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脾主静论治小儿眨眼症

2018-02-13 01:44彭振亚张光荣江西中医药大学南昌330004
江西中医药 2018年5期
关键词:温服党参眼睑

★彭振亚 张光荣(江西中医药大学 南昌 330004)

眨眼症是儿童常见的一种临床疾患,临床主要表现为患者频繁眨眼而不能自控,严重者可出现有弄鼻、歪嘴、眼痒、异物感、多动、秽语等症状,甚者可发展成类似于“慢惊风”“筋惕肉瞤”等病证。中医认为导致此症的主要原因是饮食不节,脾胃损伤,气血生化乏源,气血津液不足以濡养目珠;肺阴不足,虚火上炎,灼伤目睛。治疗上多采用健脾润燥、养阴清热、滋阴降火的方法。

现代医学认为此症是由眼轮匝肌痉挛所引起,眼睑及其周围组织的炎性改变可使眼部神经受到刺激,经反射作用传导至眼睑部而引起频繁眨眼[1]。类似于维生素A缺乏引起的结角膜上皮干燥及角膜上皮点状缺损,对此可外用抗生素或人工泪液治疗[2]。本症又可见于抽动——秽语综合征中,据美国文献报道仅抽动——秽语综合征的患病率在整体人群的发病率为0.07%,年发病率为0.05/万。我国近年有增多的趋势[3]。治疗上可采用多巴胺拮抗剂,如氟哌啶醇等,但容易引起较重锥体外系反应,长期应用可引起迟发性运动障碍。

中医学认为目与脾的关系密切,如李东垣在《兰室秘藏》中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禀受于脾土而上贯于目,脾者诸阴之首也,目者血气之宗也,故脾虚五脏之精气皆失所司,不能归于目矣。”脾主运化,能将水谷精微转化为营卫气血津液,脾又主升清,气血津液等营养物质通过脾上输至目窍,如《内经》云:“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脾脏功能正常,气血生化之源充足,目得其所养才能发挥其正常的视物功能,脾虚则气血生化乏源,目失濡养,可表现为频繁眨眼或眼痒、目中异物感、视物异常等症。

脾为至阴之脏,其性主静。《黄帝内经素问集注·金匮真言论》:“脾为阴脏,位居中焦,以太阴居阴,故谓阴中之至阴。” 罗东逸说:“至阴者,中土坤德,以顺天承,而不以阳居也”。五脏属阴,而脾又为阴脏,故其性质属阴,又如《素问·五运行大论》:“脾其性兼静”,丹波元简:“脾属土而居五脏之中,寄旺于四时之内,土能容载万物,故好静。” 眨眼症主要表现为眼睑之动荡,而中医经典理论认为眼睑属脾,如杨士瀛《仁斋直指》谓:“目……上下眼胞属脾”;孙思逊《银海精微》:“脾属土,曰肉轮。在眼为上下胞睑。”脾主肌肉,眼睑为肉轮,眼睑的正常功能需要依靠脾运输的营养物质来维持,故认为眼睑的动荡不安主要责之于脾不能主静。

小儿又“脾常不足”,加之现在小儿的喂养多是偏食、挑食、多食肥甘厚味导致“人饮食劳倦即伤脾”(《素问·本病论篇》),有学者研究结果显示,眨眼患儿中偏食者占 71.80%[4];导致此类患者多以脾虚为主,虚则脾土主坤德、主静功能异常而出现眼睑的动荡之象,表现为频繁眨眼,不能自控;或兼见便溏、腹胀、食欲不振、疲倦乏力、消瘦、面色萎黄等脾虚症状。

恩师张光荣教授在临床治疗眨眼症以健脾、补脾气为主,佐以疏肝息风,方选六君子汤加减,往往能取得很好的疗效。

1 病案一

程某,女,4岁11月,2014年2月20日就诊;1年前出现眨眼,曾前往常州医院诊治,给予药物治疗(具体药物不详),未见改善。现症:频繁眨眼;喜骂人;不欲食;睡眠尚可,喜趴睡,偶有夜寐露睛,夜寐流涎;大便成形,臭秽,小便色偏黄;舌质淡,苔白略厚;脉浮弦数;诊断:脾虚夹湿兼有郁热。

处方:陈皮3g,党参3g,白术3g,茯苓6g,炙甘草3g,杏仁3g打碎,牡丹皮3g,白芍3g,何首乌6g,法半夏3g打碎,淡竹叶3g。10剂,水煎服,1日1剂,1日2次,饭后温服。

服药后眨眼频率大减,食欲较前转佳,在外地自行续服原方7剂后眨眼除,半年后电话随访家属告知未再发作眨眼症。

2 病案二

戴某,男,4岁,2014年1月8日就诊。症见:频繁眨眼,口不臭,不流涎,二便平,舌淡红,苔薄白,脉弦;诊断:脾虚肝风。处方:党参3g,白术3g,茯苓5g,炙甘草3g,陈皮3g,白头翁3g,天麻5g,防风3g。7剂。

二诊:服用上药后眨眼症明显缓解;无口干口苦,无口臭;饮食尚佳;睡眠尚佳,盗汗,夜尿1~2次,无夜寐流涎;小便自利;大便色黄,成形,偏干,畅;舌质淡,苔白,根部略厚;脉浮弦数。

处方:党参3g,白术3g,茯苓5g,炙甘草3g,陈皮3g,白头翁3g,天麻5g,防风3g,炒白芍2g。10剂,水煎沸30min,1日1剂,1日2次,饭后温服。

服药后眨眼除,夜寐盗汗减轻,电话随访半年眨眼症未再发。

3 病案三

甘某,男,7岁8个月,2013年7月20日就诊;频繁眨眼;平素好动;夜睡流涎;夜寐偶嘴角抽动,尿毕耸耸然;舌质淡偏红,苔薄白(刚食用营养快线);脉浮细弦;诊断:脾虚肝旺化热。

处方:桑叶4g,菊花4g,陈皮5g,党参3g,茯苓 6g,白术 3g,炙甘草 3g,钩藤 4g,桔梗 5g。10 剂,水煎沸30min,1日2次,饭后温服。

服药后眨眼除,嘴角抽动明显减轻,电话随访半年眨眼症未再作。

4 病案四

邓某,男,12岁,2013年9月7日就诊;挤眉弄眼,原多发咽喉炎;食欲尚可,喜食冷辣;口臭;无夜寐流涎;大便日1行,成形;小便尚调;舌质淡偏红,苔薄白;脉浮弦略数;诊断:脾虚肝旺化热。

处方:桑叶6g,菊花6g,茯苓9g,白术6g,甘草6g,防风6g,天麻6g,党参3g,黄芩3g。6剂,水煎沸30min,1日1剂,1日2次,饭后温服。

服药后挤眉弄眼除,电话随访半年眨眼症未再发。

5 按语

以上病例均为儿童患病,多有挑食、偏食或多食肥甘厚味的习惯,导致食积在中焦脾胃,加重脾运化的负担,久而脾之功能受损,病之本源在脾,病发波及于肝,王肯堂《证治准绳》:“肉轮者,两睥是也。中央戊己辰戌丑未之土,脾主肉,故曰肉轮。脾有两叶,运动磨化水谷,外亦两睥,动静相应,开则万用,如阳动之发生,闭则万寂,如阴静之收敛。土脏万物而主静,故睥合则万有寂然而思睡,此脏纳归静之应也。土为五行之主,故四轮亦为睥所包涵,其色黄,得血而润,故黄泽为顺也。”指出了脾土主静的功能,脾健主静则睥合而思睡,与脾健运化正常则动静相应。六君子汤是治疗脾胃气虚而生痰湿的常用方,故治疗多采用六君子汤健脾补脾胃为主,方中党参、白术健脾益气,通过补气的方法补脾,茯苓补心脾之气,陈皮理气以健脾,半夏辛开苦降以化痰,佐以钩藤、菊花、防风等以祛风,脾健则自能主静而风自息,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眨眼症的日常护理,首先是要改变饮食结构,不挑食、偏食、不多食,饮食清淡,减轻脾胃的负担,其次要注意眼部卫生,保持眼部清洁。

参考文献

[1]李六九.不能轻视的频繁眨眼症[J].家庭医学, 1994(4):33.

[2]曾庆华.中医眼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1:125.

[3]苗晋.抽动——移语综合征的中医治疗[J].陕西中医函授,2002(2):2-3.

[4]曲昕.儿童频繁瞬目病因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2(26):34- 36.

猜你喜欢
温服党参眼睑
痛风试试薏苡仁桑枝核桃饮
喝中药不是越烫越好
Anticancer Properties of Lobetyolin, an Essential Component of Radix Codonopsis (Dangshen)
复方党参口服液免疫增强作用的配伍相关性
党参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的测定
HPLC法同时测定党参固本丸中7种成分
治支气管炎
复杂眼睑裂伤分型及手术整形的临床分析
改进式提上眼睑肌缩短术治疗儿童青少年上睑下垂的临床观察
眼睑外翻矫正术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