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立德树人的体育与健康教材德育内容特征

2018-03-07 18:41任双全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15期
关键词:立德体育课体育教师

任双全

(东北石油大学,河北秦皇岛 066004)

1 引言

高校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是需要围绕教育核心来开展的,而规范课程的教育核心内容的工具就是教材。每个学科都要有自己的教材,可见教材对于课程的正常开展是至关重要的。对于体育学科而已也同样是不能离开教材的。本文通过对高校体育教材《体育与健康》的研究,旨在提高教材中德育教育内容的丰富性及实用性,提升体育教师对于整体教育观的把控。“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也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吻合的。因此,做好体育教材《体育与健康》的德育内容的研究,对推进我国德育教育有着积极的作用,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人格的发展也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有利于促进德育教育的发展。

2 大学《体育与健康》教材德育内容的特征及价值

2.1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上一些道德问题也越来越多的暴露在了世人的眼中。小孩子心理越来越脆弱,教师,医生这样的职业也越来越不能得到世人的信任,高学历犯罪的情况也有增多的趋势等等这些问题都只是我国德育教育缺失造成的冰山一角。为了提高国民的素质,德育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其实对国民进行德育教育的工作早就开展了,只是效果不理想。立德树人不能仅仅提供知识,还要有基本的道德观念做支撑。如果失去了应有的道德观,人生就会出现偏失,甚至做出有损社会的事情。所以要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教育的每个角落,时刻提醒学生注意自己的道德行为,帮助学生从小养成正确的道德观还价值观。

2.2 学校体育在育人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和功能

我国的整体教育方针始终是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其中体育也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体育课有着不同于其他课程的特点,因为体育课的实践性还社会性更强,所以体育课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德育教育的必要载体,同时体育课也是德育教育无可替代的实践基地。但是由于德育工作开展的效果并不理想,导致我国对于德育教育的研究十分有限。在仅有的德育研究成果中也是测重于对德育教育的理论研究,很少有将德育与体育结合的研究成果,导致体育教材中的德育内容欠缺。

2.3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

人们可能会更加关注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因为小学生正处于认知的阶段,对所有的事情都充满了好奇,也更加愿意积极的去模仿,但是大学生的德育教育也是不能够忽略的。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关键转型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从未成年人进入了成年人的世界,开始拥有了自己的判断力,也能够接触更多的环境,更重要的是大多数的大学生也是人生中第一次离开温暖的家,开始独立的面对社会上的诱惑。相比之下,大学生更容易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迷失自己,形成错误的道德观还价值观。因此,高校需要在大学校园中开设道德教育的课程,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积极的道德引导,避免大学生走向歧途。但是现有的德育教材已经过时,而且缺乏系统的梳理,所以,必须建立一个科学的,合理的,符合大学生认知的德育教育体系,这样才能保证德育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3 基于“立德树人”的高校体育与健康课德育教育实施策略

3.1 发挥体育教学优势,落实德育教育

体育教学是我国教育中的重要一环,通过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可以塑造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可以说是一举多得。高校的体育课是学校生活中体育课程的终点站,经过高校的体育课后就再也没有系统的体育课程了。离开了大学,体育锻炼就要依靠自身的习惯和兴趣了,所以高校的体育教师要把握好最后的阶段,对大学生进行习惯和兴趣的培养,以便这些习惯和兴趣可以伴随大学生终身。体育课程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很少有大学生会拒绝参加体育活动。体育活动也更符合大学生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可以让大学生在运动中挥洒青春的汗水,体验青春的脉动。而且体育本身也是人类文化的一种形式,是伴随着文明的产生而出现的,是人类文明的外延。在体育课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大学生的选择,尊重大学生的处事模式,不能用过时的思想去压制年轻人,否则会导致大学生的抵触,不利于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当发现大学生存在思想缺陷时,要及时的对其进行引导,但是要注意引导的方式,不能伤害到大学生的自尊心,以免适得其反。教师要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走入大学生的生活当中,才能及时发现还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变动,提高德育教育的效果。

3.2 发掘体育与健康教材,渗透德育教育

一直以来人们都将德智体分开表达,这也让人们以为德智体是三门互不相同的课程形式,会传授学生不同的技能。但其实德智体三者是分不开的,是相互渗透在一起的。体育课程貌除传授大学生体育运动的技巧,但其实在运动的过程中还会锻炼大学生的意志品质。比如,马拉松长跑,虽然只是一种长跑运动,但是却可以让人养成坚韧不屈,勇敢拼搏的思想品质,这些品质对大学生日后的工作乃至社会生活都有极其重大的影响。而像篮球这样的团队运动,又可以在运动的过程中培养彼此的感情,让大学生懂得团队的重要性,可以直面自身的缺点,可以欣赏其他人的优点。所以在安排体育教材时要充分利用体育课程的优势,合理的将德育教育贯穿其中,增加体育课程的趣味性的同时,让大学生的思想也得到升华。体育教师在为优胜者庆祝的时候,也要密切关注失败者的感受,让大学生体验挫折是必要的,但对其情绪进行正确的疏导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工作。总之,德育教育是一个十分复杂而且长久的教育过程,教师要全身心的投入才能收到满意的教育效果。

3.3 发挥榜样激励作用,体现德育价值

教育一直都被要求要“言传身教”’。体育教师在体育技能上是绝对的主导者,要亲身示范每个动作,以便大学生可以掌握和模仿。在思想道德教育上,体育教师同样要以身作则,为大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大学生在接受体育教师的教导的同时,还会观察还体会教师的言行举止,如果体育教师的言行举止有悖道德的要求,大学生就会怀疑教师讲授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进而影响到体育课中德育教育的效果。所以体育教师要时刻注意自身的气质,对自己要有较高的要求,真正做到为人师表。对学生进行赞扬时要发自内心,不能为了表扬而表扬,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诚而不是虚伪。在一个积极的,温暖的环境下学习运动的大学生门,肯定也更加容易积极向上的去面对社会,去面对日后的种种艰辛。因为在大学期间,体育课程已经在大学生的心理中下了阳光,黑暗便再无藏身之所。德育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不像其他学科那样直接讲授,而是要靠大学生自己用心去体会。体育教师也要认清德育教育的特殊性,用心在每一个细节上,让德育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悄悄的对大学生产生影响,大学生在正确的思想的感染下,也会趋利避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 沈丽群,季浏.加拿大安大略省健康与体育课程标准中德育内容的分析与启示[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5(01)

[2] 廖玉美.“立德树人”观下传统武术的当代德育价值和使命[J] .搏击(武术科学).2014(03)

[3] 邓金平,胡达道.立德树人目标下的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研究[J] .好家长.2017(76)

[4] 肖建忠,李华.新时期校园足球的意义、特征及教学遵循的规律[J] .体育师友.2017(02)

猜你喜欢
立德体育课体育教师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体育课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严以修身”先立德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