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开展礼仪教育活动的策略

2018-02-23 08:47
新课程研究 2018年30期
关键词:文明礼仪礼仪幼儿教师

0~12岁是性格形成的关键期,而6岁之前最为关键,所以在幼儿园阶段进行礼仪教育十分必要。教育事业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就是高度重视知识技能的培养,然而在幼儿园阶段,教师也将大多数时间都用于文化课的教学,却忽视了对幼儿的礼仪教育,长此以往,就不利于幼儿的品质及人格养成。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经常看到孩子在公共场所大吵大闹,垃圾到处乱扔;在幼儿园与其他小朋友争抢玩具,哄抢自己喜欢的食物,不排队;去别人家做客不会礼貌用语,等等。针对这种现象,各地幼儿园纷纷开展了礼仪教育,并初见成效,然而这个问题并非简单的一朝一夕能够解决,想要根本改变,还需要幼儿园长久坚持、细致规划自己的礼仪教育工作,并争取得到家长的配合。

一、礼仪教育内容

1.生活礼仪。生活礼仪主要包括幼儿的基本礼仪,即仪容仪表,如站、走、蹲、跑,如何敲门,递接物品的方法,咳嗽、打哈欠的规范动作等,要求幼儿着装整洁、干净,学会规范地走、站、坐,学会双手递接物品……包括进餐礼仪,如筷子礼仪,中西餐礼仪,聚会、节日、做客等;要求幼儿不挑食,不抢食,不浪费粮食,进餐时不发出怪声响……包括公共场所礼仪,如交通、上下电梯、走廊、购物、爱护环境等,幼儿要了解并遵守交通规则,不乱扔垃圾,不大声喧哗,遵守公共秩序。

2.交往礼仪。我国是传统文明古国,古时就注重人文伦理的培养,我们要取其精华,对幼儿进行必需的道德规范教育,要让文明礼仪之花根植于幼儿心田,帮助幼儿掌握基本的问候礼,使之敢于当众讲话,能清楚地进行自我表达,并学会交往礼仪等。同时,还要求幼儿在家中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幼儿园遵守一日常规要求,学会谦让、包容,与其他小朋友和谐相处。

3.学习礼仪。学习礼仪包括上课时认真听讲,别人发言时仔细、安静地倾听;能在活动后自觉收拾整理幼儿园用品,物品用完放回原处;珍惜、爱护幼儿园用具;主动与其他小朋友交流,善于合作;学习时一心一意,按时完成任务,懂得一心不能两用;能遵守课堂秩序、举手发言,要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在图书角读书时,要轻声细语,不破坏书籍,并将书归回原位。

二、礼仪教育策略

1.将礼仪教育渗透于一日生活中。幼儿从早上入园就要进行一系列常规活动,包括上课、游戏、进餐、睡觉、盥洗等,幼儿教师要针对每一个细节对幼儿提出规范行为,对个别容易出现不规范行为的幼儿提出更具体的要求,并帮其改正。如盥洗如厕时要有秩序进行,学会排队,要保持桌面整洁,养成饭前洗手,饭后漱口的好习惯;在活动或游戏中不小心碰到其他小朋友时,要学会说对不起,麻烦别人或请求帮助时要说谢谢;午睡时不得打扰别人休息等。在进行礼仪教育时,要注重幼儿礼仪的日常行为训练,如模拟情景进行角色游戏或基本礼仪站姿、坐姿的常规练习等,教师要足够细心并一直坚持,切实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身教大于言传。在群体中生活,儿童往往易受周围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所谓“近朱者赤”,所以作为能直接影响到幼儿行为的幼儿教师,更要以身作则,规范自身行为,做好榜样示范作用。同时,教师还要注意使用礼貌用语,以老师自身的魅力来影响幼儿,时常给幼儿以爱的鼓励、拥抱,从而提高文明礼仪教育的实效。切实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实现学前教育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

3.开展文明礼仪的主题活动。第一,世界上最温暖的动作就是拥抱,拥抱有治疗心灵的能力,所以幼儿园可以组织“一日三抱”活动,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让孩子充满安全感。一抱:早晨入园,在班级门口微笑拥抱每名幼儿;二抱:午睡之前,微笑拥抱每一位幼儿,并道一句午安;三抱:晚间离园时微笑拥抱每一名幼儿。第二,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参与孝敬父母活动,要求幼儿回家为父母捶背,帮做家务以及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也可以开展“学礼貌用语,做文明幼儿”活动,以培养幼儿良好的说话习惯,帮助他们学会使用文明用语。第三,开展晨间礼仪小标兵活动,通过这个活动,可以让幼儿很好地运用礼仪基本知识,真正体现幼儿园礼仪的学中用,用中学,同时还可以调动幼儿早晨入园的积极性,人人争当礼仪小标兵。

4.引导家庭参与。为使幼儿的礼仪教育进行的更有成效,更具有持久性,不仅幼儿园需要努力,同时还必须取得家长的配合。笔者认为,如下几种家校沟通方式比较有效:首先,幼儿教师可以通过当面沟通或线上微课向家长说明礼仪教育对幼儿当下和未来的重要意义,让家长重视并积极配合幼儿园进行礼仪教育。其次,在家庭生活中,要提醒家长做到像幼儿教师一样随时监督,随时引导,对不规范的行为及时提醒,并引导其改正。同时,家长的一言一行都符合文明礼仪规范,让幼儿受到环境的熏陶。最后,幼儿园应借助礼仪任务卡与家长配合,不仅让家长更好地参与幼儿的礼仪教育,同时也为家长和幼儿提供亲子互动的机会,更好地体现家园共育。礼仪任务卡就是教师针对本周礼仪主题进行礼仪任务的发布,需要家长和幼儿共同完成或协助幼儿完成。例如,在小班学习刷牙礼仪时,教师就可以发布“请宝贝为幼儿园带回一张宝贝和家长共同刷牙的欢乐时光的照片”;在中班进行整理礼仪的学习时,教师就可以发布一个礼仪任务:“请各位家长为宝贝拍摄一段整理房间或收纳玩具的小视频,发到班级群里分享”;在大班进行着装礼仪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发布“请小朋友为爸爸准备参加运动会和妈妈参加生日聚会的服装”。由此,通过礼仪任务卡的方式一方面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练习以及运用,另一方面也促进亲子间的沟通,增进亲子间的情感。

5.抓住时机,合理利用传统节日进行礼仪教育。幼儿都有爱热闹和充满好奇心等心理特征,所以教师要抓住幼儿的这一特点,合理利用节日进行礼仪教育。例如,在父亲节或母亲节时,可以组织幼儿为父亲制作精美的手工贺卡或者为妈妈折一束美丽的手工花束,说出对父母最想说的一句话,并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在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如端午节、中秋节中,送给好朋友亲手制作的礼物,如贺卡、手工作品等,从而不仅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还能让他们体验到劳动的快乐,使之养成关心他人的习惯。

总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礼仪教育只有从小开始,才能为以后形成完美人格打下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文明礼仪礼仪幼儿教师
文明礼仪润童心 养成教育伴成长
幼儿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提倡文明礼仪 弘扬社会公德
筷子礼仪
礼仪篇(下)
不懂礼节
文明礼仪的检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