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视域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

2018-03-29 04:29梁然潘宏波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8年16期
关键词:创业精神树人师资

梁然,潘宏波

(广西科技大学,广西柳州 545006)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越加重视对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而当前我国一些有条件的高校,已逐渐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到培养高校人才体系中,并积极引导大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国家经济发展与大学生创业能力之间的关系。因此应使得高校大学生正确理解职业生涯与创业之间的关系[1]。高校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精神,不仅是为了更好地落实创建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有效途径,这也是促使大学生能够充分就业的有效途径。

1 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可行性

1.1 更好地满足大学生实现就业需求

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对扩展大学生视野,开拓大学生思维,探索社会新时代赋予新的就业理念具有重要的意义[2]。此外对培养具备敢于创新用于创新的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高校的带领下,带领大学生一同摸索新时代对就业的需求,促使大学生能够在全面掌握学术知识的同时,不断积累社会实践经济,实现自己的目标。高校通过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对有效的缓解在就业的过程中存在的压力,引领大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的实力,为大学生日后的就业开辟新的路径。

1.2 对完成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联合国已将创业教育称之为教育组织的“第三本护照”,其与职业教育、学术教育的地位是相同的,它所培育的创新创业精神是一个较为可贵的精神财富,对大学生创新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大学生产生理想的源泉,也能更好保障大学生走向成功[3]。在立德树人的背景下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大学生整个创业精神的全过程,同时也能发现创业精神的基本特征。

1.3 彰显时代的需求

创新创业教育与时代环境有着直接的影响。在上级部门提出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以创业带动就业”思想的基础上,了解到创新创业教育更加具有可行性。此外当前国家与地方政府较为重视与保护大学生创业,并有相关的文件,其为大学生培养大学生具备创新创业能力提供了较为有利的条件[4]。尤其在立德树人的背景下对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提供了有利的保障,为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开拓了新的时代环境。

2 立德树人的背景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中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与内涵

立德树人的背景,高校在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时存在着一定的误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将创业教育作为效仿其他高校以及提升自己学生知名度的主要手段。第二,未重视创业教育,将创业教育当作其他学科教育一样对待,也为在教育中找到适当的指导方法,为了能促使学校与政府或国企单位、事业单位挂钩,高校会仅选出一部分人作为重点培养的对象,将其设置为大学生是否能够实现符合大学生创业条件[5]。第三,为了突出某个高校的教学实践性,要求每个大学生都应根据高校所提出培养大学生创业观执行,并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使得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理念走向成熟。

2.2 未形成较好的创业文化

良好的创业文化能够影响大学生味蕾的价值取向,当前我国高校的主要创业文化教育形式有创业沙龙、创业大赛、创业知识讲座等形式,但是这些培育形式是比较有限的。但由于在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时缺乏综合创业素质,和客观创业的支持,使得即使大学生创业精神高涨,但是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较低,进而削弱了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高校形成创业文化氛围[6]。此外在创业时,还经常出现一些不诚信或是非法行为,使得高校不能营造出较好的创业氛围。培养大学生创业文化实际上它是与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有着直接的关系,它不仅包括了与创业政策相关的法律制度,同时也包含了人们创财富与创建的价值标准和职业道德的基本认识,这样才能为形成较为丰富的创业文化,提供一定的保障。

2.3 师资力量不完善

在一定程度上来看当前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课程还比较松散,一些高校好引进了全球先进的创业实训课程,但是在引进先进课程时缺乏一定的实效性与针对性,并未根本高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相应的课程[7]。此外,高校缺乏完善的师资力量,很多教师都是经管类或者是管理类学科毕业的,而很多教师都缺乏一定的专业性,授课的内容较为片面,未培养学生的创业内涵与创业精神,创新创业课程上缺少全能型高素质教师,基础设施不完善,缺乏专业依托,并且学生缺乏实践基础,因此使得创新教育的时效性较差。

3 立德树人背景下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途径

3.1 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创业价值观

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不仅是单纯的为教师传授创业知识和创业技巧,实际上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时,也是培养学生树立立德树人的整个过程,因此应从观念上改变学生,可从企业的角度出发,培养应用型人才。并合理地将创新创业思想贯穿到高校各个科目的教学中,并将其贯彻到服务育人与教书育人的整个过程,促使学生所学习到的知识,能够真正地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8]。

3.2 塑造健康的创业气氛

高校培养学生具备创新创业精神,不仅是将创业实践作为基本落脚点,还应创建较好的创业环境,并不断将创业文化进行有效的传承。积极向上的创业文化具有导向、激励、凝聚等特点,能够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实践活动中,真正的感受创业精神和创新精神。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一方面应将企业家的创业精神引入到校园文化中,可通过聘请企业家到校讲座,为大学生与企业家创造沟通的机会,培养大学生具备积极与拼搏的品质,促使这些理念能够在大学生心中根深蒂固,此外可以通过广播、校报,微博、网站等形式创建校园文化环境,并将为大学生宣传关于历史先进创业的案例,通过已学长或是学界对在校大学生传授创业文化,促使大学生能够深刻的感知到创新与创业精神的重要性。

3.3 增强师资力量

为了更好地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需要有较为权威的师资队伍,其主要包括创业指导教师、理论教师、创业者、创业成功者等多个类型。,在选择创业指导教师时,应对教师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全面地了解教师的综合能力,此外高校也需要拥有多元化师资力量,继而为更好地创建师资力量提供有效的保障。此外高校也应具备多元化师资力量,为保障学生能够树立科学的创业价值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构建多元化师资力量的途径主要有,针对有管理学与经济学背景的专业教师,为学生传授系统的知识,将教师的专长发挥出来,促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自身的学习情况,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能够准确地掌握社会发展的规律,并促使学生能够具备独立的人格。高校应适当的聘请校友担任创新创业的导师,可让他通过自己的创业经历培养学生具备创业精神。高校通过创建多元化的师资结构体系,有效的构成合理,帮助大学生能够在创业的道路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 结语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门综合性的教育类型,是将学生的每个学科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我们要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更好地达到这一目标。

猜你喜欢
创业精神树人师资
集体记忆中的大庆创业精神建构与整合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育路径探究
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实用人机交互”教学改革
用关怀实现学校立德树人的使命
又是开学季,再聊“树人班”
北京印刷学院新媒体学院师资介绍
第二节 2015年法学专任教师师资情况
中国和主要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体系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