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生态视阈下的新闻平衡报道研究

2018-03-29 05:55
传媒论坛 2018年6期
关键词:平衡性视阈新闻报道

闵 勇

(克拉玛依日报社,新疆 克拉玛依 834000)

平衡报道既要突出某一主要方面的各种因素,也要兼顾其它次要因素,特别要重视与主要因素相反的各种因素。在报道一方面的主要意见时,还要顾及其它方面的客观意见,重视那些反对主要意见的意见。媒介生态视阈要求新闻工作者理清影响新闻报道平衡性的各种因素,并在新闻报道的整个过程中进行平衡性的提高与加强,从而保证新闻报道的公正性、真实性与平衡性。

一、媒介生态视阈下影响新闻平衡报道的主要因素

媒介生态的发展变化会受到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技术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新闻的报道平衡性也会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与制约。经济环境对新闻平衡的影响体现在新闻传媒作为一个系统的产业,其进行传播和发展的根基就是物质经济基础,但随着社会的转型和时代的进步,各种利益的相互制衡可能会引起新闻报道的失衡。新闻的平衡报道也会受到诸多政治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一个国家的新闻报道必然会受到各种的政治权利的束缚和制约,而新闻报道也需要始终与国际政治和国家政治环境相协调,在相互制约中谋求发展,不断适应国家政治环境的和国际政治环境的变化。在全球化进程不断推进的当下,多元文化的交流和碰撞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新闻报道的平衡性。一方面,新闻的平衡报道会因为多元文化的相互碰撞和交流实现良性发展,另一方面,新闻报道也可能会因为多元价值观念的不同而出现新闻价值观的偏差,从而导致新闻舆论导向失衡等问题。此外,新媒体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与不断成熟革新了传统的新闻报道形式,使新闻报道的主体、传播形式和结构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

二、媒介生态视阈下加强新闻报道平衡性的应对策略

(一)加强准备工作中信息收集的平衡

一般来说,在报道新闻之前,需要依据获得的新闻线索收集各种信息,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要保证信息资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准确真实是新闻的根基和灵魂,新闻工作者需要深入信息传播群体之中寻找信息源,并进行细致地分析与探索,不能盲目地以抓噱头和爆猛料为目的进行随意报道,还要从各种渠道、各个层面收集新闻信息,从多个角度进行新闻素材的全面收集,为新闻报道做好扎实的信息材料收集。新闻的信息收集也要分层次来进行,保证信息的环环相扣,不断深入调查,使新闻报道的逻辑性更加鲜明。例如,2015年在成都发生的一起男司机暴打女司机的新闻曾轰动一时,引起了舆论和公众的热议。当人们还在为被打的女司机鸣不平时,一段行车记录仪的视频材料被公布到了网络上,视频中被打的女司机前前后后对男司机的进行了五次的恶意别车,导致男司机的孩子受到惊吓大哭不止,这才引发了之后的打人事件。此时,公众又开始痛斥女司机的行为,一时之间舆论发生了大逆转。如此来看,新闻信息的片面和不完整可能会引发偏激的舆论,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重视信息收集工作,用深入、全面、客观、公正的调查和信息收集发挥媒介舆论的正确引导作用,并保证新闻报道的平衡性。

(二)加强新闻采访过程中的平衡

在新闻的采访过程中,新闻事件的各个当事方都应享有平等的话语权,只有保证所有当事方都能陈述自己的观点,才能使采访者和受众从这些观点中得出自己的看法,提高自己评判新闻的客观公正性。新闻采访中的各方可以有不同的观点和意见,新闻从业者不能擅自剥夺任何一方公开发布观点和意见的权利,让各方都拥有合情合理的发言机会,这是新闻从业者和报道者所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和责任。有一期北京电台的“人生热线”节目是对“神医”胡万林进行热线访谈,但因为胡万林一直是一个饱受争议的人,甚至有人认为他是恶意行骗,假借“神医”之名,进行非法行医的嫌疑人。在胡万林即将接受北京电台采访时,许多观众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了大规模的抗议,很多人认为胡万林是彻头彻尾的骗子,其观点不能出现在电台节目中。而当时的节目主持人却用一句话体现了新闻报道平衡性,他说“如果今天我们不能给一个所谓的‘骗子’以说话的权利,那么或许在将来的某一天,当我们受到了蒙冤之时,也无法享用一个申辩的机会。”可见,在新闻报道面前,任何人都需要享受平等的话语权,只有新闻工作者牢牢把握平衡采访和报道的观念,才能保证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才能充分体现出媒介生态下,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的平衡性和公正性。新闻采访人员必须发挥引导作用,保证新闻报道的平衡性,通过转换采访角度的方式使受众进行自主判断,实现媒介生态关照下新闻报道的平衡监督。新闻工作者要充分依照平衡采访的新闻报道理念,不断促进新闻的客观性与公正性,在采访过程中彰显舆论监督的重要意义,提高新闻采访的平衡性和真实性。此外,新闻工作者还要勇敢地站在被批评的一方的角度进行深入采访。新闻报道不等同于主观的评论和叙述,新闻报道更应该体现出客观冷静的分析内容。站在被批评一方进行访问和调查,既是给被批评方一次申辩的机会,也是避免新闻报道趋于主观化、片面化的重要环节。新闻工作者要在采访时估计矛盾双方的利益,把事件的各种对立面看法和观点同时表现出来,从而保证受众获得更加客观合理的自我判断。

(三)加强新闻后期编辑过程中的平衡

在新闻报道进行广泛传播之前,新闻制作方要进行后期的剪辑和编排。新闻后期制作者需要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和道德情操,保证不在剪辑新闻时融入自己的个人情感和主观臆想,不做影响新闻报道公正性和真实性的过分处理,避免新闻报道出现失衡的问题。新闻报道通常会涉及矛盾冲突比较尖锐的许多对立观点,所以,在进行新闻编辑时就要把不同矛盾方的不同观点进行有效的组合,体现新闻报道在内容编辑上的公正公平。与此同时,把各种相关的新闻内容整合在一起,还可以产生强烈的对比和对立,有利于受众客观地进行比较分析,形成自己的个体判断。

(四)加强新闻报道在传播过程中的平衡

很多新闻报道随着各种媒介的传播会出现“越传越偏”的现象,这就需要新闻工作者在传播新闻时自觉保持公正、客观的传播原则,不对新闻报道进行任何夸大、修饰和修改。此外,相关部门也要加强新闻报道传播平衡的监督力度,切实保证新闻报道在传播过程中的公正性和平衡性,不断促进新闻报道平衡性的提高和新闻传播事业的有序发展。

三、结束语

在媒介生态平衡的视阈下,我国新闻的平衡报道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舆论的正确引导。新闻工作者要树立平衡报道的理念和意识,在形成新闻报道的全过程中加强新闻报道的平衡性,更好地承担起媒体的职责,促进新闻报道全面性、公正性和客观性的不断提高,为新闻事业的稳定发展增添动力。

猜你喜欢
平衡性视阈新闻报道
使用与满足视阈下解谜推理类综艺节目的创新路径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这个动作坚持二十秒预示寿命长
基于熵值法的山西省煤炭行业生产使用平衡性分析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突发事件的平衡性报道分析——以地震类报道为例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
新闻报道要求真实的细节描写
文化认同视阈下的海外统战工作
女性主义视阈下小说《红字》多维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