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新闻的建构方式和关键点的研究

2018-03-29 05:55赵锦彬
传媒论坛 2018年6期
关键词:新闻记者图表新闻报道

赵锦彬

(黑龙江省农垦宝泉岭广播电视局,黑龙江 鹤岗 154211)

数据新闻作为新闻生产过程的全新内容,不仅需要新闻媒体人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还应该以数据为研究主体,通过分析数据关系和数据来源,揭示出新闻背后隐含的深意。同时,通过建立数据模型等方式,还需要转变当代媒体人的思维模式,改良传统只报道新闻事实的思想,从数据出发,注重民众体验,从而增加新闻的可信度和客观性。

一、数据与新闻之间的关系

(一)数据新闻、数据可视化以及信息图表

综合各国学者对数据新闻的界定,笔者认为,数据新闻指通过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分析、过滤以及加工,由此构成的新闻报道。数据新闻与传统计算机辅助新闻报道的形式和隐含意义是不同的,后者是把数据的分析和采集作为促进报道真实性的重要方式;前者则应该将注意力放在大规模的数据上,而不是一种附加形式。但是也有学者认为两个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通常情况下,数据新闻常常与数据可视化和信息图表连用,虽然三者之间存在密不可分,但依然具有明显区别。数据新闻是新闻报道的全流程,而数据可视化只是这些环节中细小的一部分,一切新闻都能用数据解释和呈现,但是并不一定要求呈现结果的可视化。数据的可视化具有两大因素,一是分析数据,二是呈现方式的形象化。用可视化技术处理数据,包括文本型、数据型、资源型等,同时需要一些技术型软件的辅助。因此,数据可视化并不仅能呈现在新闻领域,还可以在其他行业获得利润,如商业领域等。

信息图表与数据可视化也存在一定联系,但两者也有区别。信息图表是一种载体和手段,用以将信息数据形象化和可视化,其中包括表格、图形、图解以及列表等。这些数据的呈现,并不需要完全以数据加工和整理为前提,只需要将简单的数据加工成易懂的符号就可以了。因此,信息图表的应用范围更广泛。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数据新闻、数据可视化以及信息图表的融合,对新闻报道的质量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信息图表和数据新闻作为报道类型的一个载体,能够有效融合信息资源,有效提升新闻事实的说理性,为受众还原新闻真相。

(二)数据新闻的构建过程

和传统的新闻内容相比,数据新闻具有很多方面的含义和构建过程。其中包括:数据收集,通过各类途径收集新闻报道数据资源;数据清洗,首先是剔除由于人为失误造成的数据失真,其次是对数据格式进行转变的过程;了解数据背景,在搜集和采集数据的过程中,新闻记者也需要了解数据的来源和出处,认识相关术语并理解其背后含义。例如,记者想要获取当前城市的犯罪率,只通过搜集当前犯罪案件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明确城市的总人口和警察数量等,确定合理的百分比;数据结合,将两种不同类型的数据结合起来,通常都能发现更多深层次的问题。例如当将数据和地图资源结合的过程中,可以将某一空间和地域的属性归纳完整,从而得到数据分布规律。

通过上述步骤,可以有效清理数据中的杂质,从而筛选出可传播的新闻数据内容,并将最终结果呈现出来。对新闻记者来说,数据搜集是新闻报道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尽管数据来源和渠道比较广泛,但是新闻记者通过走访、调研获得的数据结果,通常都来自互联网等社会媒体资源库,这些数据的真实性还有待考证,因此需要新闻记者利用各种净化方式,精确数据资源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从而形成客观报道。

二、在数据中报道新闻的关键点分析

(一)在数据分析中发现新闻背景

当今人们处于大数据时代,对于新闻事实的关注点不止局限于因公关系,而是更加注重新闻的相关性和关键背景。但是在数据新闻的报道过程中,不仅需要新闻记者努力挖掘因果关系,还应该找到数据和新闻之间的相关性。因为当前新闻报道的任务,除了要告诉受众想表达什么,还要告诉人们为什么会发生类似事件,揭示背后原因的同时,还要追根溯源,找到数据与新闻的因果关系。例如在2011年的时候,整个英国发生了爆发性的骚乱事件,当时执政者的主要观点并不认为发生骚乱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贫困。但是在该事件发生一段时间之后,当地媒体开启了一项关于该事件的数据分析报道,其目标就是通过分析当地信息数据并采取合理的分析方法,对产生骚乱的原因进行深度解读和深层次研究。

该项目报道记者在充分分析当地法庭数据的基础上,发布了一张骚乱与贫富关系的示意图,其中,两千多个参与骚乱的家庭被标识出来,而其中大多数参与者都来自贫困家庭。由此可见,当骚乱也按贫富等级被标识出来之后,其中存在的关联也被揭示出来,为受众做参考。

(二)在数据关系中找到共性

即使是经验再丰富的记者,如果用传统的报道方式呈现新闻采访内容,所得到的结果也只不过是一个侧面或是局部。但是如果从局部入手,深入挖掘背后隐含的内容和普遍性,则需要将新闻与数据融合在一起,为新闻报道提供新的可能。

例如,腾讯网以中国发言人为切入点,将外交部发言人的发言以可视化的形式分析出来。这也是新闻呈现、数据新闻与新闻可视化融合的典型案例。该案例以四年间外交部网站上的一千篇新闻内容为基础,对历任发言人、众多议题以及回答的问题进行数据分析。第一是对发言人经常使用的词汇进行频率分析,不同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出现的频率不同。虽然这种词频分析法在新闻报道中屡见不鲜,但是该项目除了统计词频数据之外,还通过其关联词汇和相关语境进行分析,得到了中国外交部常见的发言态度以及内在规律。

(三)在数据关系中构建可视化模型

当新闻信息的关系更加明朗的同时,新闻记者可以通过构建模型的方式,呈现新闻的背景和含义。例如英国BBC电视台在拍摄《大数据时代》的过程中,数据分析学者就提出:数据模型可以帮助人们揭示事物变化的起因和结果,而一切新闻行为都是有迹可循的。同时,专家通过分析英国当地的犯罪记录和警察局等,建立了当地的犯罪模型,通过分析人们的大脑图像信息也可以预知未来的犯罪信息情况。这个案例虽然发生在媒体之外,但却为媒体采集大数据信息和经济预测等方面工作提供了可行性。由此可见,未来的技术媒介和媒体之间的联系还会因为数据新闻而大大加强,数据新闻在受众面前的呈现方式也会大大改良。

(四)增强用户的可视化体验

在新闻报道中,除了要重视新闻报道真实性以外,还需要增强新闻数据的可视化。作为新闻传播效果的关键性评价指标,还应该增强用户的体验感。因此,新闻记者想要提升新闻作品的用户体验度,应该明晰新闻内容,例如图表的图例、内在逻辑等需要让受众一目了然。从用户的体验感觉来看,衡量新闻价值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新闻是否具有可看性,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好看”,即受众无须动用太大的脑力劳动,就能看清数据新闻中所呈现出来的内容,并可以深入思考,并留下深刻印象。很多可视化数据新闻,所呈现出来的内容十分清晰明了。但是因为时间的限制和版面狭窄,内容无法整体展现在受众眼前,因此很难分辨其“好看指数”。因此如果新闻记者遇到这样的问题,需要落实可视化模型的建设,保证数据新闻融娱乐性和科学性于一身。

综上所述可知,当今时代下,数据和新闻的相遇,不仅使新闻的呈现方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对新闻记者的要求也更加严格。因此在新闻数据结果的采集过程中,新闻媒体人需要从全局出发,在数据分析中发现新闻背景,在数据关系中找到共性,在数据关系中构建可视化模型,从而促进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和可看性。

猜你喜欢
新闻记者图表新闻报道
2019 新版新闻记者证公示
2019新版新闻记者证
2019新版新闻记者证全新登场
新版新闻记者证式样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双周图表
双周图表
双周图表
图表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