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2018-02-10 11:01
中国校外教育 2018年19期
关键词:交流小学生阅读教学

(山东省临沂第四实验小学)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一种非智力因素,但却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不无道理,在日常生活中也得到了验证。因此,教师要认识到,学生对阅读所阅读的文本是否感兴趣,直接关系到阅读活动的顺利开展。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以兴趣为先导,加强教学设计,在课下多下功夫,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这样才能激发学生们的阅读兴趣,才能充分调动学生们思考,最终形成知识储备。小学生年龄还小,活跃好动,注意力相对不够集中。因此,教师在准备阅读材料时,要充分考虑这一点,为学生做准备一些有趣的故事,或是创设情境,以游戏带入。这样不但能加强阅读教学的直观性,还能在极短时间内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对于小学生来说,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是首要的,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么就谈不上真正的阅读。例如在学习风光山水一类的文章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直观形象的优势,为学生们营造、还原文章中描述的山水。比起枯燥的讲解,相信学生们更喜欢这样的课程。学生们有了热情,接下来的阅读教学会事半功倍。并能进一步突破文字的描述,产生个性化的见解,提高思考能力,为接下来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教给学生基本的阅读方法

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语文教师特别重视在阅读教学上下功夫,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特别是语文综合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但观察当下语文阅读教学,一些教师在阅读中不是太重视阅读方法的教学,导致阅读效率低下,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方法的教学也是重点。阅读方法的指导思想方面要以学生为本。教师不要把自己的理解强加给学生,不要精确地分析某一篇文章以代替学生们的阅读实践。我们知道,知识可以传授,但对文章作品的理解和感悟还是需要学生们自己去体会。也就是说,学生们才是阅读的主体,是思考的主体,教师是代替不了学生们的思考。但教师可以在适当的时刻给予适当的点拨,把一些常用的阅读方法教给学生,以利于阅读的有效性开展。如在阅读的开始,教师可以把一些背景知识介绍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用笔把不懂的内容,或是感兴趣的内容,或是精彩的内容画下来,记下来。在阅读过后,可以把阅读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一起进行讨论,并总结出一些结论。然后带着问题再进行第二次阅读,这样下来,学生对文章的阅读能力会提高许多。

三、引导学生展开交流,在交流中提高认识

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都有自己独特的思考方式。因此,如果能促进彼此的交流,那么大家想到吸取营养,必定会有所提高,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们在在自由的环境中大胆地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增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这样不但能提高学生们的表达能力,学会总结,学会倾听,并提高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要过多干预,不要以自己为中心,发表过多的见解。要相信学生,引导学生,把他们的讨论过程引向深处。当出现不同的见解时,要通过讨论来进行解决。长此以往,课堂上才能出现不同的声音,才能撞出思想的火花。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每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所追求的。

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与其他教学的不同在于教学阅读是一种非常个性化行为。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理解。教师不应以分析来代替学生们在阅读中的思考”。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们进行自主阅读,自主思考并解决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而教师要摆正自己的其的位置,把自己作为一个引导者。这样才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其在自由和谐的氛围中,养成阅读专心思考的习惯。一位名人说过,许多人读书之所以记不住,主要在于没有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认真的思考。因此,教师要注意这方法,读而不思许多时候等于没读,相当于吃了饭而没有进行消化,这样的阅读是不能真正内化成学生自己的东西的。另外,读写不分家。要告诉学生不要仅满足于阅读,阅读后要进行写作。写作内容不限,写作长度不限,关键在于写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写下自己的感悟。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除此之外,还要鼓励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毕竟仅靠课文中的文章是不够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选一些优秀的课外读物,以丰富他们的知识,拓宽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猜你喜欢
交流小学生阅读教学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我是小学生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读与写的结合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