心理问题,发情了也不会交配或拒绝交配,让其人工受孕生下孩子后,或残忍地虐待孩子,或直接咬死。这说明温暖的怀抱、慈爱的眼神、温柔的话语、肌肤相亲,是一个智力生命正常成长不可或缺的成分。

其实,想想我们身边的事例也不难发现,缺少父母陪伴的孩子,在成长中因为缺少父母的关注和呵护,情感丰富而脆弱,依赖性和独立性、冲动性和理智型、自觉性和任性并存,他们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以及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

我相信,这些孩子的家长,也并非不爱自己的孩子,只是他们在家庭价值定位上出了问题。英国教育家夏洛特·梅森说:“很多父母总是终日奔忙,从来无暇顾及孩子。当他们终于有一天想要好好关心孩子的时候,发现竟然无法与孩子进行沟通,父母对于孩子来说已经变得无足轻重。”趁这一天还没到来,你不妨从现在开始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用心陪伴。目前流行一种病,叫“离不开手机综合症”,作为家长的你到底知不知道,总在孩子面前玩手机,对孩子的伤害究竟有多大?别以为你一边看手机,一边坐在孩子边上就是陪孩子。你以为在陪孩子,孩子却发现手机抢走了他们的爸爸妈妈。陪孩子耽误了你的时间,你却耽误了孩子一生。

第二,有效陪伴,我们这里说的有效陪伴是指父母能够真正参与到孩子的生活中,不是指爸爸妈妈坐在一边,让孩子自己活动,也不是简单地询问孩子今天做了什么,吃了什么等类似话题,而是父母一起参与到孩子的生活中,和孩子一起玩游戏、看图画书或者给孩子讲故事,并一起讨论游戏怎么玩、图画书或故事中的人物或情节。当然我们也知道,父母在结束一天工作,特别疲惫的时候,去坚持和孩子互动、陪伴孩子、给孩子讲故事,这对任何父母来讲都会是一种挑战。所以教育专家提出高品质的陪伴,即父母需要每天专注地陪伴孩子15分钟,即在陪伴孩子的15分钟,父母是全心全意的和孩子一起互动,心无旁骛。

第三,学会换位思考。很多时候,我们在四处奔波,寄希望于未来,只想把最好的一切给孩子,为了孩子一往无前地去奋斗,去拼搏,却忘了自己的初心,忘了孩子最需要的是什么。孩子到底需要的是什么?这是每个父母应该思考的,当父母对孩子的爱用金钱来衡量的时候,可怜的是孩子,也是父母。我们都不否认物质对生活的重要性,也不会怀疑父母对孩子的爱。但是,当你把大把的钞票拿给孩子的时候,可曾看见孩子孤独的眼神?甚至当孩子愤怒地对你说“你根本不关心我”时,你可曾发现自己所提供的与孩子所希望的是如此的不同?你所给予孩子的,是孩子真正需要的吗?为人父母,我们应该时常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这些问题。

第四,父亲的陪伴不能缺席。很多孩子都有体会,相较于母亲,父亲对自己的陪伴总是少一些,这也是我们现代社会的“通病”,甚至有人创造了新名词——“丧偶式育儿”。明智的父亲不会只将自己定位于家里的“经济支柱”,只知道挣钱养家;明智的父亲也不会将自己定位于高高在上的权威者,他知道俯视孩子。父亲在教育孩子方面有着不同于母亲的作用,他们影响孩子的做事方式,他们影响孩子的品行修养。因此,父亲一定要给孩子一定的时间,将孩子导向正确的成长方向。

第五,隔代人不能越位。当前我国育儿独有的特色多是隔代人帮助养育孙代。老年人比较溺爱孩子,容易造成孩子独立性差,过分依赖家长,不利于孩子将来更好的适应社会。尤其是少数隔代人在帮助儿女养育孙代人的过程中往往越俎代庖,将孙辈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对孙辈的养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独断专行。

第六,任何事情都不应该成为我们放弃陪伴孩子的借口。如果父母因种种原因不能陪伴孩子的童年,孩子幼小的心灵不懂得如何去化解思念的痛苦,当他们的感情需要不被满足时,就容易变得敏感、斤斤计较。情感上的欠缺也会在孩子生命中留下一些无法痊愈的内伤,甚至影响到孩子未来的生活质量。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句话:“母爱不应建立在抽象的理性认识上,应建立在情感基础之上。”对父母来说,一切养儿育女的目的中,没有比“和孩子在一起”本身更重要的了。无论出于“教育”或其他什么目的,牺牲陪伴孩子的行为都是得不偿失的。

作为父母,和孩子一起慢慢体味相伴时遇到的每一道风景,每一种心情。陪不陪孩子,从来就不是时间问题,而是选择问题,是价值排序的问题。而忙,只是借口,只是看你把什么看的更重要而已。钱可以暂时少赚点,工作也有再找的机会,但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在孩子的陪伴上,我们只有一次机会,错过了就永远错过了。为了孩子的身心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希望我们做家长的能用爱心、耐心和细心来陪伴他们,让他们拥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

猜你喜欢
陪伴家长孩子
陪伴
“疫”路陪伴 架起“侨”梁,心“联”你我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陪伴
家长请吃药Ⅱ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