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权运动模式”在高校体育专业篮球普修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8-03-21 01:48周玉庆
运动精品 2018年1期
关键词:赋权学习态度责任

薛 凌 周玉庆

(长江大学体育学院,湖北 荆州 434023)

目前,由于社会风气的不良导向、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一些大学生出现过多的负面品质特征,特别是意志品质的弱化、道德与责任意识松懈、性格方面存在缺陷等问题[1,2]。在高校的体育教育中如何渗透道德责任教育应引起重视。我国教育职能部门对学生的德育教育也非常重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中明确指出“使学生具有民主与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维护社会正义,自觉行使公民的权利,履行公民的义务,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具有社会责任感[3]。”《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规定了高校体育课程目标分别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目标进行定位[4]。可是,高校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道德责任教育还缺乏具体的课程模式进行实施。针对这种现状,赋权运动模式是值得我们尝试的一种体育课程模式。赋权运动模式是西登托普(Siedentop)的运动教育模式与海尔森

(Hellison)的个人与社会责任模式相整合的一种体育课程模式[5]。赋权运动模式是以运动教育模式为课程发展的架构,完成运动学习的发展目标,以个人与社会责任模式为教学活动执行的教学策略,完成情意发展目标。借鉴此课程模式,旨在为我国体育专业篮球课程的改革以及探索高校体育课程中体育道德与社会责任教育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长江大学体育学院2015级体育专业篮球普修课2个组的40名男生为研究对象,其中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人。授课时间为16课次,32学时,每次课90分钟。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谷歌学术、中国知网等相关网站搜集国内外有关体育课程、运动教育模式、个人与社会责任教育模式及赋权运动模式的文献资料。

1.2.2 实验法

在2015级体育专业10个组中通过对学生基本情况的摸底,选取了身体素质、基本技术、心理健康水平基本一致的两个组进行试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采用赋权运动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实验结果分别从学习态度、技术考核内容、心理健康水平等方面进行比较。

1.2.3 问卷调查法

对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调查访问并发放问卷40份,回收40份,回收率100%。

1.2.4 数理统计法

利用SPSS19.0对相关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实施赋权运动模式篮球课的教学单元

赋权运动模式是将个人与社会责任模式融入运动教育模式的整合性体育课程,因此,长期的课程结构乃是以运动教育模式的运动季贯穿整个教学单元,即16次课,32学时,主要分为练习期、赛前期、正式比赛期、决赛期、记录与庆祝[6]等环节(如表1)。在每节课程中融入个人与社会责任教学流程。赋权运动模式在实施时,以运动教育模式为长期课程结构,个人与社会责任模式在每节课中,融入五个教学流程,分别为关系时间、责任意识对话、身体活动计划、团队会议和自我省思,学生将会达到各种层级的目标。体育教师在上课时,要能传达该节课的主要与次要的责任目标是什么?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以发展学生体育课正向态度与责任行为。

表1 赋权运动模式篮球课教学单元

2.2 学习态度调查结果对比分析

如表2显示结果来看,在经过32学时的教学周期的实验干预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学习态度呈非常显著差异(P<0.01)。运用赋权运动模式的学生学习态度明显要好于传统教学的学生,主要原因是赋权运动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学生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必须尽职尽责完成自己的责任角色,相互激励,相互帮助去实现小组的成功,因为最终的教学评价是以小组的成绩作为标准,这样组中的每一个同学都要有良好的学习态度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奋斗。

表2 学生学习态度调查(¯X±SD)

2.3 篮球课程技术考核结果的对比分析

表3 篮球技术测试情况

如表3结果显示来看,实验组投篮和全场行进间上篮的技评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对实验班实施的赋权运动模式对于学生的篮球技术的提高具有良好的效果。

2.4 采用赋权运动模式教学对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

表4 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SCL-90量表各因子后测比较结果

如表4结果来看,经过32学时的实验干预,实验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对照班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这说明实验组学生在进行赋权运动模式教学后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尤其在 “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上效果明显(P<0.01)。这主要是赋权运动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在长时间的团队小组中学生们相互合作、交流、沟通,产生了良性的互动,学会了尊重与关怀他人,培养了良好的个人与社会责任。在运动教育模式中融入个人与社会责任模式的各层级重要内涵,有助于学生情意领域的发展,塑造了学生良好的品格与社会行为,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3 结论与建议

3.1 赋权运动模式就是运动教育模式与个人与社会责任模式的整合性课程,透过运动教育模式模式以竞赛为核心的运动赛季之旅,融入个人与社会责任教学后,能够发展学生的运动素养和个人与社会责任行为。

3.2 教学实验证明,高校体育专业术科课采用赋权运动模式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学习态度,掌握基本的篮球技术,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提高了体育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

3.3 善加利用赋权运动模式,在运动教育模式的结构下,促进学生的个人与社会责任。现在学生间缺乏关怀,尊重感没落,自私无责任感,因此我们必须关注学生的品格教育。我们要为学生创造一个有利实践的环境,创造给学生有表现并能提供讨论的机会。赋权运动模式是把权力下放到学生为中心的团队小组,为学生提供了培养领导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的机会。让学生认识并了解责任层级,进一步在体育课中实践,减少不必要的纷争和违规行为发生,甚至内化到生活中。

[1] 毛振明,赖天德.论体育教学和促进学生社会适应的关系[J].中国学校体育,2005(4):54-56.

[2] 熊文,张健永.学校体育中德育教育的多维审视[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6,30(5):80-84.

[3] 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 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5] Hellison D.Teaching responsibility through physical activity[M]. Champaign,IL, USA: Human Kinetics,2011.

[6] 高航,高嵘.运动教育模式实施策略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0,18(6):60-63.

猜你喜欢
赋权学习态度责任
赋权增能与边界拓展:博士生培养模式变革的逻辑建构与路径选择
基于赋权增能的德育评价生态系统的构建
高职院校专接本学生学习态度及教育对策探析
基于赋权增能理论的健康教育对社区中老年人艾滋病KAP的影响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责任与担当》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责任(四)
发挥女性智慧 共建绿色地球 清洁能源教育、赋权(C3E)高峰论坛在京举行
你的学习态度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