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共产主义思想

2018-02-26 06:02王志建
关键词:私有制手稿共产主义

王志建

(1.辽宁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沈阳 110063;2.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辽宁 沈阳 110136)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运用费尔巴哈的哲学人本主义原理,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通过对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的批判,指出共产主义是对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是对人的主体解放和人的本质的真正复归。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思想实现了人的存在与本质矛盾这一“历史之谜”的真正解答。

一、马克思对各种共产主义思潮的批判

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是被扬弃了的私有财产的积极表现;起先它是作为普遍的私有财产出现的。由于这种共产主义是从私有财产的普遍性来看私有财产关系的”[1]75,所以产生了不同形式的共产主义思潮。

1.马克思对“粗陋共产主义”的批判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并未指明粗陋共产主义的代表,但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禁欲主义的,斯巴达式的共产主义,是这种学说的第一个表现形式。”[2]357在马克思看来,“粗陋共产主义”在它的最初形态中不过是私有财产关系的普遍化和完成,其表现形式包括平均主义和公妻制。

“粗陋共产主义”积极扬弃私有财产,但却把私有财产作为客体来考察,没有从主体上把握私有财产的本质。其实质不是消灭私有财产,而是要求私有财产的普遍化,即通过均分私有财产来反对私有财产拥有者之间的不均衡性,以实现私有财富的共产化。这种私有财产的共产化,必然导致社会成员私有财产平均主义的欲望和对别人富足财富的嫉妒。此时的人们将物质的直接占有看作是生活和存在的唯一目的。在马克思看来,这种“粗陋共产主义”为了达到私有财产的共产,主张将不能被所有人所共产的私有财产全部消灭,没有看到私有财产在人类历史中的积极作用。因此,这种对私有财产的否定,根本不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不仅推动不了历史的进步,而且阻碍了整个文明世界的发展。

“粗陋共产主义”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就是公妻制。在马克思看来,用公妻制来反对婚姻,其实质就是把妇女从排他性、独占性的私有财产形式,转变为私人拥有的共有和共用财产,实际上就是把妇女作为物的形式,将婚姻变为普遍的卖淫行为。这种公妻制体现了“粗陋共产主义”将妇女作为共产的相当粗陋和毫无思想的卑鄙性,忽视了人的本质和人性的解放。

由此可见,“粗陋共产主义”并没有理解私有财产的本质,更没有超越私有财产的关系范畴,他们试图消灭不平等,但消灭不平等的结果是把由少数人对私有财产的占有,转变为由所有人对私有财产的平均占有,其最终目的是把占有物质财富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唯一目标。这种对私有财产的最终抛弃,不过是实现私有财产的平均主义,其最终结果不是走向共同富裕,而是走向普遍的贫困。

2.马克思对“政治性共产主义”的批判

“政治性共产主义”包括政权组织形式的民主或专制的共产主义和废除国家的无政府共产主义。“政治性共产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从实际情况看,像路易·勃朗,他主张通过议会制国家来建立社会主义;也像蒲鲁东,他主张废除国家的无政府主义”[3]。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政治性共产主义”论述虽少,却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这两种形式的共产主义的进步性和局限性。马克思认为,与其他空想社会主义相比,这两种形式的共产主义已经认识到自己是人的自我异化的扬弃,追求的目标不再仅仅局限于对物质财富的占有,还要实现人自身的解放。但是,这两种形式的共产主义“没有理解私有财产的积极的本质,也还不了解需要所具有的人的本性,所以它还受私有财产的束缚和感染”。在资本主义社会,私有财产是由异化劳动创造的,私有财产背后体现了劳动者与异己的占有劳动者产品的人之间的剥削与被剥削关系。在马克思看来,“政治性共产主义”只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私有财产的消极作用,仅仅把私有财产看作是社会异化的根源,没有看到私有财产对人的积极作用。实际上,私有财产是产品在满足人自身需求基础上产生的剩余,它促使人类生产发展到新的阶段,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标志。因此,无论是人的自然本性的需要,还是消灭异化劳动和剥削,最终实现共产主义,都离不开一定的物质基础。

二、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共产主义思想

马克思通过对“粗陋共产主义”和“政治性共产主义”的批判,提出了自己的共产主义思想:“共产主义是对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因而是通过人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也就是向社会的即合乎人性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复归,是自觉实现并在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范围内实现的复归。这种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它是历史之谜的解答,而且知道自己就是这种解答。”[1]78

1.共产主义是对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

马克思通过批判各种共产主义思潮,指出以往的共产主义虽然已经理解私有财产的概念,但这种理解仅仅停留在私有财产的“实体”上,并没有理解私有财产的本质,即异化劳动。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劳动发生了异化,导致了工人与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工人与自己劳动行为本身相异化、人与人的类本质相异化、人与人相异化,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存在于异化之中。异化的存在造成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压迫、不平等及阶级斗争的存在,导致劳动者在异化中成为商品的附属物,丧失了人之为人的本质。马克思认为,私有财产是造成人的自我异化的根源,又是人的自我异化的结果,是一个互为因果的辩证关系。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存在导致了异化的产生和发展,同时私有制又导致了阶级矛盾和阶级对立,为异化的消灭创造了条件。也就是说,资本主义通过异化的形式使劳动者与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分离,剥夺了劳动者创造的财富。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加剧和阶级矛盾的加深,必将引发社会革命,最终导致资本主义社会的灭亡和共产主义的实现。随着共产主义社会的产生,异化也会随之消失,异化的财富也将为共产主义的产生提供物质基础,劳动者也将重新成为自身和社会真正的主人。因此,在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中对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并非全盘否定私有财产,而是在肯定劳动和财富本身的基础上,对私有财产所造成的劳动与资本之间的对立关系,即人的自我异化进行批判和否定。

2.共产主义是人对自身本质的真正占有

在私有制条件下,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对财富的最大满足,实现资本的增殖。生产的结果只是把人当作一种异己的对象来对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现为人与异己的物的关系,体现了人对自身本质的丧失。所以,“私有制使我们变得如此愚蠢而片面,只有当它为我们拥有的时候,就是说,当它对我们来说作为资本而存在,或者它被我们直接占有,被我们吃、喝、穿、住等的时候,简言之,在它被我们使用的时候,才是我们的”[1]82。可见,在私有制条件下,人的一切需求都被私有财产所支配。因此,要实现人对自身本质的真正占有,就必须消灭私有财产,扬弃自我异化。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打碎人与人之间纯粹的利益关系,达成人与人之间矛盾的解决,达成人和自然之间的和解,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4],才能以“一种全面的方式,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1]81。

3.共产主义是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合乎人性的复归

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私有制和异化劳动的存在,人在社会中失去了自己的本质,造成了与他人、与社会的对立。因此,人要占有自己的本质就必须对私有财产进行积极的扬弃,实现人向社会的复归。通过对精神方面的宗教异化扬弃和对物质方面的现实生活异化扬弃,实现共产主义“从宗教、家庭、国家等等向自己的合乎人性的存在即社会的存在的复归”[1]79。在马克思看来,共产主义打破了束缚人的本质的腐朽力量,实现了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复归,建立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但这种和谐即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复归,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经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对私有制和异化劳动积极扬弃的过程,既要抛弃私有制和异化劳动的消极方面,又要合理利用其积极方面,为共产主义积累极为丰富的社会财富,以完成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人对人的本质的彻底占有,真正实现人向自身、向社会的复归。

4.共产主义真正解决了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

共产主义真正解决了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私有制和异化劳动的存在,劳动者生产的产品越多,被剥削和压榨的程度就越大。工人在异化劳动条件下是不自由的,不仅无法占有劳动产品,而且在产品中丧失了自己的本质,成了被奴役者,造成了工人与他的劳动对象相分离甚至处于敌对状态,导致人与自然之间相分离、相对立。在共产主义社会,由于私有制和异化劳动的消灭,劳动者在改造自然界的劳动中,所生产出的一切产品都归劳动者自身所有,自然界已经成为人活动的对象和满足人自身发展需求的对象。因此,人们在自然界的改造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本质力量,使自然更好地为人类服务,实现了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和谐发展。因此,“共产主义是人的历史发展的客观运动,是在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基础上的人的实践的结果”[5]。

共产主义真正解决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私有制和异化劳动的存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异化,产生了剥削与被剥削、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在共产主义社会,随着私有制和异化劳动的消灭,人与人之间的剥削和压迫也随之消亡,劳动者所创造的财富不仅归劳动者自己支配,而且也为他人提供了享受和发展的源泉,充分确证了人的本质存在,满足了人性的各种需要,为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可见,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消灭私有制和异化劳动,消除人与自然界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实现人与自然界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

三、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共产主义思想的当代价值

1.正确对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私有财产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主张对私有财产进行积极扬弃,在批判和否定私有财产所造成人的异化的基础上,肯定劳动和财富本身的积极作用,把私有财产看作人的本质存在的物质基础,是人的本质复归的中介,是文明的进步。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不够发达,经济水平比较落后,尚不具备实现共产主义所必需的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对此,要想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我国的经济实力,就必须在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非公有制经济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指引下发展起来的。尤其是十八大以来,我国不仅从法律的层面上去保护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而且出台了一系列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形成了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营造了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正是在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正确指引下,非公有制经济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并日益成为经济增长、改善民生、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为实现社会主义高级阶段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做出了贡献。

2.社会发展成果必须由人民共享

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私有制和异化劳动的存在,劳动者生产的产品不归劳动者自身所有,反而成为劳动者自身的异化力量,加深了对劳动者的剥削和压迫。这样,势必造成贫富差距的悬殊和阶级矛盾的激化。在此背景下,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既批判了“粗陋共产主义”提出的私有财产的平均主义,又批判了“政治性共产主义”提出的私有财产是社会异化的根源,以消灭私有财产来实现人的自身解放的观点。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论肯定私有财产的积极作用,主张通过对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实现人对自身本质的真正占有。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对私有财产进行积极扬弃,彻底消灭因私有制而导致的异化劳动的存在,确保劳动者通过合法劳动生产的产品归劳动者自身所有,以实现社会发展成果由劳动者共享,缩小贫富差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更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人民的利益放到至高无上的地位,把增进民生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根本目标,确保全体人民都能够享受到更多更公平的发展成果,最终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3.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要积极扬弃私有制和异化劳动,实现人的主体的解放,实现人对自身本质的真正占有,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根据马克思的论述,人的全面发展不仅要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上,而且要建立在人的本质的解放之上。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梦”的伟大构想。“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6]40。中国梦反映了每一个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价值追求,体现了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与个人发展的内在统一。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践行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努力实现满足人的全面发展需要的中国梦。

4.不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强调,共产主义要扬弃将人和人、人和自然对立起来的异化,实现人和人、人和自然的统一,并最终实现自然主义和人道主义的统一。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仅是指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而且还包括优美的生态环境。对此,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并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牢固树立生态保护观念,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增强全民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通过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 焦 坤.论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共产主义思想[J].理论探讨,2007(5):18-22.

[4] 王咏梅,王国坛.《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共产主义信仰选择[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38-42.

[5] 张德明,刘 微.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共产主义思想及其当代意义[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4(2):23-27.

[6]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私有制手稿共产主义
舍己救人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 罗盛教
作家手稿
作家手稿
丢失的手稿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女性地位变迁的探究
从“消灭私有制”看私有财产的是与非
手稿
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坚持
恩格斯的专偶制思想——读《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有感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共产主义思想麒当代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