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趣味化转型策略的探究

2018-02-23 08:47
新课程研究 2018年30期
关键词:数学教师趣味性小学生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课堂具备一定的趣味性,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践证明,只有当学生轻松而有效地进行课堂学习,才能达成素质教育的目标。笔者就“小学数学教学趣味化转型策略”这一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并结合教学提出有效策略,从而打造妙趣横生的小学数学课。

一、小学数学传统课堂教学现状

通过对数学教学的方式与师生反馈信息进行总结,可以发现数学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机械教学,忽略学生感受。对于教师而言,要求其按照计划进行教学,力求在有限的四十分钟课堂教学时间教授更多的知识点,而忽略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情绪,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降低。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变化,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已不适合学生的学情。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教情、学情,调整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切实提升学习水平。

2.重内容轻方法,忽视学生学习意识和习惯的培养。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仍然倾向于引导学生进行题海训练,这对于学生思考、感悟能力的提升难以发挥较大的作用,也不利于其解题与理解能力的提高。

二、素质教育背景下增强教学趣味性的必要性

1.适应和满足新课改的教育要求。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改革和优化,小学数学的教育理念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尤其是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有效开发和培养,就成为众多数学教师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虽然数学都是由数字和符号所组成的一种文化表达方式,但它所承载的文化价值却是极高的。因此,通过增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仅是课改的要求,也是传承数学文化的必然途径。

2.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首先,数学教师应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通过创建充满欢乐气息的教学环境,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数学的学习乐趣。此外,还要通过建立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数学探究能力以及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培养和教育的目的。

三、增强小学数学教学趣味性的策略

1.与时俱进——激发学生兴趣。多媒体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因此,数学教师要擅于利用多媒体教学展开丰富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打造一个充满趣味的数学课堂。比如,在教学“鸡兔同笼”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把鸡和兔两者脚的数量关系清晰地展现给学生,从而便于学生理解。当然,在练习题部分,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设计一些有趣的问答环节,先是在屏幕中显示一些问题,然后,教师再让学生用笔计算出来,写完后说出自己的答案,答案正确时,屏幕上会显示“恭喜你回答对了!”当学生回答错了,屏幕上也会显示“回答错误,请重新写出答案”。这样的练习模式就比传统的教材提问更加有趣,而且教师经常通过多媒体展开数学教学活动,也能让学生的综合数学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和提高。

2.“我们来比赛”——激发学生动力。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游戏的输赢性所带来的竞争感,做到有赏有罚,增强学生的参与热情。此外,还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从而实现其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的有效培养。比如,教师可以组织“计算题解题比赛”,对学生的计算能力做出点评,联系课本中的“加减乘除综合运算”。通过这种良性竞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去学习数学知识。通过这一方式,教师也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以便帮助他们完成对数学知识的学习。

对于比赛结果较为优异的学生,教师要对其进行表扬,通过这种表扬,学生可以获得一种满足感,使他们更愿意去学习数学知识,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当然,对于比赛结果不太理想的学生,教师要对其进行鼓励。数学作为小学基础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小学生必须要掌握的知识技能之一,对于数学教师来说,它同样也是教学中的难点。数学知识最大的特点就是它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要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及想象能力。由于小学生的思想非常活跃,他们很难在学习过程中始终集中注意力,针对这种情况,数学教师就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要教师能够精心准备每一节课,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素养,让数学课堂的每一个步骤都具有趣味性,就可以提升教学质量。

3.分层学习——提质减负。要提升小学生的运算能力,就应当做到因材、因人施教,结合不同年龄段、不同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办法。本文从中高年级小学生的角度出发,分别提出解决措施。

(1)针对中年级学生,主要以三四年级的学生为对象,在大量计算训练的基础上,提倡劳逸结合,主要进行阶段性训练。这一阶段的学生刚接触复杂的逻辑计算,还不能有效运用和组织自己所掌握的计算技巧,能够清晰、流畅地写出计算思路是其要克服的难题。因此,教师需要大量训练学生对基本计算法则、口诀的运用能力,同时注重兴趣的培养和好奇心的激发。

以“混合运算”这一主题为例,为增添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可采用实地考察的方式,带领学生到超市、菜市场中去观察,采用边观察边讲解的形式,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所见所感,之后再回到课堂进行集中的计算训练,让学生在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的过程中,掌握计算的技巧,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在生活中随时应用数学知识的欲望。

(2)针对高年级小学生,以五六年级的学生为对象,强调学生数学综合运用能力的加强。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有针对性地运用教材,从其提供的审题中把握整体的布局和解题思路。课余时间可采用学习小组的形式,组织学生自发进行课本“母题”的研究,并进行大量“仿照出题、解题”等形式的训练。方式更加多样,但重要的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以避免学生消极怠慢心理的出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众对教育的水平与教师所具备的素质能力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想要取得真正进步,就必须对此门课程产生兴趣,因此,培养小学高段学生的数学课堂兴趣成为教师的一大教育任务,因为高段小学生的数学观念已经基本形成,对数学课堂学习兴趣不再像低年级学生那样容易调动与激发,这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也是一大难点。在数学教育过程中会造成一定的压力,教师若没有正确利用学生的想象力,学生便很容易丧失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我们要维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要从兴趣这一点切入,激发学习动力,打造素质教育课堂,以帮助学生减负增效。

猜你喜欢
数学教师趣味性小学生
“揪”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增强小学数学教学趣味性
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趣味性的实践探索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趣味性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我是小学生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