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文武双修”对小学生德育的影响

2018-02-23 08:47
新课程研究 2018年30期
关键词:武德武术中华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体现了我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自古延续至今的琴、棋、书、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四种艺术形式,也是传统哲学的现实化和民俗化,它们寓生命意义于智慧之中,寓智慧的意义于磨炼之中,寓磨炼的意义在创新之中,寓创新的意义在和谐之中。武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最引以为自豪的文化瑰宝之一,武德更是武术文化的核心。面对当前多种思想的冲击,要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与道德品质,就必须弘扬一种武德精神,而这种武德精神又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手段。

2013年,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姚集小学(以下简称“我校”)以“文武双修”为主题,主要内容包含武术和写字、经典诵读。“文武双修”指的是,不仅重视文化课、武术技能,同时也非常注重学生德育。小学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阶段,小学阶段的德育教学需要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为学生日后踏入社会做了更好的铺垫。因此,在小学阶段,我们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更应该对学生实施思想道德教育。笔者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发现,实现中华传统文化与小学德育工作的有效融合,既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能借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逐步完善。

一、以文修身

“文”——书法练习、音乐熏陶、经典诵读。

1.书法练习。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通过四个“落实”:落实写字课、落实日常练习、落实兴趣小组的培训、落实课外活动等,稳步推进书法校本课程的开发,使书法课程成了我校的一种常态、自然、有保障的学习教育。

2.音乐熏陶。音乐是种语言,表达的是深藏在心底的情感,进入音乐的世界,使情绪和情感都变得愉快、宁静和放松。为了学生的个体发展,学校成立了一支由40人组成的“校合唱队”,每天下午放学后的“四点半”时间,由专业的音乐教师带领学生在音乐教室进行训练。

3.经典诵读。经典是文化的精粹,是人类文明的积淀,教师要让学生在经典诵读中感受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学校要求每班利用早读20分钟进行经典诵读训练,诵读中每班由语文教师进行专业指导。

(1)以国学经典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使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利用课前20分钟组织全校学生诵读经典,每学期举办一次经典诵读比赛。一段时间之后,学生爱上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但文化修养有所提升,而且思想觉悟明显有所提高。学校以班级为单位诵读《弟子规》,并由教师利用语文课讲解含义,实施一段时间后,发现学生有了很大的变化:上课认真了,打闹现象少了;家长也明显体会到孩子在家讲文明了,有礼貌了,能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了,学习也认真了。一些家长感到疑惑,问孩子:“你怎么变得这么懂事了?”孩子自豪地回答:“我们学了《弟子规》: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还有《三字经》: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家长得知是诵读经典改变了孩子的不良行为,感到非常开心。看来,诵读经典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有促进作用,还影响着学生的处事态度,可以帮助学生修身养性。

(2)成立书法兴趣小组,引导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中国汉字讲究横平竖直,做人也是一样。在书法班,学生不仅学会了练字,还学会了做人。书法的练习,让学生能静下心来,认真地进行练字。正如老师所说,做人要像写字一样,堂堂正正,这样才可以写好字,而且写字贵在坚持,要能吃苦、耐得住寂寞。书法讲究先意后形,只有好的品质,才能写出好的字,练习书法既锻炼了学生的意志,也培养了学生的良好品质。

这些活动,无论是炎炎的夏日还是寒冷的冬季,学校都坚持每天进行,这对学生习惯的养成有极大的帮助,而且能够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从中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接受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学校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能够坐得住、沉得下、钻得进,由此使学生逐渐形成坚韧的性格和毅力,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

二、以武养德

“武”——武术。练武术,首先讲究的是武德,中华传统武德文化从一个独特视角揭示和展现着中华民族深刻而丰富的文化内涵,凸显出民族文化的普遍品格,有着极其深厚的民族根基、鲜明的大众特色、丰厚的文明底蕴,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国际影响力,是塑造伟大民族品格和文明人格的阳刚文化。

武术不仅能强身健体,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忍耐力、增强意志力。武术的训练必须一板一眼,来不得半点马虎,训练时,武术教练严格要求每名学生,刚开始学生叫苦不迭,甚至有学生想退出,可随着训练的深入,学生基本适应了,也体会到练武术的乐趣,甚至还盼望上武术课,更盼望着每周三次的武术训练。

1.武术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随着武术课的开展,改变了不少学生的学习态度。例如,五(3)班的喻志伟,他是全校公认的“武术小明星”,但他在学习武术之前却是最令老师头痛的学生,经常不做作业,上课也不认真,老师多次找他及父母谈话,但收效甚微。在四年级时,班上开设了武术课,从第一节武术课开始,他就爱上了武术,不管严寒还是酷暑,从不间断。武术老师也在武术教学中进行武德教育,一段时间后我们惊奇地发现,喻志伟不但爱上了武术,上课也比原来认真了,作业也能基本完成。于是,班主任问他:“这段时间表现不错,是什么让你改变了?”他回答:“是武术,当我刚学武术时,武术教练告诉我,要想练好武术,必须要讲究武德,做任何事都要认真,包括上课学习,只有这样,才可以学好武术。”此后他还成了老师的小助手,帮老师管理班级,自己也变得自信阳光了。

2.以武术礼仪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武术课堂是严肃的教育场所,师生要用武术礼仪的标准来约束自己,做到言行有礼。武术老师上第一节武术课时,就对学生进行武术礼仪训练,并严格要求学生必须做到。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礼节在武术中无处不在,使学生养成尊师敬友、谦虚谨慎的优秀品质。

由此可见,学校开设武术课,组建武术队,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改变了不少学生的学习态度。在武术队里,有不少学生是能文能武的,做任何事都能吃苦耐劳。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德育结合起来,学校迈出了第一步,让国学经典、书法和武术与德育渗透在学生平常的生活和学习中,让学生从自我做起。同时,它还能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热情,从而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猜你喜欢
武德武术中华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武德文化在教学活动中的体现研究
武术课堂核心素养之武德教学探讨
论散打教学中武德教育的有效渗透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新型涵道武术擂台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