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文本阅读能力提升的策略研究

2018-02-10 11:01
中国校外教育 2018年19期
关键词:题意题目解题

(甘肃省永昌县新城子中学)

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文本阅读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但是从目前来看,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数学文本阅读能力较差,大大降低了小学数学的学习效果。对此还应采取合理的措施,注重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文本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文本阅读能力,为小学数学的学习提供重要基础,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数学文本阅读的重要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文本主要由文字、图表、符号、数字等构成,可以分为文字题、图像题以及应用题等等,这些数学文本需要学生通过阅读理解题意、理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才能进行解题,进而得出结论。由此可见,数学文本阅读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对学生解题效率以及正确率具有直接影响。因此,必须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加强数学文本阅读训练,不断提升学生数学文本阅读能力,进而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数学本文具有语言简洁的特点,在文字中常常蕴含了隐藏条件,所以这就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加强对隐藏条件的挖掘,并掌握题目中给出的所有已知条件,并通过已有知识建立数量关系,进而实现快速、正确的解题。

二、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文本阅读能力的提升现状

目前,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在数学文本阅读方面,学生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对学生的数学学习产生了不利影响,具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不重视学生数学文本阅读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往往不重视对学生文本能力的培养,认为应由语文老师负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少有涉及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内容的出现,而且在实际数学阅读过程中,采取的方法也不够科学、合理,无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无法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文本阅读能力。

2.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与能力较差

学生阅读文本能力受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与能力的制约,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的知识水平与能力不同。在解决数学问题时,知识水平与能力较高的学生,往往能够快速的收集和理解题目中的信息,并构建数量关系,进而得出计算结果,而知识水平与能力较差的学生,经常错误的理解题意,这样就导致无法有效构建数量关系,给学生的解题造成障碍。

3.学生为掌握正确的文本阅读方法

在小学数学文本阅读过程中,学生掌握正确的文本阅读方法至关重要,但是实际上,一些学生在阅读数学文本时,毫无方法可言,只是简单的阅读一遍,在面对一些文字较多、数据较多的数学题目时,往往需要阅读几遍,才能够理解题意,掌握题目中的信息,这样就大大降低了数学文本阅读的有效性,进而降低了数学解题的效率。

4.学生对数学文本阅读缺乏兴趣

兴趣是提升学生数学文本阅读的内在动力,一些学生缺乏文本阅读的兴趣,就不会认真的阅读,未深层次的分析题目,学生在没有理解题意、理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就开始进行解答,大大降低了学生答题的正确率。

三、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文本阅读能力提升的有效策略

1.激发学生阅读数学文本的兴趣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对激发学生阅读数学文本的兴趣至关重要。例如,在学习分数时,教师让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我们生活中测量和计算得不到整数的结果,该怎么办呢?”学生纷纷思考,然后教师又提出问题“小红在分苹果时,就遇到了这个难题,你们能帮助她解决问题吗?”这样就给学生留下一个疑问“小红分是怎样分苹果的?”学生必须通过阅读了解题意,才能解决,学生阅读之后,教师又让学生简单表达题意,以了解学生是否明确题意,然后让学生思考解决的办法。

2.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数学文本阅读能力的重要性,有意识的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所以教师应为学生多多提供数学文本阅读的机会,加强对学生数学文本阅读训练,进而逐渐提升文本阅读能力。例如,在学习《百分数的意义》时,首先教师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内容,学生阅读后,教师让学生根据阅读的内容,表达自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然后教师对“百分数的意义”进行详细的讲解,让学生了解自己对“百分数意义”理解存在的偏差。

3.传授学生正确数学文本阅读方法

在数学文本阅读过程中,教师还应传授学生正确的数学文本阅读方法,在阅读数学概念时,针对概念中的字、词、句,应一一分析和理解,并做到数学语言的转化,确定数学概念的适用范围;在阅读定理时,对于定理中条件和结论,学生应明确,同时还应掌握定理的证明途径,并与类似定理进行联系、分析以及比较;在阅读公式时,应了解公式推导过程,并理解和记忆公式,并将公式合理的应用在解题过程中;在阅读例题时,应理解题目中给出的条件,挖掘题目中的隐藏条件,并掌握解题的思路,明确例题中运用的知识,开拓自己的解题思维;在阅读应用题时,学生抓住关键词,理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能够做到图形之间的转化,这样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题意,以此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

4.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学习过程中,对数学文本的阅读,还应养成良好的习惯,首先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使用一些阅读符号,如用“▲▲▲”划出题目中的重点词语;用“——”划出规定条件;用“﹏”画出关键句同,等等,让学生一边阅读教材以及数学题,一边使用阅读符号;其次在应养成做阅读笔记的习惯,在阅读过程中,记录阅读过程中的重难点,同时还可以将阅读过程产生的感悟记录下来,也可以进行数学知识点的梳理,以便于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再次还应养成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习惯,课前通过阅读教材内容,了解和理解新课内容,课后通过阅读教材的内容,梳理课堂中学习的要点知识。总之,养成良好的数学文本阅读习惯,有利于提升高年级学生数学阅读能力,需要注意的是阅读习惯的养成无法一蹴而就,需要学生长期坚持。

5.加强数学文本阅读训练

对于不同的学生,其阅读理解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且阅读弱点也不相同,所以在进行数学文本阅读训练过程中,教师采取针对性的训练方法,如有的学生符号和词汇互译较为困难,就加强学生多种数学关系的应用题的训练;有的学生不善于挖掘数学题目中的潜在条件,教师就让学生多多练习具有隐藏条件的题目;还有的学生不善于分析文字较多的数学题,教师就应专门找一些文字较多的数学题进行训练,以此解决学生数学文本阅读困难的问题。

四、总结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学生数学文本阅读能力的培养,传授学生正确的数学文本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断加强文本阅读训练,进而实现小学高年级学生数学文本阅读能力的提升。

猜你喜欢
题意题目解题
用“同样多”解题
设而不求巧解题
学会思考,尊重每一道题目
用“同样多”解题
明确题意 正确解答
唐朝“高考”的诗歌题目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一道课本习题的变式探究
解题勿忘我
追根求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