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教学思考

2018-02-23 08:47
新课程研究 2018年30期
关键词:高中物理物理学科

物理是一门社会属性很强的学科,学好物理能够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许多实际问题。教师的基本工作是教书育人,不仅要完成最基本的教学工作,还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培养适应社会的全面型人才,根据新课改要求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实素质教育。物理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和实践探究等能力,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教师必须深入了解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一、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基于核心素养的整体框架提出高中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为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部分。[1]

1.物理观念。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念,首先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物理知识,必须重视概念及原理的教学,要教导学生理解物理学科的概念及原理,并学会进一步运用,而不是死记硬背。“物理观念”是基于运动、物质、能量及相互作用这些基本知识而衍生的运动观念、物质观念、能量观念、相互作观念等,它将物理规律及概念进行提炼、升华,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解决实际问题、解释自然现象。

2.科学思维。物理的最基本特征就是将实验、观察、科学思维三者紧密结合在一起。科学思维是指大脑对科学事物的规律、本质及相互关联的反映。科学思维主要包含模型构建、科学论证、质疑创新及科学推理。模型构建是指抓住最能体现本质的图像,将研究对象抽象为理想模型;科学论证能够帮助学生提升科学探究、推理、交流及评判性思维能力;质疑创新让学生对世间万物保持好奇心及开放性态度,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让学生对现象进行质疑及反思,敢于创新并将想法付诸行动;科学推理是指学生由一个判断推理出另一个判断的思维过程。[2]

3.科学探究。科学探究方式可以帮助人类更好地了解大自然、获取科学知识,是学生科学能力及素养的综合体现,其主要形式是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获取及处理科学知识、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态度。科学探究一般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收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等几个步骤,大致可以将这几个步骤归结为问题、证据、解释、交流4个方面。

4.科学态度与责任。科学态度与责任是物理学习的重要要求,它包括学生对科学知识与方法、科学历史与研究过程及科学精神与价值的全面认识的科学本质,学生善于观察、对自然事物抱有探究热情、对权威不盲目推崇、敢于质疑、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以及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

二、高中物理教学的思考

教师应基于高中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要求调整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水平,可从以下4个方面进行优化:

1.有效融合不同板块及学科的教学内容。学生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借助多个知识领域才能够实现。教师的作用就是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物理概念及原理,逐步指导培养学生的相互作用观、物质观及运动观,让学生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高中物理的学科内容与数学、化学、地理、哲学及美术等学科之间都存在一定的联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将这些学科内容相互融合,这样不仅丰富了物理的教学内容、突破了学科的局限,也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难度、增加了趣味性。

2.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应当努力使课堂教学高效化,让学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更大的收益,笔者主要从教学实践、教学任务及教学效果3个方面进行考虑。首先,教师应当在授课前认真备课,不仅要对教学的重难点认真备课,还要尽可能地考虑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状况并做好应对措施;其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重课堂导入,使学生能快速地融入课堂,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另外,教师还应当合理控制教学内容及教学速度,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要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构建新旧知识的桥梁,抓好重点及精髓,简单明了地阐述物理知识,做到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更要注重学生思维及能力的培养;再次,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自身的语调及情感,声音要抑扬顿挫并且情感要饱满,[4]如讲重点时要语调加强,难点时语调缓和;最后,教师应当把握好课堂的最后几分钟,对本节课已讲的知识内容进行梳理、巩固,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反思。反思不仅是一种思维形式,也是良好的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由于传统教学的重点是集中传授基础知识,而物理的知识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并不能将其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因而传统教学模式必须进行转变。根据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教师要将抽象化具象,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多让学生自主思考,具体而言可以让学生进行板书演示,也可以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比如,学习“时间”和“时刻”“位移”和“距离”这几个概念时,可以列举上课时间点、上课时长、乘坐不同工具选择不同路段到达同一地点这些生活中常见的例子,让学生根据这些情景展开讨论,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及探究的能力。

4.借助物理实验增添趣味性。物理实验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及检验物理概念及规律,因为物理实验更加直观,而且可操作性较强,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及创新性、科学性思维,激发学生的物理兴趣。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应当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并做到一物多用,对现有的实验进行优化,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将生活实例运用到物理实验中,如利用我们的手臂进行模拟三角支架来体会分力作用的效果、利用饮料瓶研究失重现象、利用注射器演示气体实验定律等。[5]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让学生善于发现和利用实例来解释高中物理知识。

高中物理难度系数较高、实验性较强,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基于学科的核心素养开展教学活动。以高中物理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思维及基本技能,让学生形成基本的物理观念,并学会用物理知识及物理思维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教师应当好好思考如何借助物理课堂将教书与育人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及素养,将核心素养落实到每节课、每个知识点,最终实现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猜你喜欢
高中物理物理学科
只因是物理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处处留心皆物理
高中物理传送带模型简析
“超学科”来啦
高中物理实验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例谈量纲分析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