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致心室电风暴一例患者109次电除颤抢救成功的报道

2018-02-13 03:31陈建萍郑宁宇王洁卢丽丽
现代实用医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室颤风暴本例

陈建萍,郑宁宇,王洁,卢丽丽

作者单位: 317000浙江省台州,台州医院

心室电风暴是指24 h内发生2次或2次以上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纤颤(室颤),引起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而需立即处理的急性危重性症候群,又称交感电风暴或室性电风暴[1]。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 I)症状12 h内持续发作患者应行再灌注治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为主要治疗手段,一般应予入院后90 m in内完成。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导致的电风暴是心脏性猝死的重要原因。浙江省台州医院急诊科收治因急性心肌梗死致心室电风暴患者1例,PCI前后5 h内109次电除颤,积极抢救获成功,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病例

患者,男性,44岁,因“胸闷3 h”入院。3 h前酒后开始出现胸闷,位于前胸部,呈压榨样,持续不能缓解,伴有大汗淋漓,呼吸困难,无胸痛,无意识丧失,至本院急诊就诊。行心电图提示“急性下壁、后壁、右室心肌梗死”,5 m in后突发神志不清,心电监护提示室颤,立即行心肺复苏、电除颤、气管插管、超声下深静脉留置;心肺复苏期间频发室颤,予反复除颤,胺碘酮针复律,肾上腺素针、艾司洛尔抗心律失常等对症治疗;心肺复苏及除颤抢救55 m in后出现“交界性心律”,予行急诊冠脉造影+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手术期间出现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予异丙肾上腺素微泵维持应用。

术后入住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入科查体:浅昏迷,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两肺呼吸音粗,体温36.0℃,脉搏36次/m in(异丙肾上腺素维持),呼吸20次/m in,血压98/49 mmHg(多巴胺15 g· kg-1· m in-1维持血压)。入院14 m in后再次出现室颤,予电除颤、心肺复苏,此后多次反复室颤,予反复除颤,持续时间3 h33 m in。以后室颤未再发,一直处于窦性心律状态,PCI前后5h内除颤达109次。考虑交感电风暴,艾司洛尔针3 m l静脉推注后微泵维持,去甲肾上腺素微泵维持血压,丙泊酚、右美托咪定、咪达唑仑镇静,冬眠合剂、电子冰毯、冰帽等目标体温管理,加强脑保护等治疗。同时考虑到心源性休克,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液体管理难度大,应用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PICCO)指导液体管理。术后第6天患者意识呈嗜睡状态,术后第9天患者神志转清,拔除气管插管,改面罩吸氧。术后第10天转至心内科进一步诊治,术后第14天患者好转出院。

2 讨论

2.1 及时电除颤 抢救室实施5S管理[2],医护人员运用定位图取用抢救物资快速准确。室颤发生突然,及时、准确识别室颤心律是抢救成功的基础[3]。本例患者PCI前后5 h内共电除颤109次,用除颤手柄首次成功除颤后,立即连接一次性粘贴除颤电极,当除颤仪检测到室颤出现报警,医护人员立即识别确认并进行除颤,减少了传统手动除颤需要重复涂导电糊、重复定位的时间。除颤仪紧邻床旁,护士可随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

2.2 降低氧耗

2.2.1 浅低温治疗 患者多次反复除颤、心肺复苏术,时间较长,合并有缺血缺氧性脑病。应用电子冰毯冰帽,进行治疗性浅低温管理[4],控制肛温在32~35℃,降低心肌耗氧,减少因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组织损伤。加强脑保护,避免及控制脑水肿的发生。本例患者使用冬眠合剂:氯丙嗪100mg加异丙嗪50mg加哌替啶100mg,加0.9%NS微泵维持。降温时先使用冬眠合剂,再行电子冰毯全身降温;复温时用自然复温法,先停用电子冰毯,再停用冬眠合剂。复温速度不宜过快,12 h内将体温升至37℃。

2.2.2 镇静、镇痛治疗 患者浅昏迷,多根中、高危导管留置,应用丙泊酚+咪达唑仑+右美托咪定联合镇静,根据患者的心率、血压和镇静评分调节微泵速度,每班采用RASS评分标准和CPOT评分标准评估镇静、镇痛效果,使RASS评分-2~0,CPOT评分<3分,ICDSC<3分,有效地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减少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

2.3 纠正休克

2.3.1 血管活性药物的护理 本例患者前期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剂量大,为了减少更换时间,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血管活性药物提前5 m in配制,将预先配制好的药物放在微泵上,前组药物用完后把延长管取下连接在新配的针筒上即可。更换和调节药物剂量,需动态观察生命体征,并选择深静脉置管注入。

2.3.2 液体复苏 心肌梗死交感电风暴患者,心功能极差,做好液体管理是保证抢救成功的关键。PICCO技术可精确、敏感、全面地为心源性休克患者提供精确的容量管理措施[5]。采用PICCO技术指导液体复苏[6],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做好定标和调零,取3次测量平均值;保证导管固定在位、通畅,预防感染,每6小时观察和记录导管的位置、刻度、输液加压袋压力保持在300 mmHg(1 mmHg≈0.133 kPa);注意观察并记录患者四肢皮温变化及足背动脉搏动,每天测量双下肢腿围,如有异常及时拔出导管。本例患者未发生PICCO置管并发症,顺利完成监测。

2.4 基础护理

2.4.1 皮肤护理 (1)防止皮肤冻伤、压疮:患者早期的治疗性低体温管理,使局部血液循环减慢,极易冻伤,诱发压疮,因此在使用交替式充气气垫床基础上严格执行每2小时翻身1次。(2)防止皮肤灼伤:患者反复电除颤使用一次性粘贴除颤电极贴于相应部位,一次性除颤电极与皮肤结合紧密,并在电极与胸壁间充满导电膏而不留有空隙,使电除颤更有效并避免皮肤灼伤[7-8]。

2.4.2 管道护理 患者病情危重,多根中、高危导管留置,翻身时妥善固定管道,避免滑脱。

2.5 心理护理 患者术后第 9天神志转清,出现谵妄症状。医护人员关心安慰患者,熟练操作各项诊疗技术,减轻患者痛苦,取得患者信任[9]。

猜你喜欢
室颤风暴本例
《思考心电图之176》答案
心电形态学特征与心率变异性指标预测室颤能力的比较
“1”的加减乘除
特发性室颤射频消融后的心电图改变
脑风暴大挑战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室颤抢救成功1例
《风暴中奔跑的树》
视功能分析图例详解
头脑风暴
2015A/W暗黑风暴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