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出版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困境及发展对策

2018-03-29 05:55王晓东
传媒论坛 2018年6期
关键词:出版单位宁夏转型

王晓东

(宁夏黄河数字出版传媒有限公司,宁夏 银川 750001)

移动互联网技术、数字媒体技术的日新月异、快速发展,拓展了出版内容的传播方式,逐渐改变着人们的阅读习惯,使出版可以有效提供更多优质内容给读者。数字出版以其方便、直观、环保、低成本的特点,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出版融合成为互联网时代出版产业的发展趋势,现阶段我国传统出版企业也在通过改革创新走数字化转型之路,其中既有转型成功的典型,也有转型发展仍举步维艰的事例。本文试着探讨宁夏出版业数字化转型中的困境,并对其发展对策进行探讨分析。

一、出版业数字化转型、融合发展是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数字技术推动了传统出版企业的融合

在当前或者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传统出版仍将处于主导地位,这是由出版的内容提供商属性决定的,随着移动互联技术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用户的阅读行为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数字阅读用户比重也在逐年增加。这主要得益于数字出版自身的优势:阅读方式丰富、阅读体验感好、内容资源可多次利用,能够减少出版单位的重复投入,降低生产成本,拓展阅读空间。在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各传统出版企业纷纷试水数字出版,一些单位有效实现了出版的数字化转型升级,使内容与技术优势相融合,超越传统出版的既有思维模式,实现了从转型升级向融合发展的迈进,培育了出版产业增长的新亮点。

(二)新型出版业态不断涌现

近几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民数量和移动阅读用户在逐年增加,数字化出版正是适应这一变化所产生的新的出版形式。电子书、数据库、手机阅读、移动游戏等新兴出版业态的快速发展和成功运营,给读者带来了新的阅读体验和视觉冲击,同时也在悄悄改变着人们的阅读习惯和消费理念。据统计,我国数字阅读率在2014年为58%,首次超过纸质书阅读率,2017年更是增长到73%。数字出版技术在不断颠覆传统出版形式。

(三)国家加大了对出版融合发展的支持力度

为进一步加快传统出版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步伐,实现向融合发展迈进,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扶持政策。2014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2016年,数字出版首次列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同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也发布了《新闻出版业数字出版“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这一系列利好措施为推进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提供了新动力,指明了新方向。

(四)数字技术不断创新促进了产业融合发展

当前,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搜索引擎、智能终端等为主的数字出版技术日新月异,新型阅读方式不断涌现,阅读体验感越来越好,数字出版的产业形态历经多年探索,已逐渐清晰。国内一些出版单位、民营技术公司通过探索创新和不断坚守,也逐渐找到了适合企业特点的数字出版发展模式。比较成功的如中文在线、掌阅科技、同方知网、万方数据等电子图书、移动阅读和学术期刊数据库等,找到了自己的盈利模式,为传统出版单位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参照模式。

二、宁夏出版业数字化融合转型的困境

(一)融合转型的思维意识不够强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想首先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才有可能在出版融合转型发展上有新的战略定位和规划部署,进而出台一系列新举措并付诸行动。宁夏地处内陆欠发达地区,受传统观念影响,对新思想、新技术接纳还不够。出版社转企改制后,虽然成立了专门的数字出版公司,但从资金、人员、技术、考核等方面受制于集团的总体经营安排,集团内部的各个出版企业协同性发展较差,除了近几年得到过国家和地区一些有限的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支持外,很少在数字出版上有所投入。

(二)创新能力不强

创新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动力,人才是产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出版企业转型融合需要创新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人才短缺,企业的发展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宁夏出版企业来看:对新媒体技术的关注和学习使用热情尚不高,懂出版、懂技术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紧缺;出版产业资源内容单一,主要是教材教辅读物,缺乏市场大众类图书,受制于经营压力考核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无力开发新的大众阅读类图书,创意力低下,是宁夏出版发展最致命的缺陷。

(三)发展定位不清

宁夏出版单位在转企改制后,积极探索数字出版,这在当时还是起步比较早的,经过近十年的探索,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也遇到了许多发展的困境,比如资源整合困难,无法形成规模,专业人才短缺,缺乏数字平台和产品的开发能力,市场不成熟,盈利模式不清晰等问题。这需要管理者正视问题,寻找解决途径,属于体制机制不健全的,应该加强顶层设计,属于产业链不通的,应加强沟通协调,让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优势互补,融合发展。如果仅关注眼前的经营利润,不去正视问题,研究出版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新动向和新技术,会面临被新兴市场淘汰的风险。随着“掌上时代”的到来,宁夏出版业应积极应对,开发相应的数字产品和平台,改进内容的传播方式,让数字技术为传统出版插上互联网的翅膀。

(四)地方政策扶持不够

国家在推进传统出版单位数字化转型升级上出台了许多政策和措施,同时以项目带动的形式推进传统出版单位技术装备升级改造、资源整合和平台建设。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传统出版单位数字化转型还未能形成成熟的盈利模式,一方面,出版单位应改进对数字出版单位的考核模式,不能单纯以经济效益来考核企业的成长,另外,地方政府也应加大数字出版公共服务的购买力度,出台相关扶持政策,购买宁夏出版单位的数字产品,发挥网络的传播优势,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目前宁夏在推进出版融合方面给予的项目扶持还比较少,不能有效推进本地区出版产业转型发展。

三、宁夏出版产业转型融合的路径

(一)更新观念,树立互联网思维

宁夏出版单位要改变传统出版观念,抓住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新机遇,充分利用地域优势,以自身资源为基础,对本地区的文化资源进行系统整理和开发,让宁夏出版能在全国形成特色。要坚持用户为本的理念,以大数据分析技术研究读者的阅读行为和习惯,构建形式多样的内容生产体系,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服务于读者。这就要求宁夏出版行业的相关管理人员要转变自身思想观念,充分认识到数字出版和传统出版深度融合是出版发展的主要模式,养成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的思维方式,从思想上和行动上推进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的顺利融合。

(二)始终坚持内容为王,多出精品内容

传统出版单位的主业还是内容的策划和生产,应该以市场为导向,积极经营作者队伍,多出好书,要向国内一些文化公司和做数字出版比较成功单位学习,借鉴他们的选题策划能力,发现和经营作者的能力,坚持内容为王,在目前这一阶段,传统出版单位多出精品力作,同时将这些图书的电子版权签到本单位,为开展数字出版打好版权基础,电子版权尽可能签署作者的完整授权,期限也应该相对长一些,否则还没等数字产品推向市场,版权已经到期。宁夏出版业在守住教材教辅这个市场的同时,还要加快优质出版图书内容的数字化进程,率先在教育领域推进数字化出版。从集团整体发展考虑,顶层设计,立足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业务互动与互补,打通出版的产业链,增加技术投入,提高出版单位的信息化和数字化水平,优化出版工作流程,积累资源,打造具有一定规模的数字资源库,实现内容资产的有效管理,不断延伸出版产业链,探索并形成适合于宁夏出版融合发展的盈利模式。

(三)培养既懂出版又懂技术和营销的复合型专业人才队伍

数字出版需要复合型人才,目前传统出版单位的编辑大多是学中文出身,而数字化转型和媒体融合需要既懂出版又懂技术和市场营销的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宁夏的出版单位在人才引进和培养上有所规划,根据出版融合业务的需要,引进懂得数字出版的技术人才,同时加强对现有编辑队伍的培训工作,因为出版融合首先是专业人才知识的融合,出版数字化转型升级需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敏感的选题策划意识、不断创新精神的人才,要求编辑懂一些数字媒体和网编技术,有效应对编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宁夏出版业除了缺乏顶层设计的体制、机制问题外,人才瓶颈也成为制约转型升级与融合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为了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人力资源部门需要为出版单位积极营造引进专业型数字出版人才的环境,一方面吸收专业对口的应届优秀大学生进入出版单位;另一方面也要基于出版单位自身发展的考虑,加强对现有的编辑人员的培训,使编辑人员具有技术技能,同时培养其市场复合数字出版产品的营销能力,以适应出版融合的需要。否则,宁夏的出版业将一直处于被动地位,受技术、人才、资源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不能形成自己的核心数字产品,失去融合发展的大好时机。

(四)积极探索项目带动战略,有效实施出版融合项目,加速升级

宁夏出版要根据自身的资源特点,加强顶层设计,有步骤地稳妥推进转型升级,用争取到的国家出版融合项目资金和企业自身投入相结合的方式,有效推进对企业融合发展有实际应用价值和良好前景的项目建设,打好资源基础和技术基础,实现项目的造血功能。借助外力,调动内力,加强出版单位产业链之间的沟通合作,广泛进行资源整合,搭建数字内容共享平台,实现资源、人才、平台的融合,使宁夏出版融合发展早日步入良性轨道。

猜你喜欢
出版单位宁夏转型
山西医学期刊社荣获我国新闻出版领域最高奖
——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先进出版单位奖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刘慈欣科幻作品年表
宁夏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转型
宁夏煤电博弈
中国最美的书
宁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