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精神的体现及传承

2018-03-07 15:43
文化学刊 2018年12期
关键词:沂蒙齐鲁中华民族

王 蕾

(中共日照市委党校,山东 日照 276826)

一、沂蒙精神概述

沂蒙精神孕育产生于礼仪之邦、孔孟之乡的齐鲁大地、沂蒙山区。沂蒙山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文明,独特的地貌,淳朴的民风。在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在沂水蒙山这片热土上,忠诚仁义、勤劳勇敢的沂蒙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舍生忘死、奋勇支援人民军队,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篇章,缔造出不朽的沂蒙精神。

作为一个精神品牌,沂蒙精神的历史价值和影响力超越了地域限制,跨越时空,成为中华民族精神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其他民族精神融为一体,在民族精神的璀璨星空中熠熠生辉。

沂蒙精神的诞生与发展是和齐鲁文化是分不开的,沂蒙精神传承发扬了齐鲁文化中的优秀基因,不断创新成为新的沂蒙人前进的号角。“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沂蒙精神的源头活水,就是有着数千年文明而未中断的齐鲁优秀传统文化。齐鲁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忠诚爱国、包容进取、勤劳勇敢、敦厚仁爱等,滋养了这一方人民。

齐鲁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曾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和理念。“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来自厚重的齐鲁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的齐鲁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精神内涵对沂蒙人的人生信仰、性格塑造发挥了巨大作用。在历史的朝代更迭中,沂蒙这片沃土继承和吸收了齐鲁优秀传统文化中开疆扩土、争霸图强的齐文化,崇礼尚德的鲁文化,还吸收借鉴了其他地域的文明成果,孕育出灿烂辉煌的沂蒙历史文化,始终走在中华民族先进文化的前列;在今天仍影响着这片热土上勤劳勇敢的人民。沂蒙精神既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又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探寻研究沂蒙精神的根脉源泉,对于今天实现民族复兴伟大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二、沂蒙精神的具体体现

(一)忠诚爱国——爱党爱军的思想渊源

齐鲁文化中,儒家文化作为山东人的精神标识,同时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儒家是“忠”的推崇者,从字的构造上来看,忠字从心的正中而生,体现了儒家经典“中庸”的思想——不偏不倚,因此忠字是正直的无声代言。从人的内心发出的美好情怀,通过真实表达,是一种忠诚负责的态度,表现出高尚的爱国情操,从而形成一种宝贵的品德。在儒家传统道德观念里,“忠”是重要的伦理道德原则,是儒家的核心思想之一。

忠,对于小家大国的表现是一致的,忠诚于小家表现为爱家、孝老爱亲;忠诚于国家和民族则表现为爱国。沂蒙儿女自古就有一种自觉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有着浓厚的家国情怀。沂蒙地区西靠古鲁国,受齐鲁优秀传统文化中古鲁文化、儒家文化的深刻影响,沂蒙人崇尚贤德忠贞,认为国家意识、民族意识高于一切,视之为信仰。齐鲁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忠诚爱国,对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起到了凝心聚力的积极作用。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忠诚爱国成为贯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始终的精髓之一,逐渐沉淀为中国人的文化基因并延续至今,在潜移默化中一直影响和改变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二)包容进取——开拓奋进的思想渊源

作为传统文化的经典典籍,《易经》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刚健而文明”的精神,深深植根在齐鲁大地上,于历史洪流中与齐鲁文明逐渐融为一体,是齐鲁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生命力、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源泉。沂蒙文化在吸纳齐鲁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向前发展,滋养形成了沂蒙儿女包容大气、吸纳整合、生生不息、奋斗进取的精神。

齐鲁优秀传统文化中,既有齐文化的争创霸业思想,又有作为齐鲁优秀传统文化基础的儒家文化的内省图强、刚健有为。对两种文化的包容整合,形成了沂蒙文化中的包容进取,开拓奋进的沂蒙精神,激烈着古往今来的沂蒙人民生生不息,不断开拓创新,在新时代的今天依然发出耀眼的时代光芒。

(三)勤劳勇敢——艰苦创业的思想渊源

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劳勇敢、艰苦奋斗的品格自古以来就是我们民族精神的主要内涵之一。几千年来,正是依靠这种精神,中华民族才能历经沧桑而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面对中国改革开放如何用三十年时间走过西方发达国家需要一两百年时间走过的历程这一“新的李约瑟难题”,2014年习近平赴欧洲访问时,对此做出了简要的回答:中国幅员辽阔,人民勤劳勇敢和具有五千年的文化积淀,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家底,是中国崛起和发展的坚强基石。习近平将中国人民勤劳勇敢的品格作为单独一项提出来,可见其重要性,这也是我们中华文明不断延续发展的独特优势和坚实根基。

勤劳勇敢是中华民族宝贵精神财富,发端于齐鲁优秀传统文化的沂蒙精神包含了这一基本品格。传统的沂蒙人表现出不畏困苦、勇于挑战的精神。这种源于内心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在当今矛盾重重的世界面前给人以向上的力量,激励着沂蒙人民去奋斗、去努力、去追求。

(四)敦厚仁爱——无私奉献的思想渊源

春秋战国时期,在齐鲁之地临淄的稷下学宫,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产生了众多思想流派,在不断交流融合下,最终形成了内容丰富、内涵深厚的齐鲁优秀传统文化。这其中,为人敦厚善良、以仁爱之心爱人是齐鲁文化的重要内涵,尤其“仁”的理念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所宣扬和追求的目标,更是对自我修养的标准和要求。作为一种地域文化,齐鲁传统文化中的这些思想流派历经数千年的嬗变而代代相传、发展至今,有些内容甚至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行为,这与齐鲁大地上人民的淳朴民风、优良品性有很大关系。

基于农耕文明的淳朴的敦厚善良的品格,造就了“人之初,性本善”的性善论思想。在人性敦厚善良的基础上,儒家文化还对“仁”做了进一步的丰富演绎。从最初的以仁爱之心修己,推己达人,最终演化为济天下苍生的大爱,齐鲁优秀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的仁爱被演绎得淋漓尽致,大仁大爱被推崇为一种人生至高境界。

齐鲁文化中敦厚仁爱的品质,与沂蒙精神无私奉献的精神相契合、相融通。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沂蒙人民坚定不移跟党走,用仁爱之心,大义之举,与其他民族精神一道,以道德力量铸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精神大厦,以自信的姿态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三、沂蒙精神的传承

沂蒙精神意蕴深厚,齐鲁优秀传统文化在现当代的传承和发展意义重大。在迈入新时代的今天,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推动伟大事业。在党的新号召之下,我们需要传承和发扬“忠诚爱国、包容进取、勤劳勇敢、无私奉献”的光荣传统,进一步弘扬新时期沂蒙精神,在深刻把握习近平关于沂蒙精神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的基础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把沂蒙精神融入生活、融入工作、融入党的建设、融入干事创业的全过程,增强沂蒙文化自信,创造出新的时代精神,使沂蒙精神继续发光发热,凝聚推动历史进步的磅礴力量,引领沂蒙人民奋力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

猜你喜欢
沂蒙齐鲁中华民族
齐鲁声音
林尊文:我的齐鲁之缘
体育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韩国汉诗中的沂蒙历史名人形象研究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齐鲁声音
描绘红色沂蒙新画卷
沂蒙妈妈与八路儿子的母子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