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在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中的应用研究
——以安徽省苏埠明清老街为例

2018-02-22 03:22付百东
乡村科技 2018年33期
关键词:街巷老街权重

付百东

(安徽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在时下的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中,因规划目标、技术路线、技术手段等参差不齐,导致对所收集基础资料的分析感性先导,缺乏理性思辨,从而导致一些历史街区的保护规划与实际情况有所出入,甚至难以落实[1]。而将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应用于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中,为这些问题的解决带来了新的契机。

1 研究区概况

安徽省六安市苏埠明清老街现状面积约为1 km2,老街内共有人口412户,总建筑面积为86 870 m2。主要街巷总长约4.5 km,大小16条街巷至今仍保持原貌,街道宽约4 m,为鹅卵石路面,中间嵌3块青条石;两旁为店铺,一般3间门面,上下两层,下店上宅或前店后宅,房屋为砖墙瓦顶,风格多为徽派。老街物质文化资源丰富,不仅有以“十字形”为骨架的街巷空间格局,而且拥有4处登记不可移动文物、38处历史建筑以及其他大量优秀的传统风貌建筑。同时,老街内的历史环境要素包括4口古井、2棵百年以上桂花树、2座古桥等。

2 GIS在历史街区现状调查中的应用

历史街区的保护规划编制需要在详实的现状调查基础上展开,在苏埠明清老街的保护规划现状调查中,对街区的街巷格局、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历史业态和人口信息等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查。

2.1 街、巷

苏埠明清老街历史街区的街巷格局是古苏家埠历史遗存的见证性空间,在现状调查中对街巷格局的梳理十分重要。为更好地实现街、巷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关联,在测绘CAD地形底图上,对街、巷进行编号,梳理现状街巷调查表,选定街巷名称、形成年代、街巷长度、街巷宽度和铺地形式等作为调查内容,根据现状调查结果,完善CAD底图并转入GIS系统,形成现状街巷数据层。

2.2 现状建筑

在苏埠明清老街历史街区的院落、建筑现状调查中,依据现状建筑调查表(见表1)[2]展开调查,对每栋建筑分别进行拍照。通过Excel表中的建筑编号栏与导入GIS系统的现状建筑数据层中的建筑编号字段进行连接,实现院落、建筑相关图文数据的关联,初步建立现状院落、建筑数据库。由于明清老街测绘CAD地形底图中建筑屋顶形式的漏缺,在现场调研中补测记录,确保了现状建筑数据库信息的相对完整性。

3 GIS在历史街区保护规划编制中的应用

GIS具有查询和强大的空间分析功能,不仅能完成苏埠明清老街历史街区现状调查资料的编辑和利用现状空间数据库绘制所需的现状专题分析图,而且能够在多源数据集成的基础上,应用多因子分析方法对明清老街历史街区的建筑进行价值评定,为正确的保护和整治提供依据[3]。

3.1 确立历史街区建筑价值综合评价体系

苏埠明清老街历史街区的保护规划,从保护街区原真性的综合考虑出发,确立明清老街历史街区现状建筑价值综合评价体系,明确评价体系相对应的评价指标,采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应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进行评价指标权重叠加,生成评价模型,以此来确定苏埠明清老街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整治方式,提高保护规划的理性依据和科学性。

3.2 确定评价指标因子权重

在对历史街区建筑价值综合评价体系中,采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各影响因子及相对评价指标的权重,以减少人为主观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影响,提高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在苏埠明清老街历史建筑评价指标因子确定中,采用层次分析辅助软件(yaahp)来确定权重,最终得到明清老街建筑各影响因素的权重值。

表1 苏埠明清老街历史街区现状建筑调查表细则

3.3 确定历史街区建筑的保护与整治方式

在GIS中输入明清老街建筑各影响因素的权重值,通过权重图来描述街区中建筑价值各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应用GIS的多因子叠加分析,对苏埠明清老街建筑的历史价值进行评估,从而对老街建筑提出保护、修缮、改善、保留、整治改造和拆除6种保护与整治方式。

4 结语

将苏埠明清老街历史街区的历史文化资源从物质空间层面分为街巷、院落、建筑三级空间层次,将保护规划现状问题简单化,相对解决了传统历史街区保护规划因现状问题杂糅交织带来的问题复杂化;GIS结合层次分析法建构的苏埠明清老街建筑价值综合评价体系,改变了以往历史街区建筑价值评价的人为性和不确定性,为该历史街区建筑的价值评价提供了理性依据,提高了历史街区保护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猜你喜欢
街巷老街权重
王纬华
人间烟火,最爱隐秘的街巷美食
老街谣
边走边唱
权重常思“浮名轻”
老街中飘起淡淡的乡愁
东门老街
为党督政勤履职 代民行权重担当
雨中的街巷
老街(外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