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新闻采编能力培养分析

2018-03-29 05:55刘延明
传媒论坛 2018年6期
关键词:社会公众责任感新闻记者

刘延明

(沈阳广播电视台,辽宁 沈阳 110014)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新媒体的出现加大了媒体行业的竞争力。提高新闻记者的采编能力才能不断稳定地位,在竞争的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在社会发达的今天,人们也越来越关注新闻时事,这就更要求新闻媒体行业提高新闻的采编能力,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

一、新闻采编相关内容阐述

新闻采编就是新闻记者在社会时事中找到适合公众的品位的事件,同时选择符合公众品位的事件进行播报,通过现象看到事情的本质,全面地了解事情的本质,客观公正地将新闻事件公之于众,引导社会公众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弘扬社会正气。

二、当前电视台新闻采编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新闻记者整体素质比较低下

目前,我国许多媒体行业的新闻记者都普遍存在综合素质低下的问题,缺乏敏锐的洞察力。一个优秀的新闻记者需要有丰富的经验作为基础,还需要新的视角。但是通常来说,阅历丰富的新闻记者往往看待问题的角度比较保守守旧,然而年轻的新闻记者又缺乏经验,新闻的采编能力还比较低下,导致新闻的质量比较差。

(二)忽略对新闻事实的报道

媒体行业对新闻记者的专业要求也是很高的,不仅要对理论知识有充分的理解,还能够将这些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但是目前社会中的新闻报道往往只注重新闻标题,而忽略了具体的新闻内容。同时新闻还缺乏真实与客观性,常常误导公众。

(三)缺乏对新闻记者的有效培训

目前还存在电视台培训力度不够的问题。这就导致新闻记者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编写的新闻不仅不受公众的欢迎,还缺乏创新的视角,新闻内容没有真正的价值。这就需要电视台对员工定期进行指导培训,提高他们的新闻采编能力。

(四)新闻信息缺乏亲和力

新闻是报道国家政策以及社会时事的媒介。因此,新闻的采编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新闻面对的对象是社会公众,因此,社会公众更乐意看见的是有关他们生活的新闻时事。但是目前的新闻媒体认为新闻就是只播报国家实施的政策以及国家政治等,这就使得新闻缺乏亲和力,不受公众欢迎。

三、提高电视台新闻记者新闻采编能力的对策

(一)提高新闻记者的综合素质

首先,新闻记者要从自身做起,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一名优秀的新闻记者最基本要具的素质就是对新闻的敏感度。及时了解到新闻的全部内涵以及其背后的新闻价值,是一则优秀新闻的前提。这就需要通过培训,提高新闻记者对新闻事件的敏感度,提高对新闻事件的判断力。同时还需要新闻记者在日常生活中,要锻炼通过现象看到本质,对新闻事件全面客观的了解,保证新闻的真实性。最后是在新闻内容的编辑过程中,要注意语言的运用。作为一名专业的新闻记者,要用客观公正的心态去面对一个新闻事件,只有将新闻事件背后隐藏的内涵挖掘出来,呈现给公众,这样的新闻才是有意义的,这样的新闻才会有更高的价值。

(二)树立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感

新闻记者所做的工作是要引导社会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的,传播社会正能量。这就需要新闻记者树立社会责任感,只有对社会有责任感的记者才能将新闻事件客观公正传播出来。现实生活中,许多新闻记者并没有足够的社会责任感,他们会在新闻的采集过程中谋取私利,甚至是做一些违反职业道德的事情,这样的情况就影响了新闻的真实性。这就需要增强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感,激发他们强烈的责任心。要始终秉持还原事实真相的原则。只有在充分了解事实真相的前提下,才能够将新闻事件编写成新闻公布于众。这就需要对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感进行培训,帮助新闻记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及责任感。

(三)新闻采编要注重以人为本

新闻记者要注重以人为本,选择的新闻要贴近公众的生活,不仅新闻事件本身要贴近公众生活。在选择新闻的时候,要从民事、民生出发,在平淡的生活中选择新闻,选择对社会公众有益的新闻,还可以选择一些能够帮助人们解决困难问题的新闻,让公众通过这样的新闻,在自己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采取相关措施维护自己的权益。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媒体时期新闻记者的新闻采编能力的提高是迫在眉睫的,只有不断地提升新闻记者的采编能力才能写出优秀的、有价值的新闻。在选择新闻事件的时候要选择有益公众的、公众乐于见到的新闻。要贴近公众的生活,切实为人民办实事,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只有不断提升新闻记者的新闻采编能力,不断打造真实客观的新闻,才能不断提高电视台在公众心中的关注度与信任度,只有赢得公众的欢迎,才能够使电视台在新媒体时代立足,实现更好更长远的发展。

猜你喜欢
社会公众责任感新闻记者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2019 新版新闻记者证公示
2019新版新闻记者证
2019新版新闻记者证全新登场
新版新闻记者证式样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努力给社会公众求证事情的真相——以金华晚报《求证》栏目为例
社会公众二孩生育影响因素研究综述:2003—2015
社会公众追究政府生态责任的角色定位
媒体品牌推广中的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