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信息技术 优化识字教学

2018-03-06 08:13张主萍
新课程·上旬 2018年12期
关键词:识字教学教学效率兴趣

摘 要:小学第一学段,识字教学占有重要地位,传统识字教学有很多优点,在传统识字教学的基础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识字教学,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还可以让学生发现汉字的一些规律,现代元素的加入,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认识了生字,也增添了学生学习、生活的情趣。

关键词:信息技术;识字教学;优化;兴趣;教学效率

小学第一学段,识字教学占有重要地位,有许多课时都是围绕识字展开的。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易分散,加上识字教学任务本身繁重,学生学习起来就显得相对枯燥乏味一些。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在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加入现代元素,提高了学习兴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直观呈现,激发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来源于对学习材料本身的兴趣”。兴趣是由外界事物的刺激而产生的一种情绪状态,它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低年级学生,他们的思维能力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的注意状态仍然取决于教学过程中具体可感的直观事物。课堂教学中,如果教师展示的内容是学生所熟悉的,那么就很容易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学习起来就轻松。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我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制作一些色彩鲜明、生动有趣的图片或动画形象,将枯燥乏味的汉字形象化,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教学汉字“目”时,先出现一只横着的不甚规则的眼睛,再出现“目”这个汉字,接着将“目”字缓缓挪动到眼睛上,与眼睛融为一体,学生直观感受到实物与汉字的相似之处,一下就把这个字给记住了。这样的汉字还有很多,课件的使用使原本抽象的汉字变得具体可感,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注意力也变得集中了,识字效果可想而知。

二、讲究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低年级语文教学重点以识字为主,一册书需要他们识记大量的生字,《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对于第一学段的学生要“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这样的要求对于一个六七岁的孩子来说,要在两年内识记那么多汉字实属不易。以后随着所学汉字的增多,难度也会增大,时间一长,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受到影响。为防止这种情况的出现,我总习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按照汉字本身的构字特点,通过“减一减”“合一合”“加一加”等识字方法,把枯燥生涩的汉字形象化、生动化。同时,多媒体课件的适时演示,能缩短课堂教学的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如教学“妈、娘、奶、姑”这几个生字,先出示这几个字,让学生观察这一组生字有什么共同特点。通过观察,学生就会说出“妈”是由“女、马”两字合在一起组成的,“娘”是由“女、良”组成的,都有一个女字旁……于是根据学生的发现,我演示了两个字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字的动画过程,这样就加深了学生的认知,轻易地记住了这几个字的字形。另外,为加深印象,这些字还可以通过不同的颜色对比来显示,相同的部分用红色标出,鲜艳的色彩强烈地刺激着学生的感官,同时闪动偏旁,加强刺激,突出不同的部分,这样也较好地让学生感知了偏旁和部首的概念。这样学生识字靠的不再是一笔一笔的零碎的笔画,而是大的几个部件,这就简化了识字的心理过程,学习起来也不再那么乏味。

三、课外拓展,丰富学习内容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语文教学中,仅凭课堂来教学所得是非常有限的。生活有多宽广,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宽广。所以,如果只满足于课堂上所学的,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大打折扣,也势必会影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识字量,这就需要学生在课外利用多种识字方式和途径来进行识字。猜字谜、做游戏就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在教学生认识“定”这个字的时候,可用猜字谜的方式来进行:“一点点上头,乌云盖两边,上字颠倒挂,人字排八仙。”这样,学生的兴趣一旦被充分调动起来,也就轻松地认识了这个生字。再比如教“蚕”这个字时,出示蚕的图片,然后让学生观察,你怎样记住,可以编字谜,可以换偏旁……有学生说,“‘蚕是天下虫”。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阅读网上一些图文并茂的拼音版的连环画,和朗诵一些合辙押韵的富有生活气息的儿歌,让学生在“读一读”“听一听”当中拓展学习内容,扩大阅读面,从而有效积累汉字。课余时间,我也提倡学生浏览一些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的和自己感兴趣的网页,一方面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发展了学生思维,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识字能力。

四、加强实践,在互动中识字

新课程提倡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在课堂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鲜活生动的课件,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指导信息,激起生活体验,很快就能进入角色。如我在教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口语交际——春天里的发现”这一内容时,先布置让学生利用节假日到野外去寻找生活中的春天。如小草探出小脑袋,小蝌蚪在水里游泳,布谷鸟唱歌,放风筝,踏青等,并适时要求学生将捕捉到的美景用手机拍下来。有了这些事先的铺垫以后,我再把这些照片收集起来制成动画在课堂上进行播放,孩子兴趣浓厚,情绪高涨,然后我让孩子一一指认,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因为是口语交际,我不要求孩子会写,只要会认即可。在认识了身边春天的景物以后,我进一步发问,我们身边有这样的美景,你们知道全国各地的市花吗?这样通过上网查找各地的市花,如北京月季,洛阳牡丹,香港紫荆花,澳门莲花等,一方面让学生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认识了花卉,丰富了知识,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同时也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认识了生字。

实践证明,在小學语文识字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入现代教育元素,对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识字教学的质量,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布鲁纳.教育过程[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江苏教育出版社,1980.

作者简介:张主萍(1966.06—),男,汉族,武威市,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青年巷小学,职称:小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

编辑 郭小琴

猜你喜欢
识字教学教学效率兴趣
试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
谈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
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