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创新分析

2018-02-10 11:01
中国校外教育 2018年19期
关键词:抽象性情景小学生

(山东省日照市金海岸小学)

近几年,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在小学数学教学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和关注。如何创新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丰富学生学习体验,强化学生学习实践,培养、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核心素养,成为现代小学数学教师,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另外,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互联网通讯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极大地丰富了小学数学教学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同时使得数学学习更加生动和具体,可以更好地迎合小学生的学习需求。本文围绕小学数学教学,就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创新途径,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一、小学数学教学特点与学生学习特征分析

(一)小学数学教学基本特点分析

小学数学作为小学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教授学生基础数学知识、理论,提高学生数学应用能力,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开发学生主观思维,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要教育职责。目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包括数感、数据分析能力、空间观念、推理能力、以及运算能力等。从课程内容安排的角度分析,小学数学教学大致可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部分内容,课程教学目标则重点突出了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以及情感态度四点内容。总地来说,小学数学教学具有鲜明的抽象性、概念性、逻辑性特性,部分内容学生在接触、学习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限制,而遭遇较大的理解困难和学习困难。

(二)小学生的学习特征分析

1.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分析

小学生的年龄偏小,普遍具有贪玩、活泼、天真、好奇的心理特征,注意力集中困难,较容易受到环境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自控能力、自制能力较差。同时,由于数学理论知识的概念性、逻辑性较强,如教师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注意力,学生很容易中断对教学内容的连续性思考,从而导致教学效率、教学质量降低等一系列问题。

2.小学生的认知特征分析

小学生正处于个人成长的初级阶段,对于新鲜事物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较弱,且整体处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变阶段,主观上更习惯通过具体、表面的方式和途径,获取新的知识和理解新鲜事物。受此影响,小学生在理解、学习抽象数学知识时,往往存在一定的困难,如不能实现抽象概念与形象概念的良好转化,就会直接限制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

二、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数学教学创新途径分析

(一)借助信息技术,构建数学教学情景

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全面重视并尊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通过与学生平等、友好地教学交流,深入了解学生的主观学习需求和学习偏好,并以此为基础,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调整,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目的。只有学生对于数学学习产生浓郁的兴趣,才能切实参与到相关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对教学内容产生深刻、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情景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种较为常见的教学方法,通过特殊的条件限制和规则要求,教师可在课堂内构建一种特殊的情景,并借助情景将抽象性的概念具象化,从而拉进学生与数学理论间的距离,使学生可以直观、生动地认识数学抽象概念,最终达到深化学生学习理解,提高学生数学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的目的。另外,在教学情景中,学生可以直接进行数学实践,整个教学过程更加生动、具体,学生的学习状态更加主动,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形成,同时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信息技术的引入和应用,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景的构建,提供了全新的技术手段支持,教师可以使用视频、动画、图片等多媒体手段,更加具体、生动地向学生展示抽象性的数学概念。以《认识图形》课程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通过展示生活常见物品的方式,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如长方形的卡片、广告牌、文具盒,圆形的井盖、饼干、巧克力,等等。同时,教师应在图片展示过程中,构建一种特殊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情景中对教学内容产生积极地主观思考,并围绕这一主题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想法。

(二)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数学教学的表现手段

数学知识学习具有鲜明的抽象性、理论性、概念性和逻辑性特征,考虑到小学生特殊的心理特征和认知特征,小学数学教学还应擅长使用信息技术,丰富小学数学教学的表现手段,从而打破“黑板+教材”的固有教学方式,使数学课堂“活起来”。

多媒体设备是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应用的重要表现,与传统的板书相比,多媒体设备可以实现更加直观、立体的模型展示,同时具有暂停、回放、放大、视距调整等多种功能。借助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展示,就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抽象性的数学概念和定义。以《直线、射线、线段》课程教学为例,教师就可以使用相关软件,直观地对“直线”“射线”“线段”三者的概念进行展示和讲解,并通过统一平面内的动画展示,深化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三)应用信息技术,加强对学生课后学习的教学指导

信息技术尤其是互联网通信技术的引入和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课堂在时间和空间方面的限制和束缚。近几年,电子书包、翻转课堂、交互式电子课程等新型教学模式发展迅速,数学课堂的界限范围被极大地扩宽,学生的数学学习不仅仅局限于学校课堂中进行,在相关教学视频和软件的支持下,学生近乎可以在任何地点、时间进行数学学习,并通过网络获得教师的指导和帮助。

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从根本上颠覆了传统课堂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学生具有更多的自主权利,学生教学主体地位更加突出,对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形成与提高,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同时,海量网络教学资源的引入,可以进一步扩宽学生视野,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进一步拓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相关教师需全面加强对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视和关注,通过构建信息化教学情景、多媒体教学展示等措施,实现抽象性概念的具象化转变,从而降低小学数学的学习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发展。

猜你喜欢
抽象性情景小学生
情景交际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石化企业情景构建的应用
楼梯间 要小心
西方美术中的女性人体艺术
民主的悖论
翻转课堂模式下《线性代数》的教学改革初探
羌族刺绣中的图案研究
我是小学生
把美留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