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发展视域下区域活动的构建探析

2018-02-10 11:01
中国校外教育 2018年19期
关键词:益智区域空间

(湖北省广水市铁路幼儿园)

深化幼儿教育改革,构建科学合理的幼儿园教育机制,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内容。幼儿园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发挥专业性、有效性的教育价值,为幼儿的全面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的内外环境。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幼儿学习生活的重要部分,应在教育教学中得到有效构建。在笔者看来,新的教育环境、新的制度要求,幼儿区域活动的构建,应践行“生本”理念,以幼儿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化幼儿园教育教学改革。

一、幼儿园区域活动存在的问题

1.活动设置不全面,形式上过于花哨

幼儿处于个性发展的特殊期,全面的活动设置,能够更好地满足幼儿不同个性的发展需求。但从实际来看,幼儿区域活动设置不均衡,内容单调、活动流于形式。活动看上去很好花哨,但实质性的活动比较欠缺。在活动室,孩子们有的在绘画、有的在玩橡皮泥、有的在剪纸……活动区域内容丰富,甚是热闹的场景。但细而观之,孩子们的游戏活动都属于美工类活动,幼儿们的活动内容、空间过于集中,缺乏全面性,特别是在科学探究等领域的活动缺乏开展。

2.空间位置不合理,影响区域活动开展

区域空间的合理设置,应注重区域位置的科学安排,能够为幼儿多样化的活动开展,提供良好的区域环境。在区域活动中,益智区域语言表演区相邻;音乐区与数学区相邻……活动区域的位置比较混乱,相互干扰的问题比较突出。因此,在笔者看来,幼儿园区域空间设置最大的问题就是,“动静”未分区。对于益智区、数学区,需要“安静”的区域环境,而旁边的音乐区、表演区则是比较热烈。这就要求教师在区域空间位置的设置上,要基于区域活动的特性,进行合理的“动静”分区,避免区域活动相互干扰。

3.材料投放不当,影响幼儿活动兴趣

材料是区域活动开展的重要载体,要求投放适时、合理。但从实际来看,幼儿区域活动在材料投放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1)材料缺乏多样性,幼儿玩来玩去都是那几样东西,影响了幼儿区域活动的兴趣;(2)材料投放缺乏年龄段特征。在实际当中,一些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材料比较混乱,缺乏年龄特征的突显。实质上,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其对活动材料的需求存在较大差异,要求教师基于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提供相应的区域材料;(3)材料缺乏创新,一成不变。幼师忙于教学,在区域材料的开发等方面,缺乏有效的工作开展,这就导致了幼儿区域材料缺乏创新的问题。

二、全面发展视域下幼儿区域活动的构建

1.践行“生本”理念,科学设置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的科学设置,应强化“生本”理念的践行,从幼儿个性发展出发,立足幼儿的全面发展,创设丰富而有序的区域活动,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在实际当中,区域活动不全面、缺乏活动内容,很大原因是区域活动构建弱化了幼儿的主体地位,区域活动的形式化,难以满足幼儿个性发展的需求。在区域活动中,幼儿缺乏参与的积极性。一些幼儿个性孤僻、内向、胆怯,在区域活动中难以融入其中,处于压抑状态的心理现状,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为此,幼儿区域活动要遵循“全面”原则,为幼儿个性自由发展创设空间,促进其更好地感受幼儿园生活。

例如,在“我幸福的大家庭”的区域活动中,教师为了更好地提高活动的趣味性、互动性,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游戏活动。在活动中,幼儿扮演家中的“爸爸”“妈妈”“爷爷”和“奶奶”。围绕着这些角色,展开情境式生活游戏。在周末,“爸爸”驾车带着一家人出去游玩;晚上,“妈妈”为一家人准备美味的晚餐;下班后,打扫家庭卫生……小家伙们有模有样的扮演着角色,展开着系列家庭活动。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之中,幼儿对区域活动更有积极性,在快乐的互动之中,让幼儿更好地自我释放,体会区域活动的快乐,而不是扭扭捏捏不敢表现。

2.创新区域活动内容,“巧用”区域材料

区域活动应注重创新,在新颖的活动中激发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对于传统的区域活动,教师应在创造加工的基础之上,让其变换出新花样。幼儿教育应游戏活动为主体,在“学”“教”一体的教学模式之下,通过益智区、数学区等的有效构建,更好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当前,幼儿教育“小学化”,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区域活动的创设以“教学”为主,幼儿缺乏兴趣爱好、个性自由的释放空间。为此,教师要突破传统幼儿教育的思维模式,在创新区域活动内容的同时,能够巧用区域活动材料,在科学探究、益智启迪中,实现幼儿园更加全面的幼儿教育。

例如,在益智区的游戏活动创设中,幼儿对活动材料缺乏兴趣,玩具车、小卡片,等等,幼儿们都玩厌了。对此,教师在“认识1~10”的趣味游戏活动中,通过创新活动材料与玩法,开展了“找朋友”的活动。教师将学生们玩厌的小卡片、小汽车进行改装。在小卡车上,教师涂装了“1~10”的数字,将数字小卡片做成停车位。教师要求学生驾驶数字汽车,将车停到相应的车位之上。平时学生不感兴趣的游戏材料,在教师新颖的玩法之下,有了不一样的趣味性。益智区不仅有快乐的游戏,也有益智启迪的教育意义。

3.合理安排区域活动空间,挖掘活动资源

区域活动在创设的过程中,应合理安排区域活动空间,这是确保区域活动有效开展的重要基础。在笔者看来,教师应基于区域活动的性质,将区域活动以“动静”的类别,进行合理划分。在数学区、益智区等,作为“静”态区域空间,应与音乐区、科学探究区进行有效分离,避免动静区域的相互影响。与此同时,教师要善于对活动空间的拓展,通过活动资源的挖掘,让区域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区域活动空间的安排比较合理,但区域活动“沉闷”,活动资源欠缺,幼儿活动的积极性欠缺。为此,合理安排区域活动空间的同时,也应强化对活动资源的有效挖掘。

在区域活动的构建中,教师将乡土民间游戏引入区域活动之中,让区域活动丰富起来。如在“过独木桥”的活动中,教师基于民间活动器材的简单性,但互动性强的特点,组织幼儿团队合作,共同完成游戏活动;亲子互动,也是幼儿区域活动构建的重要内容。教师应打造亲子互动园、欢乐谷等活动内容,强化家长参与幼儿区域活动的主动性。因此,区域活动“活”起来,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得到有效提高,能够在民间游戏、亲子互动中,更好地、全面地健康成长。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幼儿园是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健康发展的环境构建,要求幼儿园应强化区域活动建设。在“生本”理念的践行中,科学设置幼儿区域活动空间、开展趣味游戏活动,丰富幼儿在幼儿园的活动内容,都是基于全面发展视域下,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构建的重要措施。

猜你喜欢
益智区域空间
空间是什么?
分割区域
创享空间
益智故事会
区域发展篇
益智大比拼
区域
QQ空间那点事
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