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高中数学导学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策略

2018-02-10 11:01
中国校外教育 2018年19期
关键词:数学老师学案教学法

(山东省宁阳第二中学)

一、高中数学导学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数学教材的依赖性太强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些高中数学老师编制导学案的能力比较低,对数学教材的依赖性较强,只是将教材上的数学知识点直接照搬到导学案中,而没有对导学案的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导致导学案教学法的应用流于形式,其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还有个别的数学老师更是抱着应付差事的想法进行导学案的编制,这种形势下的导学案教学法无法起到任何的作用。

(二)导学案的形式比较单一

从目前高中数学教学情况来看,导学案教学法得到广泛的应用,大多数数学老师对导学案教学法的价值和优势也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在长期应用导学案的过程中,数学老师逐渐形成一种自成一体的教学方式。从某种程度上说,虽然这种教学形式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借鉴价值,但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存在机械化的特点,导致课堂教学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

(三)课堂组织管理比较差

导学案教学法是一种主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教学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积极参与其中,根据教师的导学案进行自主学习。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自律性和学习能力不尽相同,所以存在一种很严重的两极化现象。学习成绩比较好、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往往能够按照数学老师的要求认真学习,而学习成绩比较差、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比较弱的学生往往很难自主学习,对于这种情况数学老师很少采取措施进行适当的调节,导致课堂教学出现严重的两级分化。除此之外,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由于数学老师疏于管理,导致讨论的过程中频繁出现问题,小组交流的结果也是差强人意。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导学案教学法的策略

(一)重视导学案的编制

导学案的编制质量直接决定了导学案教学法的运用效果,很多数学老师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在编制导学案的时候一味的照搬数学教材,导致导学案教学法的应用流于形式。在实际编制的过程中,数学老师要对数学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到高中学生的心理状况、数学基础、学习能力、认知水平、情感态度和学习需求等。综合这些因素之后再进行导学案的编制,确保导学案教学法的价值和有效能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例如,笔者在编制导学案的时候,首先,对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大纲进行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一个概括性的陈述;其次,在对导学案合作探究内容以及自主探究问题进行编制的时候,笔者会根据学生平时的学习成绩对其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一个全面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探究内容的设置。而且笔者在设置自主探究问题的时候,还会体现出问题的层次性和阶段性,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这个过程中学有所获;最后,笔者再进行课后作业和当堂检测题的编制,对于这方面的内容,笔者一般不会设置太复杂,主要是综合题和基础题两大类,目的就是为了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做好课堂教学的指导

虽然导学案教学法主要是一种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但是并不意味着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就可以无所事事,站在一边旁观。在这个过程中,数学老师要扮演好课堂教学活动中参与者、合作者和指导者的角色,结合实际情况给予学生适当的点拨和指导,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探究。由于数学基础、学习兴趣和认知能力的不同,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会表现出个体差异,这种情况很容易让课堂教学出现两级分化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数学老师一定要做好课堂教学的指导工作,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课堂教学取得预期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随机抽样”相关内容的时候,数学老师可以让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在自主思考和探究的基础上计算出“全年级学生的近视率”,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在自主思考和研究的基础上计算出“全校或者该地区全部人口的近视率”。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对样本、抽样调查、个体、总体等知识点的掌握和吸收。

三、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实践研究表明,导学案教学法是一种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教学方式。高中数学老师要对此加以重视,针对当前导学案教学法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并展开深入地研究,结合教学大纲以及实际情况找到问题产生的根源,确保导学案教学法的价值和效能能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地发挥,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猜你喜欢
数学老师学案教学法
数学老师与达摩克利斯先生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乡愁导学案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
迟到
“比例尺(一)”导学案
魔力数学老师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
学案“三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