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研究
——以青海省海南州为例

2018-03-14 10:11
柴达木开发研究 2018年6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资源旅游

当今世界,文化软实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产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朝阳产业”,文化产业的发展也成为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文化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的理论综述

国外学者探讨文化产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大体存在以下几种观点:

1.文化产业对经济发展是通过文化生产力来实现的。所谓的文化生产力是一种自我更新能力和知识创新能力,体现为创新的观念、知识,是一种推动人类发展的创造力。

2.文化产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体现为文化资本的投入。文化资本的积累不仅对个人发展至关重要,而且文化资本具有显著边际报酬递增特点,能够大规模、快速地实现价值增值,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3.文化产业能够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传统产业升级。经济发展的一重要趋势就是产业链下游化,文化产业具有广泛的产业关联性,且处在产业链的中下游,可增加其他产业的附加价值,促进经济发展。

4.文化产业化带来新的消费模式,创造新的价值。文化休闲娱乐业如网络服务、文化旅游成为人们的“新宠”,创造出巨大经济价值。

国内对文化产业的经济作用研究较少,只有少数学者的研究涉及这个问题。部分学者认为,文化产业的经济属性表现为它在给人们带来精神享受的同时,还能带来经济效益和创造就业岗位。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将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文化产业的发展能够升级消费结构、拉动内需和扩大就业。文化产业可以借助其提供文化内容,通过渗透、转换、提升三大功能促进工业化转型,创造更大价值。有学者尝试采用中国长三角地区14个城市1992年-2006年的面板数据,考察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是否具有显著的发展效应,以及影响发展效应的因素。

由此可见,学者的实证分析虽然都论证了文化产业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但实证分析还是集中在文化产业中某一子行业上。国内理论界关于文化产业经济作用的研究还只停留在文化产业对经济发展影响的一般论述及定性分析上,缺乏文化产业经济作用的系统研究。

二、发展文化产业的优势分析

文化资源是增强区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经过合理的产业化开发与运作,会成为经济发展新引擎。

海南州位于我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南岸,三江源北部,是青藏高原的东门户。海南州境内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发展文化产业有着独特的资源优势。

一是历史文化优势。目前,境内已发现宗日文化、齐家文化、马家窑文化、卡约文化、辛店文化、共和县铁卜加古城(伏矣城)等多处历史文化遗址,出土了贝叶经、铜镜和西北地区最大的大象化石等珍贵文物。

二是生态文化优势。孕育了中华文明的黄河贯穿全境,被列为国际重要湿地资源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高原明珠青海湖,是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

三是民族民间文化优势。如民间美术贵南县藏绣,传统手工技艺同德县塔贤石雕、贵南县塔秀彩粉坛城等。

三、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特点分析

(一)文化产业得到差异化发展

海南州具有区域特色的文化资源,如:贵德县以黄河为代表的黄河生态文化和青海湖南岸的环湖生态文化,是发展文化旅游业的优势资源。藏族服饰、贵南藏绣、贵南县塔秀彩粉坛城、同德石雕工艺等都达到较高水平,是发展工艺美术业的经典素材。独特的民风民俗和文物古迹遗址以及宗教文化,与壮美的自然景观交相辉映,海南州文化产业以这些优质文化资源为依托,开始逐步发展起来。

(二)物质文化资源开发深度有所提高

物质文化资源开发深度有所提高,主要体现在海南州文化旅游业快速发展。历史文化景点增多,文化旅游范围得到拓宽。在考古方面,增加了兔儿滩遗址、伏俟城、石头城。在古迹方面,有唐蕃古道沿途旅游等。古建筑方面有贵德县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加大对古建筑、民间宅院、历史遗迹的保护,进行了文昌宫保护修缮工程等,这些景点涉及海南州物质文化资源的各方面。

(三)非物质文化资源开发呈现亮点

1.发展民间民俗文化,丰富传统文化内涵

藏族拉伊、藏族扎木聂弹唱等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贵德县建立了1000万元文化发展基金,加大对“六月会神”、皮影戏、社火、灯会、民歌、曲艺等传统文化活动的投入力度,大力保护、传承和发扬优秀民间民俗文化。

2.推出文化特色的系列文化产品

打造“德文化”品牌,使“德”文化成为日常行为规范。实施“德政、德育、德行”三大工程,挖掘和整理“德”文化资源,以丰富群众文化、突出城乡特色文化建设为重点,面向社会广泛征集德言警句,用书法、雕刻等形式展示贵德深厚的“德”文化底蕴,修建“德”文化主题墙、主题雕塑、文化碑林及“德”文化元素符号市政设施等展示工程,以彰显贵德“德”文化品位和形象,并将“德”字、“德”言、“德”图、“德”品、“德”行等植入群众生活各环节。同时创作“德”文化文学、影视动漫作品。营造浓厚的“德”文化氛围。[1]

(四)以主题文化旅游活动提升文化品牌

以地方传统的民俗事项为内容,如贵德地处黄河谷地,气候温暖湿润,适合梨树生长,因此,当地以观赏梨花的风俗为主要内容,举办梨花节(后易名为黄河艺术节);以民风民俗为主要内容的,如贵德六月会;以重大文体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如国际水与生命主题音乐会、高原世界杯攀岩赛、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中国青海共和高原汽车摩托越野拉力赛、“金河杯”民族传统射箭赛等。这些新老节庆活动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向外界充分宣传展示海南州绚丽多彩的文化资源,催生了一批文化艺术成果,已成为宣传海南州、展示海南州各族人民精神面貌、开发利用海南州经济、文化、旅游等特色资源的重要平台。

(五)以工艺美术为龙头,扶持壮大文化产业

海南州注重挖掘、开发藏绣这一民间传统艺术,组建了藏绣协会,成立了藏绣产业开发中心,投入大量资金,购置藏绣图案设计、装裱等设备,组织农牧民妇女群众、下岗职工等举办藏绣培训班。经过20多年发展,贵南藏绣已成为一项朝阳产业。贵南县的藏绣作品《和谐四瑞》《安多服饰》等优秀产品远销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家,累计出口创汇达32.8万美元,填补了海南州民族传统手工艺品出口和藏绣产品出口两大空白,为海南州民族手工艺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了一席之地。

贵德县设立500万元工业发展扶持基金,计划通过项目补贴、贷款贴息、融资担保等方式,加大对芦花枕芯、黄河奇石、唐卡、藏绣、布贴画、藏蜜、果酒等地方特色文化产品开发项目的支持力度,通过规模化生产、精细化包装、产业化经营,延长文化产业链条。

(六)传统文化产业保持活跃态势,新兴业态初显风采

海南州传统的文化旅游业、文化演艺业等行业保持快速增长势头,新兴数字文化产业处于起步阶段,呈现了强劲扩张态势。

2013年,海南藏族自治州启动“云藏”藏文搜索引擎建设工作,此举标志着青海省开发出全球首个藏文搜索引擎,将为青海省藏区信息化建设、提高藏语文使用普及率、加快青海省乃至全国藏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产生重大意义。[2]

四、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资源的整合与开发利用亟待深化

海南州充分利用本地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来发展文化产业。海南州民族民间、历史、宗教等文化资源处于初级开发阶段,产业发展水平与资源禀赋不相符。黄河生态文化、藏文化、吐谷浑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挖掘、体系梳理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创意设计产业化程度低,部分文化产品处于闲置、浅表性开发状态,文化资源的产品化、故事化创意能力不足,亟须进一步增加文化资源包装的创新性。

(二)人才支撑十分薄弱

人才既是文化产业最核心的生产要素,也是夺取文化产业发展制高点的决胜因素。海南州文化产业的领军人物、专业人才严重不足,尤其是熟悉本土文化、懂管理、善经营的具有创新意识的综合型人才十分紧缺。2010年,海南州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有3500人,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仅有13人。

同时,相关特色专业人才培训渠道少,导致众多行业在内容生产、经营管理等环节市场化水平较低,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经济优势。目前,海南州同德塔贤石雕、贵南藏绣、贵南塔秀粉彩坛城等富有特色艺术品牌的现有传承艺人,大多是师傅带徒弟带出来的,所熟悉的仅是传统技艺,自身不但缺乏创新技能,而且缺乏经营意识,使资源优势变不成经济优势。特色文化专门人才培训渠道少,大中专及职业院校尚没有这方面专业设置,传统培养方式难以满足发展需要。缺乏对管理、创意和经营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三)市场主体亟待培育

海南州文化产业虽然有一定发展,但文化产业链条的拓展和延伸不够,产业主体“小、弱、散”的特点依然十分突出。海南州文化产业市场主体呈现总量少、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低等问题。文化产业市场主体以个体经营户、小微企业为主,规模普遍较小,市场竞争力弱,缺乏有竞争力和带动力的文化集团公司和龙头企业。文化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缺少原创性文化产品和特色服务,市场推广与品牌培育意识和能力有待提升。文化产业不同程度地存在销售渠道狭窄、产销关系不稳、产品(服务)特色不明显等问题,处于初级培育发展阶段。

五、文化产业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

(一)基本思路

海南州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山河壮丽,既是青海省文化资源富集而有特色的地区之一,又是安多藏族文化的核心区域,发展文化产业是海南州经济增长和转变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给海南州带来了新机遇。海南州文化产业发展应紧紧抓住良好发展机遇,充分利用原生态的贵德黄河源头生态文化和青海湖南岸的环湖文化、宗教民俗文化等优势,以推进文化产业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为核心,全面带动海南州民族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

坚持“合理布局、开拓创新、规模聚集、品牌营造”的发展思路,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设计服务和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确定“一区五品牌”战略定位。一区即:构筑“安多生态文化实验保护区”。五品牌即:打造同德宗日文化品牌、贵南藏绣文化品牌、共和藏族服饰文化品牌、贵德山水文化品牌(黄河文化品牌)、兴海宗教文化品牌。

(二)主要途径

1.加大地方特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

(1)在民族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以山水、草原、古迹为文化大背景,努力挖掘、保护、研究、开发、利用文化遗产。

同德县应加快宗日遗址重要文物景点建设,逐步建立与旅游相配合的文物景点旅游专线,打造宗日文化品牌;共和县应以青海湖为文化大背景打造“青海湖古羌部落游牧文化园”,并通过对伏俟城遗址的有效保护与利用,深入挖掘吐谷浑文化,带动当地文化产业发展;贵德县应以贵德古城开发为契机,和贵德国家地质公园、温泉等相整合,逐步形成“一城一园一泉”的旅游整体发展格局,深入挖掘贵德深层次文化内涵,推动文化产业与生态、旅游的融合发展。

(2)挖掘文物古迹的内涵与价值,从大历史、大文化的角度看待文物古迹,从新视角评价文物古迹。

海南州重要历史遗址遗迹有古遗址、精品文物、古建筑、古道、古战场、古城址、藏传佛教寺院等,呈现类型多样,资源储备丰富,精品较少特点。众多的历史遗址遗迹,单独看似乎价值不大,如果依托丝绸之路、唐蕃古道、羌中道的开发把历史遗址遗迹资源整合利用,形成规模,文化资源优势就可转化为产业优势。

同时,要制定文化遗产保护规划,对不同类型文化遗产提出不同的保护方法。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立法工作,加大文化遗产保护资金投入力度。

2.文化产业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1)积极发展文化会展休闲旅游。

利用海南州独特的生态景观环境,积极发展以休闲娱乐为主题的旅游产业,引进国内外知名酒店服务业在贵德等地建立高端休闲娱乐场所,开展系列性文化创意活动,加强周边地区休闲娱乐项目的开发,完善配套设施,使海南州成为全国知名休闲娱乐旅游区。

(2)建设生态文化旅游区。

充分利用州属青海湖南岸的生态资源、文化资源等优势,发展俱乐部旅游、度假旅游、探险旅游等高端旅游产业,将青海湖南岸进行整体打造,建设独具海南特色的南部高端生态文化旅游区。

(3)优化文化旅游环境。

依托“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发挥比较优势,借势发展,提高特色文化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强与“丝绸之路”“唐蕃古道”联动,完善文化旅游设施,优化文化旅游环境。

3.发挥文化产业带动辐射作用

(1)文化产业带动特色农牧业发展。

依托海南州是青海省草原畜牧业第一大州、全国唯一的生态畜牧业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优势:一是围绕构建高原现代生态农牧业的主攻方向,丰富农业产品、生态观光、乡土文化等创意和设计,拓展休闲农业发展空间,提升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二是打造以高原动植物为特色的生物产业基地,实现创意文化进园林。

(2)文化产业带动加工业发展。

挖掘和整合民间工艺美术资源,延伸和拓展产业价值链,培育和开发以民族手工艺品为主的旅游商品;坚持农牧区传统手工艺产业化发展与旅游业发展、旅游商品生产开发紧密结合,支持以藏绣、安多藏族服饰、石雕、黄河奇石等为代表的文化产业发展,力争将海南州建成中国最大的藏绣、安多藏族服饰等研发、加工和交易中心。

对于州内具有较强特色和独特工艺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进行集体商标注册保护,由专业团队对其进行品牌化管理和项目化开发,实现在国家重点文化产权交易所挂牌上市,推广特色文化品牌。

注释:

[1]资料来源:《青海省贵德县加大文化发展力度提升旅游品牌》,青海湖网。

[2]资料来源:《青海“云藏”:开发全球首个藏文搜索引擎》,青海湖网。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资源旅游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传承晋绣技艺 做大文化产业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旅游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