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

2018-03-29 06:15汤雪峰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传播力研究 2018年30期
关键词:公民价值观核心

汤雪峰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一、新媒体环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特点

(一)传播媒介得以拓展

新媒体环境下,传播媒介除了传统的报纸、电视外,专题网站、博客、微博、微信、贴吧、论坛等,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新媒介。相比这些新媒介,传统媒介的时效性和空间范围远不如新媒体环境的这些数字终端,这影响了核心价值观的深入传播,满足不了人们随时随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需求。此外,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以及应用,我国各个部门、单位企业等都开始了新媒体平台的建设,比如建立微博或者是微信公众号,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

(二)公民的主体意识得以加强

传统的传播媒体在进行信息传播过程中只是单向的灌输,信息传播者和信息接受者之间缺乏互动。但是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信息传播者和信息接受者之间可以进行双向互动,而且信息接受者的地位也不再变得过于被动,可以主动地进行信息的解说,两者的身份不自觉的发生互变。比如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微信群和微信公众号,公众能更好地参与其中、乐于其中,公民的主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增强,公众参与范围空前扩大。从而更好地提高我国全体公民的主体意识,提高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借助新媒体,公民逐渐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主体。

(三)传播内容得以丰富

传统的传播媒体在传播过程中容易受到时空的限制,比如报纸、电视等,而且具有不可回看的缺点,这些限制性都会影响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使得人们无法随时随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但是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则可以突破原有传播媒体的时空限制,新媒体通过将文字、图片、声音以及视频合成超文本的形式,比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作成微视频、微电影,通过声效和视觉可以让人们不仅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而且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心灵共识。

在潜移默化中指导人们的行为。更为重要的是,新媒体环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主体发生了变化。新媒体环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主体可能是原来的信息接受者,只要是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事情,无论大事小事,都可以通过新媒体进行及时的传播,所以说新媒体传播平台的搭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内容更加丰富。

二、新媒体环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出现的新问题

(一)传播环境更加复杂

虽然新媒体环境对于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存在着优势,但是传播环境新媒体环境下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依然面临着较大的挑战。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和普及,在进行信息传播以及文化交流时可以突破国家的界限,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以及信息都可以相互分享、传播。在此情况下,由于部分发达国家的新媒体技术更具有优势,就会借助新媒体工具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以及文化的渗透,对公众核心价值观教育带来一定的阻力,加之新媒体的管理和监控都具有一定的难度,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难免造成一定的冲击。

(二)传播模式更加复杂

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有发言权,信息的发布掌握在手里。比如论坛里的发言,微信信息的发布等。往往是一人发声,百人应和。这种网络互动、大众交互的传播模式使信息传播的自发性和随意性增强,公众很容易根据自己的主观判断发布碎片化的信息,加之网络是一个虚拟空间,发言具有隐匿性,要完全掌控信息的发布和传播具有很大的困难,这就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引领带来一定的困难。

(三)思想认识更加复杂

每个人凭借自媒体率性的信息发布都会影响周围人的思想认识,这种相互影响下,人的思想认识和价值观更趋多元化并出现不确定的漂移,对社会共识的达成造成了难度。一个缺乏社会共识的国家很难形成统一的价值观。对现代国家来说,建立统一的价值观必不可少,这也是国家整体性的体现。因此在党的十八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新媒体环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路径建设

(一)复合型新媒体人才队伍的建设

要充分发挥新媒体环境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优势,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我国公民中的践行,加强对复合型新媒体人才队伍的建设非常重要,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新媒体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也要不断提高。首先,在建立人才队伍时,技术人员要树立现代化的学习理念,加强对新媒体技术的学习和运用,在运用新媒体技术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时,要提高对于信息捕捉的敏锐程度,要提高对网络信息的判断能力,迅速地处理好各种信息。其次,在传播过程中,技术人员必须要遵守社会的规范和准则,加强对先进理念的弘扬,通过新媒体来培养正确的价值观。第三,技术人员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学习,只有保证自身价值观正确的前提才能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传扬。最后,技术人员要学会结合新媒体传播和传统媒体传播的优点,对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途径进行创新,更好地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中的传播效果。

(二)加强新媒体传播平台的搭建

新媒体环境下,文化的多样化、个性化、开放性、自由性等特点更加明显,所以新媒体环境下的公民思想价值观也呈现出多样化,所以加强正确的主流价值观对于新媒体文化建设的引导就非常重要。构建新媒体平台构建时,需要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媒体平台的构建,从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包含的内容、精神以及最新的理论成果都展现在公民面前,让公民更好地借助新媒体平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在构建新媒体平台时,可以引导人们就当前使得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讨论,并且将这些内容都融入到当前的新媒体文化作品创作当中,不断地提高人们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中的参与度当中。比如人们可以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开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专题,人们可以在整个专题平台中分享自己学习核心价值观的想法以及提出自己学习过程中疑问,进而更好地提高我国公民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加强对先进文化的传播。

(三)加强对信息传播的监管力度

和新媒体传播不同的是,传统的媒体可以在信息编辑的时候进行信息内容的筛选和监管,可以有效保证地对不良信息的筛选,但是新媒体环境下,对于信息的监督难度非常大,因为网络传播具有较强的虚拟性以及隐匿性,所以无法对信息传播内容进行全面的监控,所以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效果,提高我国公民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认识,就要加强当前的信息传播监管力度,加强对传播途径以及传播内容的创新。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时,主要是对当前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行传播,所以传播过程中可以借助法律的作用来对传播希望能给进行约束,进而更好地营造一个良好的信息传播环境。此外,媒体要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加强对正能量文化的传播,加强对不良舆论的批评,进而提高人们对于先进文化的学习,减少不良舆论对人们的影响,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践行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

(四)加强传播载体的整合

整合传播媒体,融合传播资源,互相取长补短,形成传播合力,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形式的多彩化。对传统媒体来说,其权威性、公信力是新媒体所不能比拟的。在2017年媒体公信力调查结果显示,电视的公信力排在第一位,其次是杂志、微博、微信、报纸。在社会思潮的引领上,传统媒体的地位无可替代,每一思潮的发生,公众对传统媒体的心理信任度仍然不可动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众教育离不开传统媒体的发声。就新媒体而言,其传播速度的快捷、传播方式的生动、传播内容的丰富、传播受众的广泛也是传统媒体所欠缺的。例如网站的应用和智能手机的使用。网站的传播,能实现受众人群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零距离接近,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亲民力。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接收工具,手机成为人们日常学习、生活的一部分,须臾离不开手机,资料的查询、报纸的阅读、电视节目的收看、微信的发送、朋友圈信息的浏览,手机无疑成了信息传播的最大媒体。利用这一传播媒介,进行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不可或缺。例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传送、讲座的开设、践行的开展、典型的树立、议题的讨论等都可利用这一媒介完成。

总的来说,当前新媒体的发展方兴未艾,传统的传播模式被打破,网络新媒体成为新的主流传播方式。新媒体也成为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的重要载体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对其传播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新问题、新情况、新挑战也要引起重视。例如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更为直接、主流价值观的教育遇到了较大的阻力、传统文化的弘扬面临挑战等。这都要求我们总结新特点、解决新问题,应对新挑战,加强对新媒体传播规律的探索,与时俱进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思路和传播路径建设。

猜你喜欢
公民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论公民美育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隐私保护也是公民一种“获得感”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十二公民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