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整本书阅读导读策略谈

2018-03-14 19:11吴琦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儿童孩子学生

吴琦

阅读于人的影响,是无声的感染,是无痕的浸润,是无形的转念。不用说教,读书就好,这是我们一直以来追求的境界。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培养小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读整本的书”,其目的在于帮助儿童开阔视野,提高表达能力,促进思维、心理品质和精神的成长。只是,目前看来,推进儿童阅读在小学阶段虽已形成共识,但如何正确认识“整本书阅读”的意义并有效地组织实施,与课标的期待尚有较大的距离。

一、走进背景,让情境在场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欲望,阅读尤其如此。学完五年级下册的《我和祖父的园子》一文,很多老师都会借此契机,由一篇带一本,向学生推荐萧红的著作《呼兰河传》。这是一部回忆性的自传体小说,以呼兰河的公众生活和环境为中心,辐射出那个时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对那个物质极度贫瘠的年代的故事,孩子们会觉得读来索然无味,甚至无法理解书中人的愚昧无知。阅读前,如果也能以形象可感的画卷,引导孩子们穿越时空,走进那个特定的时代场景中,让书中所描述的一幕幕典型的环境和生活样式呈现在孩子们面前,具有真实感和现场感,再辅之以必要的语言解说,那么,孩子们对这个时代特有的生活便有了初步的认识和印象,在后面的阅读中也就有了可以比照的原型。

二、走进角色,让人物在场

1.认识作者,产生亲近感。笔者所在的学校,每年会定期邀请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来校,和孩子们进行面对面的零距离交流。每次的见面会后,校园里便会掀起一股与之相关的阅读热潮。爱屋及乌,那是因倾慕而带来的魅力,也是我们可以借此引导孩子爱上阅读的动力。因此,让孩子对作者及书本产生亲近感,是导读的第二步。初读《腰门》时,大多数孩子并未读过彭学军的书,更不认识其人。导读课上,我先以猜猜作者性别的游戏,激起了孩子们对人物的关注。其次,根据彭学军讲述创作《腰门》背景的一段原话录制而成的画外音,配以她亲切温婉的照片,让作者有声有形地出现在孩子们面前,一下子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也使他们对这位漂亮阿姨那段有趣的童年生活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和兴趣。

2.认识主人公,唤起认同感。无论是熟悉还是陌生,孩子们在心灵上总有相通之处。因此,让故事中的主人公走出来,和孩子们交上朋友,再由朋友带着他们走进故事,一起去亲历喜怒哀乐,阅读便是一件无比快乐的事情了。《腰门》一书的主人公沙吉是作者彭学军孩童时代的化身,是一个曾经有点自闭、爱胡思乱想又贪玩的女孩。为了营造先声夺人的效果,我以沙吉被云婆婆关在腰门里的一段求助录音,吸引了孩子们的视听和同情,而后,又让他们设身处地想各种办法去帮助沙吉。孩子们大多都有因为贪玩而被家长关在家里的经历,相同的遭遇让他们一下子统一了战线,感同身受,畅所欲言,献计献策的过程中俨然把自己当成了沙吉,和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再品读故事中描述沙吉贪玩的几段文字时,孩子们已经融入其中,情不自禁地跟随着她一起嘻嘻哈哈乐个不停了。

三、赏读精彩,让图文在场

1.趣味猜读,激发探究兴趣。“如果你有读书时提出问题的习惯,那就要比没有这种习惯更能成为一个好的阅读者。”导读课上,设置足够的悬念,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是很重要的,“猜读”就是其中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猜读是指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根据已知的内容或已掌握的信息,结合现有的生活经验和生命体验,以及所学的知识,去感知、思考、体悟所阅读的内容,并进而猜测后面可能会发生的事情。猜读能够让孩子们的思维在阅读中灵动起来,飞舞起来,锻炼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能在猜的过程中激起对文本强烈的阅读期待。并且,一旦养成了习惯,这种猜测会一直伴随着孩子阅读的全过程。随着讲述的进行,新的疑问不断涌现,故事情节本身的紧张和悬念不断吸引学生,这就是我们想要的结果。

2.兴味赏图,巧用文本资源。孩子们的阅读大多是从绘本读物开始的。与文字相比较,形象有趣的插图更能吸引兒童的目光,也更贴近他们的阅读兴趣。优秀的童书,它的插图设计通常都颇见功力,精美且具表述功能,是阅读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腰门》一书中,作为书名及行文的线索,腰门是主人公七年成长岁月的见证,在文中反复出现,而在看过一幅幅带有腰门的插图后,孩子们对它名字的由来及作用一下子就了然于心了。

3.玩味品读,体会语言精妙。批注式阅读是读者与文本和作者对话的重要途径。“在书上做笔记,其实就是在表达你跟作者之间相异或相同的观点。这是你对作者所能付出的最高敬意。”但是,实践中,效果并不尽如人意。课堂上,由于老师规定的阅读时间有限,学生或是匆匆浏览,走马观花,或是简单地圈画几个词句,应付了事,并未真正用心走进文字和作者的思想交汇,去体会语言表达的妙处。笔者认为,语文教学要高度重视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结合每篇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掌握批注式阅读的种种方法,可以是对内容的理解,可以是对表达的感悟;可以评价文中的人物,还可以写下心中的困惑,甚至是对行文留白处的想象补充……

四、丰富活动,让心灵在场

在整本书的阅读指导中,基于儿童的认知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组织开展与阅读相关的趣味活动,是有效保持儿童阅读兴趣、全面提升阅读能力和阅读品质的重要途径。

1.注重读中互动,在前期分享中推进后续阅读。在阅读进行到一定的阶段,组织一次互动分享是推进整体阅读、提升阅读品质的重要环节。因为学生读的是同一本书,可以分享的话题很多,讲述自己最喜欢的一个故事、朗读书中一个精彩的片段、评说印象深刻的一个人物等等,那份“我表达,我自豪”的快乐体验便是对认真阅读最好的褒奖。

2.创新阅读游戏,在感性阅读中走向理性思考。遵循儿童喜爱游戏的本性和心理需求,我们还可以创造性地开展阅读游戏,帮助学生在愉悦的游戏中从浅表性的感性阅读进入深度的理性阅读。彭学军的《腰门》是儿童成长小说。阅读人物成长小说,重点是体会文中主人公的成长历程,也就是她(他)是如何完成“转大人”的领悟和改变的。根据这些,我们引导学生尝试开展以下的游戏活动来阅读这部小说:绘制人物关系图、绘制人物成长连环画、主人公和“我”的成长对比、帮助主人公撰写心情日记等等。

五、荐读系列,为阅读续航

实践发现,当读者一旦喜欢上一位作家以后,便会自觉地去搜寻其相关作品。在上完《腰门》一书的导读课后,很多孩子都用心读完了这本书,仍意犹未尽。于是,趁着火候,笔者适时向学生推荐了彭学军的其他著作,如《终不断的琴声》《你是我的妹》《油纸伞》《歌声已离我远去》等。我们欣喜地看到,部分阅读能力强的孩子很快就再度开启了阅读之旅。

正如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所言,每一本有意义的书,就是一盏灯。导读,便是以儿童喜欢的方式,把灯点亮,拎到孩子们面前。童年亮了,成年就会亮着,所有的灯亮了,世界就会亮了。愿我们的老师、家长们,做孩子童年阅读的点灯人,用高品位的书籍为孩子们点燃人生的明灯,和他们一起亲慕书香,敬重文字,用丰富的阅读为人生奠基。

作者简介:江苏省宜兴市城中实验小学语文教师。endprint

猜你喜欢
儿童孩子学生
学生写话
留守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