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审稿专家选择途径 多渠道提升审稿积极性

2018-02-21 20:14刘佳佳张淑华
学报编辑论丛 2018年0期
关键词:专家库科技期刊学术期刊

刘佳佳,张淑华



拓宽审稿专家选择途径 多渠道提升审稿积极性

刘佳佳,张淑华

(国家海洋技术中心《海洋技术学报》编辑部,天津 300112)

专家审稿是稿件处理的重要环节,关系到学术期刊的论文质量和出版周期,但存在审稿周期长、拒审率高、审稿意见参考价值不足等问题。本文从如何拓宽审稿专家选择途径、如何更好地调动审稿专家积极性两方面进行探讨,认为编辑应该充分利用投稿论文的参考文献、外出学习的机会、丰富的网络资源和投稿作者等多种途径,根据论文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审稿专家,而不应该仅仅局限于编委或现有审稿专家库的专家。同时需要对专家审稿状况定期进行评估,避免向无意审稿的专家送审稿件,既延误审稿计划,也浪费人力物力,实现对审稿专家库的优化和动态管理。通过提升期刊知名度、加强初审、充分对专家给予尊重、提升审稿专家的社会贡献感等方式,来提高专家的审稿积极性。

审稿;多途径;动态管理;积极性;社会贡献

专家审稿是稿件处理的重要环节,关系到学术期刊的论文质量和出版周期[1],但存在审稿周期长、拒审率高、审稿意见参考价值不足等问题[2]。如何选择合适的审稿专家,如何调动专家审稿的积极性,对保证期刊学术质量和正常出版周期有重要作用,是每位编辑应该认真学习并深入探讨的课题。本文将从如何拓宽审稿专家选择途径、如何更好地调动审稿专家积极性两方面进行探讨。

1 拓宽选择途径,动态管理审稿专家库

每一个编辑部都有独立的审稿专家库,但这不代表稿件的送审工作就万事大吉。因为可能存在现有专家因为时间、精力有限拒绝审稿,因为专业方向存在差异不便审稿,因为合作关系回避审稿等情况,这就要求编辑在日常工作中做个有心人,拓宽审稿专家选择途径,将适合审稿的专家及时纳入审稿专家库,将不再乐于参与评审工作的专家及时备注,做到对审稿专家库的优化和动态管理,便于根据每篇稿件的具体情况精确送审,避免在选择审稿专家时出现“偏差”。

1.1 利用参考文献遴选对口专家

编辑需要对论文进行细致审读,在对研究内容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对该领域的认识,从编委或审稿专家库中选择合适的审稿专家。但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越来越明显,激生了许多学科增长点和交叉学科、边缘学科[3],从而导致有时很难在编委或审稿专家库中找到与待审论文专业方向和专业深度一致的专家。这时,可以根据论文的题名、关键词在数据库中查找相近文献,或梳理论文的参考文献,选择论文题目和待审论文最为相似的,阅读原文,找出和待审论文研究内容最相近的,并查看作者、通信作者的工作单位、研究方向和联系方式。然后再去对应的高校、科研院所的网站对该作者进一步检索,查看作者的年龄、职称、职务、研究领域以及近年来论文发表的情况,对作者是否具备审稿能力、能否同意审稿做初步判断,通过电话或邮件的方式与专家取得联系,发出审稿邀请。但此方式存在部分参考文献的第一作者为学生,需要从作者中确定导师的问题,又或者有些参考文献的原文中或者对应网站上难以查到作者的邮箱、电话等,这就导致可能查询多篇论文,也难以找到合适的专家或者专家联系方式的情况。

1.2 参加学术会议结识新的专家学者

参加学术会议有助于学术期刊编辑更新专业知识,了解领域最新研究方向、动态,是与专家学者直面交流的好机会。编辑在参会之前应该认真了解会议的日程安排、报告内容、主会场和分会场的安排情况,对自己感兴趣的报告题目和报告人,事先查阅一下相关信息,在和专家进行面对面交流时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也体现了对专家的尊重。注重和参会青年学者的接触、沟通,他们在一线从事科研工作,处于事业的上升期,并且精力充沛,往往既有刊登论文的意愿,也乐于参与稿件的评审工作。此外,编辑在参会前应该准备好一定数量的期刊宣传页和最新出版的刊物,利用会议间隙,向与会专家介绍刊物的情况,了解他们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领域,并向他们发出真诚的审稿、投稿邀请[4]。

1.3 关注各类“人才计划”,扩充审稿专家库

国家、各省市现在有许多“人才计划”,这些引进人才很多较为年轻,同时因为回国时间不长,在国内学术界还没有太大的名气。但他们在海外知名高校或者科研机构的学习、从业经历,奠定了他们扎实的专业基础,再加上引进单位的重视,在科研方面予以的支持,将来很多人会成为领域内的专家。在日常工作中,编辑需要做一名有心人,注重查找此类青年学者的信息,了解他们的研究领域、学术态度。

1.4 从投稿作者中发现潜在的审稿专家

统计我刊近5年来刊登论文的作者信息,发现很多高质量论文的作者是高校教师或研究院所科研工作者。这些作者选择在期刊投稿,代表了他们对期刊的认可度,同时他们的研究领域、研究水平都与期刊相符合,是纳入审稿专家库的合适人选。

1.5 按需选择作者推荐审稿专家

研究表明采用作者推荐的审稿专家有利于稿件评审通过,存在评审的不公正[5-6]。但不能因此对作者推荐的审稿专家弃之不用,编辑部应该对审稿专家的研究领域、职称、年龄、工作单位等信息认真核实,按照不同学科纳入审稿专家库,有选择地请他们评审推荐人的稿件,更多地请他们评审其他稿件[7]。

1.6 优化审稿专家库实现动态管理

编辑不仅需要扩充审稿专家库,还需要对专家审稿的状况定期进行评估,以实现对审稿专家库的优化和动态管理。一般而言,专家信息包括年龄、职称、工作单位、研究领域、学术成果等,但仅依靠这些信息,编辑无法对送审情况做出预判段,一旦出现拒绝审稿、延迟审稿、应付审稿等情况,编辑部就较为被动,需要重新选取专家再进行审稿,既延误了审稿计划,影响稿件的处理程序,又浪费了人力物力,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还会给编辑部的声誉造成不良影响[8]。所以编辑在对专家信息进行收集、积累的同时,还要对专家的审稿时间、审稿质量、评审能力和水平、工作态度等方面进行评估,做好登记[9],以保证编辑能合理地安排稿件送审,避免向无意审稿的专家送审稿件,提高审稿效率。

2 提高专家审稿积极性

2.1 提升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和知名度

学术期刊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是影响专家审稿积极性的关键因素。通过对多个期刊编辑部的电话调研,目前审稿费大多在50~150元之间,和专家审稿付出的时间、精力相比十分有限。针对有编辑提出,通过提高审稿费来提升专家审稿积极性的做法,咨询我刊部分审稿专家,发现了解同行研究状态、积累学术信息,积累学术人脉、与编辑部建议长期联系,认可自我价值、获取学术荣誉才是专家乐意审稿的主要内在动因[10]。所以编辑部应在提高期刊影响力和知名度方面多下工夫,努力形成“专家审稿积极性高—刊登稿件质量高且时滞短—学术期刊品质提升—专家审稿积极性更高”的良性循环[11]。

2.2 初审工作更加细致、负责

初审的主要目的是将学术水平明显偏低、与本刊宗旨不符的论文剔除掉,而只将具有送审价值的稿件给专家评审[12]。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编辑初审态度不够认真,抑或是由于自身专业背景、知识储备及学术鉴别能力等原因,不愿或不能对稿件的取舍做出客观、准确的判断[13],导致初审把关过于宽松,致使太多低质量稿件进入审稿专家阶段,增加了专家的工作量,极易招致审稿专家反感[14],同时也增加了编辑工作量。学术期刊编辑部有必要依据期刊学术定位和来稿数量,制定初审的基本要求[15],编辑不仅应该从编辑规范角度对稿件进行审阅,更应该从学术观点的表述是否清晰、论证过程是否完整并逻辑清晰、论据是否充分、题名是否能涵盖文章的主题、摘要是否能反映文章的创新点、引言是否对国内外相关研究加以简要综述和梳理、参考文献引用是否完整和准确等方面做出初步、有效的评价[13],将真正具有送审价值的稿件送给专家评审,既能减轻专家的审稿负担,也能增加审稿专家对期刊工作的认可度[7]。尽量避免约请职务、职称较高的专家评审一般性稿件。

同时学术期刊编辑在不断加强编辑业务综合能力学习的同时,还应该注重自己分管的专业领域方面知识的积累,及时把握研究热点、研究进展,对稿件归属的小学科能做到细致划分,避免出现把稿件送给专业不对口的专家评审,影响审稿质量和效率。

2.3 对审稿专家给予充分尊重

考虑到很多专家日常工作繁忙,即使有审稿的意愿但在时间、精力上却心有余而力不足,编辑部在日常工作中,应多渠道了解专家近期工作开展情况及愿意承担的审稿量,均衡送审稿件,避免盲目送审、过量送审。

对于拒绝审稿的专家,应充分地理解与尊重,与专家进一步沟通了解拒审原因,如确实不愿意参与稿件评审工作,在审稿专家库中及时备注,避免再次送审,损害期刊形象。如是因为送审稿件质量太低、稿件专业不相符、送审频次太密等原因造成,编辑需要在下次送审时杜绝此类现象,表达希望能后续合作的意愿,争取以良好的职业形象和素养,以足够的耐心和细心与审稿专家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同时,应该给专家充裕的审稿周期,避免审急稿。

除此以外,编辑还可以利用外出学习、参会的机会,联系当地合作较多的审稿专家当面拜访,通过对刊物的介绍,让专家对稿件审理工作更加重视,同时编辑还能获得审稿意见以外的更加丰富的信息,为长期合作奠定基础。

2.4 提升审稿专家的社会贡献感

采取多种方式提升专家的社会贡献感,强调外审工作的公益性,来调动专家的审稿积极性[2]。比如定期刊登审稿专家名单、定期发送致谢邮件、向外审专家发放聘书、定稿意见向专家反馈、向审稿专家赠寄样刊、听取专家在期刊发展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等[16]。

3 结束语

审稿工作直接影响着期刊的质量,关系到期刊的学术地位和知名度,是每个编辑部、每名编辑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针对目前很多编辑部面临的审稿难,专家审稿积极性不高的问题,提出应该拓宽审稿专家选择途径,并多方式激励专家审稿积极性,努力形成“专家审稿积极性高—刊登稿件质量高且时滞短—学术期刊品质提升—专家审稿积极性更高”的良性循环。

[1] 彭洁.谈优化专家审稿队伍[J].编辑学报,1997,9(1):38-39.

[2] 钟琳,高超民.科技期刊外审专家激励措施扎根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6,27(3):278-281.

[3] 许四平,倪鹏,王溪婷.新形势下科技期刊审稿制度的建立于完善[J].学会,2009(8):58-61.

[4] 张淑敏,辛明红,段为杰,等.如何通过学术会议促进组稿和审稿工作[J].编辑学报,2014,26(1):52-54.

[5] 任胜利,王久丽.同行评议中审稿人遴选方式对审稿结果的影响:以《自然科学进展》为例[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6,17(5):722-725.

[6] 丁佐奇,郑晓南,吴晓明.科技期刊中的利益冲突问题及对策防范[J].编辑学报,2010,22(5):385-388.

[7] 丁佐奇.提高同行专家审稿积极性的实践及思考[J].编辑学报,2017,29(1):58-60.

[8] 董时军,胡玫,卢福日力,等.我国临床医学期刊审稿问题与对策[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24(6): 1195-1197.

[9] 幸建华.影响科技期刊专家审稿的心理因素与编辑对策[J].编辑学报,2008,20(6):534-535.

[10] 占莉娟.科技期刊审稿人的审稿动因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4):363-368.

[11] 陈朝晖,谢明子.如何发挥科技期刊编委会的作用[J].编辑学报,2007,19(3):205-206.

[12] 万玉玲,杨南.量化管理机制在期刊工作中的实践[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4,15(4):391-393.

[13] 郭红明.影响审稿专家积极性的因素分析及对策[J].编辑学报,2015,27(6):560-563.

[14] 张凤新.科技期刊核心编委队伍的建立与作用[J].中国出版,2012(12):14-16.

[15] 翁志辉,林海清,柯文辉.论学术期刊审稿环节的优化[J].编辑学报,2016,28(6):532-535.

[16] 刘宇.科技期刊稿件外审应注意的若干问题[J].出版科学,2011,19(3):30-33.

猜你喜欢
专家库科技期刊学术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2020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获奖证明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我刊获评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评标专家抽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祝《导航定位与授时》学术期刊创刊
云南省综合评标专家库系统搭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