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评价 丰富课堂

2018-03-14 21:21张悦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课文评价老师

张悦

基于国家课程校本化的研究,语文课堂的翻转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新尝试、新目标。校本化背景下的课堂,更加体现对学生差异的尊重,鼓励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展示自己的与众不同之处。这不仅可以使学生的个性得到更好的张扬,也有利于学生独特性和创造性的发展。在一系列校本化的变革下,我将目光放在了课堂评价上,着力于评价差异的探究,增强多元评价意识,修炼评价技巧,探寻有效评价策略,实现差异共享,提升每个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素质。

一、互评共评,有效提升

新课标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而校本化研究也强调了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课堂上不仅有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也要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甚至有学生对老师的评价。

低年级的语文课堂,学生参与最多的是对词语、课文的朗读,由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很多时候教师评价是覆盖整节课的。但当我尝试去听学生的评价时,发现他们更会用彼此明了的语言去沟通。比如一个学生在读“热烈”一词时,我评价他“热”的发音不到位,而一个学生说:“他读‘热的时候,舌头不够卷。”“舌头不够卷”这样一句生动的评价让学生很清楚地知道了自己的问题所在,以后再读这类词语的时候自然就会想起将舌头卷多一点。

让学生去评价老师,是在一次生字范写时偶然进行的。当我侧着身体把字写在田字格里时,我能感觉到学生惊讶的抽气声,因为那个字确实是没有摆正位置。于是我很干脆地告诉他们这个字有问题,让他们来评价。学生首先就看出字写歪了,然后你一言我一语,几乎把每个笔画都“批判”了一遍。当我在他们的“指导”下把字写规范之后,一张张得意的小脸笑得无比灿烂,而我也顺势让他们反思自己书写时的问题。于是那节课上,很多学生都知道了要用严谨的态度去审视自己所写的每个字、每个笔画。

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课堂评价更不应该只是老师的专利。生生互评,让学生从自身角度发现问题,提出建议;师生互评,老师给予学生更专业的发展建议;而学生对老师的评价,甚至是学生发现老师的缺点,反而可以让他们更严格地要求自己。

二、准确用语,趣味横生

想要让评价更好地服务课堂,提升学生的积极性,还要考虑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特点。一年级的学生还不适合用太理性的语言评价,他们更喜欢老师直接去夸奖他们。比如,一个女生读《鲜花和星星》这首语言优美的儿童诗后,我会评价:“你的声音真美,就像这些花儿一样!”当一个男生读《草原的早晨》开头“啪啪”的鞭声,而声音不够响亮时,我对他说:“如果你的声音能和那鞭声一样响亮,你一定能唤醒大草原。”结合课文所描写的景物、声音等特点,去评价学生最基本的读书声音,给他们富有情境感的评价,也是低年级课堂的一种趣味。

随着学生读书水平的提高,他们对课文有了自己的理解后,朗读时也会融入情感,这时候老师的评价便更需要入情入境。在《蘑菇该奖给谁》这课中,我的评价语是这样的:“虽然你落在后面了,但你是一只勇于挑战的兔子。”“小黑兔,你可真得意呀!”学生读《乌鸦喝水》第一句:“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我的评价语有:“东找找西找找,你渴得快飞不动了。”“这么渴,你的心情一定很糟糕。”当课文写乌鸦喝着水了,我的评价语是:“小乌鸦,快把你的喜悦分享给大家吧。”学生又会用一种开心的语气朗读课文。占据低年级课本的多是童話故事类的文章,学这类课文,学生最乐意做的就是角色扮演,当老师都陪着他们一起演的时候,他们自然更能感受到故事的魅力、语文的魅力。

根据年龄特点、男女生性别差异、学生的性格差异等因素,教师在教学不同课文时,选择符合学生期待的评价语,既是一种评价,同时也是一种激励,让学生改进的思路更清晰。

三、拓宽角度,延展效能

语文教学不仅注重“知识与能力”的提升,还要关注学生的“过程与方法”的习得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从语文课堂评价的角度来说,我们不能仅仅评价学生读得怎么样、答得怎么样,还要评价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否高效,情感体验是否到位。

落实到具体课堂中,老师对学生读课文后的评价就可以关注不同的角度。如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评价,“你在小池塘里睡得真舒服呀”“你用朗读把明亮的小池塘带到我们面前了”。对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指导,《咏华山》中,要理解“艰难”,我给学生看了华山险峻的图片让他们可以有直观的感受,当他们能自读自悟时,我又给他们肯定的评价:“再艰难的路程,你也能征服。”“你体会到了攀登华山的不容易。”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如“你和陈毅爷爷一样,是孝顺的孩子”“你是一棵知错能改的小松树”。基于三维目标,拓宽评价角度,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而每篇课文,或者每节课,都有可以延展的评价角度,综合对文本的深入挖掘、学生的学情把握,乃至教师、环境等因素的考量,准确定位利于学生发展的评价角度,能有效强化评价的效果。

四、关注对话,隐性辐射

评价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对话的过程,无论是师生评价还是生生互评,语言都应该是真诚的,切忌用敷衍式的“你真棒!”“读得真好!”应付。评价具有明确的指向性才能体现其意义,促进学生的发展。当老师用“声音响亮”来评价学生,学生必然会将这个优点保持下去;当老师用“你的声音真动听”来评价学生,学生会因此而更加自信;当老师用“你的普通话真标准”来评价某个学生,其他学生也会向他学习,提高自己的普通话水平。所以评价绝不是一句简单的总结句,而是一种对话过程,学生的回应未必是在眼前,会在下一次的朗读中,也会在下一题的思考中。用评价来对话,也不只是在一师一生之间进行的,而是辐射到一师与一类生之间的,这种对话的影响力甚至是可以扩散到全班的。

为了让评价这一对话过程进行得更利于学生发展,善于倾听是评价双方都要具备的素养,教师的作用则是要点明倾听的指向性。在教学《小松树和大松树》时,学生分段读课文,我提出的评价要求是“他的朗读有哪些值得你学习的地方,有哪些你想提醒他注意的地方”,基于学习和善意提醒的评价目标,学生只有仔细去听,才能准确地作出评价,在这样的评价过程中,学生学会评价的同时,也学会了尊重和欣赏别人的优点。

我以为,课堂评价应算是串联一节课的最原始的教学媒介和手段之一,在校本化背景下,实现评价的多元化、有效化,对体现学生主体性有着积极的影响。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应该注重在平时的课堂上提升评价的质态,突出评价的指向性、独特性、趣味性,教师给予学生风生水起的评价,学生必会还教师异彩纷呈的课堂。

作者简介:江苏省扬州市梅岭小学语文教师。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文评价老师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背课文的小偷
六·一放假么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