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过程造价管理与全寿命项目费用管理的比较

2018-02-10 19:13钟震宇常州广翰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江苏常州213000
中国房地产业 2018年2期
关键词:设计阶段寿命费用

文/ 钟震宇 常州广翰建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江苏常州 213000

我国现行的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模式认为,在建设项目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决算审计阶段把建设工程造价的发生额控制在批准的工程造价限额以内, 随时纠正发生的偏差, 就可以保证项目投资目标的实现,但是其重点是工程的实施阶段,忽视了前期投资决策阶段和工程建成后的运营和维护阶段对造价的控制。事实证明我国目前所采用的造价管理模式存在着很大的弊端, 现实提醒我们, 改造现有模式刻不容缓。

1、定义

1.1 全过程造价管理

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是指建设项目从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造价的预测开始,到工程实际造价的确定和经济后评价为止的整个建设期间的工程造价控制管理。其包括投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承发包阶段、施工阶段、和竣工阶段,实施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对决策阶段和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要有效的控制建设工程造价,就要把造价控制重点前移到建设前期阶段,使工程造价控制工作深入至投资决策、设计、招标、合同签订、施工过程、竣工结算和后评价等各阶段。变被动控制为完全主动控制,变事后控制为事前、事中控制,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投资效果。

1.2 全寿命项目费用管理

全寿命项目费用管理,就是从长期效益出发,应用一系列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统筹规划决策、建设、生产运营维修和拆除报废或更新等各环节,在确保规划合理、工程优质、生产安全、运行可靠的前提下,以项目全寿命周期的整体最优作为管理目标。

全寿命周期管理内容包括对资产、时间、费用、质量、人力资源、沟通、风险、采购的集成管理。通过组织集成将知识、信息集成,将未来运营期的信息向前集成,管理的周期由原来以项目实施期为主,转变为以项目实施期+项目运营期为主的全寿命模式,能更全面地考虑项目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有利于提高项目价值。

管理的范围囊括了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实施阶段、竣工验收阶段和运营维护阶段和后评估阶段;全寿命费用管理有寿命周期成本分析和管理两大核心内容,寿命周期成本分析的主要作用是为管理的各个阶段提供决策依据,是项目造价费用的主要方向,也是方案选择的主要工具。寿命周期成本管理就是在是整个阶段对寿命周期成本动态的严格加以控制,以达到寿命周期成本最小化的目标。

2、各阶段对比分析

2.1 全过程造价管理各阶段分析

2.1.1 投资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管理

投资决策是项目建设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主要和最容易忽视的阶段,项目投资决策是选择和决定投资行动方案的过程,是对拟建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对不同建设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及做出判断和决定的过程。在建设项目投资决策阶段,项目的各项技术经济决策,决策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程度高达80%以上,对建设工程造价以及项目建成投产后的经济效益,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是建设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阶段。作为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在决策阶段应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并对拟建项目进行经济评价,选择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建设方案,并在优化建设方案的基础上,编制高质量的项目投资估算,使其在项目建设中真正起到控制项目总投资的作用。

2.1.2 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管理

在项目完成投资决策后,控制工程造价的关键就在于设计,通过编制设计概算可以了解工程造价的构成,分析资金分配的合理性。设计费用虽然占工程总造价的比例1%-2%,但设计出的建筑安装工程费用却占工程总造价的50%~60%.在决策正确的条件下,它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约为35%~80%.由此可见设计工作的重要性,目前采取限额设计,通过招投标的方式确定设计单位,并运用价值工程原理优化设计方案,在满足功能要求或尽量提高功能的前提下降低成本。价值关系式如下:

价值(V)=功能(F)/成本(C)

同一建设项目,可以有不同的方案,从而有不同的造价。因此,有必要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做多个方案,通过技术比较、经济分析和效益评价,选用技术适用、经济合理的设计方案,使项目建设缩短工期、节省投资、提高效益,它对建设工期、工程造价、工程质量及建成后能否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和使用效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设计阶段控制工程造价会使控制工作更主动。

2.1.3 承发包阶段的造价管理

承发包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为30%~35%。在这个阶段,需要确定合同价,即通过签订总承包合同、建筑安装承包合同、设备材料采购合同、以及技术和咨询服务合同确定的价格。招标人通过招标活动来择优选择条件优越者,使其力争用最优的技术、最佳的质量、最低的价格和最短的周期完成工程项目任务。同时,投标人也借此机会选择项目和招标人,以达到获取利润的目的。

招标制度的抢先使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建设任务的发包从以计划分配为主转变到以投标竞争为主,投标竞争有利于在满足业主要求下降低工程造价,即确定经济而且合理的承发包价,进而达到了控制工程造价的目的。

2.1.4 施工阶段是工程造价管理

工程项目的施工阶段是建筑物实体形成阶段,是人力、物力、财力消耗的主要阶段。工程量大、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施工周期长、材料设备价格以及市场供求波动大等特点决定了施工阶段在工程造价管理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它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为10%~30%.,控制工程造价,提高建设质量,发挥投资效益,都要靠施工阶段加强工程建设的管理和监督来实现,这就要求加强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进而实现对工程项目建设的全方位、全过程的造价控制。主要包括一下几个方面:

(1)有效控制工程变更。

(2)正确处理索赔与反索赔。

(3)严格审核工程施工图预算。

(4)择优确定专业分包单位,防止垄断价的滋生。

2.1.5 竣工结算阶段对工程造价管理

对于竣工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应认真做好以下几点:核对合同条款,严格审核工程量、项目单价、取费程序的准确性、不得重复取费,审核竣工结算编制范围,编制范围是指编制工程竣工结算的工程及费用范围。审核竣工内容是否符合合同要求、验收是否合格,审核结算方法、计价方法、优惠条款是否符合合同;按竣工图审核工程量,在审核中,应根据竣工图、设计变更、现场签证等,按照国家规定的工程量计算规则逐项核对;严格执行计价依据与计价方法;严格审查设计变更签证;检查取费标准(工程取费标准必须按照合同规定的要求,根据施工单位的资质等级、工程类别等设定合理的取费标准),对降低建筑成本,合理配置资源,具有深远的意义。

2.2 全寿命项目费用管理个阶段分析

2.2.1 投资决策阶段项目费用管理

突破了我国现行的造价管理模式,投资决策往往注重工程项目造价的投入费用,更全面了建成投产或运营后的运营和维护费用,把全寿命运营年限的运营和维护费用纳入项目总投资,总投资内分项目建设投资费用和运营和维护费费用以作为整个项目费用的投资上限和决策依据。全寿命费用管理指导我们自觉地、全面地从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出发,综合考虑项目的建造造价和运营与维护成本,从而实现更为科学合理的投资决策。

2.2.2 设计阶段项目费用管理

全生命费用管理是建筑设计的一种指导思想和手段,可以计算工程项目整个服务期直接的、间接的、社会的、环境的所有成本(以货币值),以确定设计方案的技术方法。这一说法,给出了全生命费用管理的思想和方法,指出了在建筑设计阶段,作为一种设计指导思想和指导建筑规划、建筑设计、建材选择的方法、手段的地位和作用。在任何一个工程项目的设计过程中,不管使用什么方法,人们总是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从项目全生命周期出发去设计项目和选用建材。但是在那些传统的设计方法中,项目设计者对于全寿命费用的考虑是不自觉的和不全面的。而全生命费用管理的思想和方法却可以指导设计者自觉地、全面地从项目全生命周期出发,在确保设计质量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工程项目的建造造价和运营与维护成本,从而实现更为科学的建筑设计和更加合理的选择建筑材料,实现降低成本的目标。其除考虑了全过程造价管理的价值工程外,更突出价值(V)=功能(F)/成本(C)中的成本包含投资成本+运营维护成本。

2.2.3 建设实施阶段费用管理

(1)承发包阶段项目费用管理

承发包阶段目前招投标模式比较完善,可以沿用。这重点提出注重项目标段的划分和合理的发包模式(如平行发包还是总包+分包的模式)、合理的工期和质量对项目费用管理的影响。

(2)施工阶段项目费用管理

施工阶段目前管理模式比较成熟,可以沿用。这重点提出注重项目材料品牌的选择对项目费用管理的影响。

(3)竣工结算阶段对工程造价控制

竣工结算阶段目前管理模式比较成熟,可以沿用。这重点提出注重工程质量和质量保修对项目费用管理的影响。

2.2.4 运营维修阶段项目费用管理

这是全寿命项目费用管理的特点,运营维护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是指在保证建筑物质量目标和安全目标的前提下,通过制定合理的运营及维护方案,全方位的统一管理,在保证高可靠性的前提下降低运营和维护成本。对物价、工资、利率、汇率等变化因素,将投资估算的静态部分与动态部分区别对待,分别估算,通过科学地、及时地调整价差、测量造价指数等方法,对投资进行动态管理。在运营和维护阶段,要根据设备的特性和施工质量完成情况以及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运营和维护方的长期方案和短期方案,运营和维护方案的制定要以生命周期成本最低为目标。将运营维护成本纳入工程全寿命周期造价管理过程中,及时将运营维护成本变化反馈到工程建设管理决策中,防止固定资产投资与运营维修成本脱节和不匹配,从而造成各种资源浪费和总成本增加。如固定资产投资很“高大上”,运营维修费用跟不上;再如预算紧张时,建设单位刻意压低工程建设成本到正常标准以下,导致后期的运营维护成本大幅提高等等。

2.2.5 拆除报废项目费用管理和后评估

这是从全寿命费用管理的残值部分考虑,从而在决策和设计阶段就能全面统筹,整体考虑。后评估是对我们整体项目费用的总结,更是对决策和设计阶段的检验和反馈,以便我们形成大数据和总结经验,以指导以后的工作。

3、全寿命费用管理的构建

①改变观念。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观念目前比较落后。它在实际工作中计划经济模式的烙印还相当深。我们必须树立“全寿命、全方位、动态工程造价管理”的新理念。

②工作侧重。全面重视项目运营阶段费用,把项目成本整体考虑,更好的运用价值工程;从而为项目决策和设计阶段提供更全面多方位的依据。

③加强工程造价管理人才培养。加强工程造价管理的学科建设,培养懂技术、懂经济、晓法律、善管理、会学习的高素质的工程造价管理人才。

④加强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的建设。尽管我国已经有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这些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在实践贯彻中存在着许多问题。

⑤工程造价管理信息化、网络化、国际化。可以利用现代先进的电子技术建立起一个广泛的信息平台,使建筑业作业链中各个环节及时沟通,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把业主和施工中发现的问题反馈给设计部门。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建筑行业内部加强各总承包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提高我国建筑业的设计、施工总体水平,以达到整个行业产品成本降低的目的。

⑥拓展全寿命费用管理的跨度。可以利用现代先进的电子技术建立起一个广泛的信息平台,使建筑业作业链中各个环节及时沟通,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把业主和施工中发现的问题反馈给设计部门。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建筑行业内部加强各总承包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提高我国建筑业的设计、施工总体水平,以达到整个行业产品成本降低的目的。另外计算机的引入标志着我们的工作有了新意,同时也给社会创造了效益。充分发挥现代化管理手段,既是向国际接轨的需要,也是工程造价管理的需要。

综上所述,个人觉得在工程造价管理中采用全寿命周期管理模式,可以促使决策者、设计人员、技术人员从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角度去考虑造价和成本的问题,从而实现项目全寿命周期造价最小化;其是我们项目费用管理的趋势和发展方向。

[1]夏巍,赵延龙.浅析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和全过程造价管理的对比与应用[J].基建优化,2007,28:5.

猜你喜欢
设计阶段寿命费用
人类寿命极限应在120~150岁之间
BIM技术在设计阶段的应用
仓鼠的寿命知多少
市政工程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方法
关于发票显示额外费用的分歧
马烈光养生之悟 自静其心延寿命
监理费用支付与项目管理
人类正常寿命为175岁
医疗费用 一匹脱缰的马
医疗费用增长赶超GDP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