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2018:新闻传播学领域的“一带一路”研究综述

2018-03-29 06:15王刚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
传播力研究 2018年30期
关键词:研究成果传播学一带

王刚 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

一、研究背景和综述说明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4年,习主席在APEC会议上正式提出。作为我国重大决策,“一带一路”倡议一经提出,迅速成为学术界包括新闻传播领域研究的热点。

本文旨在对新闻传播学领域的“一带一路”研究文献进行分析评述。以“一带一路”为关键词,以“新闻与传媒”为学科,在中国知网搜索到文献共583篇。以“核心期刊”、“高引用率”、“知名学者”三个标准进行筛选,本文挑选出重要的研究文献35篇,主要从“一带一路”战略意义分析、对外传播困境分析、外媒对其认识研究分析等三个方面进行评述。

二、“一带一路”战略意义分析研究综述

“一带一路”建设是实现中国梦的伟大构想,也是我国在全球化进程中作出的重大决策。增强“一带一路”建设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传播力,是对古代丝绸之路精神的继承和发扬;成为了中国梦的合理延伸;有利于开辟中国区域共赢合作的新蓝图。同时,“一带一路”有利于中华文化在世界的传播发展,最明显的一点,是它的对外传播能够带动沿线孔子学院的跨文化传播。为古丝绸之路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一带一路”编织了中国与亚欧国家更加紧密的利益共同体,为建设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美好世界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路径,它对中国与世界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然而,目前此类研究主要针对于“一带一路”对于中国的意义,对沿线各国乃至世界的意义提及不够详细。从多方面深入研究并呈现其意义,才有利于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的包容与接纳。这应该成为今后新闻传播学领域关注的要点。

三、“一带一路”对外传播困境分析研究综述

传播效果对于“一带一路”的对外传播而言,十分重要,因此如果想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为“一带一路”战略的顺利实施扫清障碍,需要认识对外传播过程中的困境,对症下药。这种困境既来自于国外,也来自于国内。

国外方面,一是国际强势话语对“一带一路”战略国际传播的后现代解构,使“一带一路”遭到了话语强势的西方传媒的污名化传播;二是“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国家传播主体性较弱,对该战略的认识较为谨慎,流露出质疑与担忧。同时,“一带一路“沿线地域辽阔,地形复杂,人口众多,国情差异性明显,造就了迥异的信息环境和信息需求,这给“一带一路”战略的信息传播带来巨大挑战。

国内方面,黄俊、董小玉总结为国内媒体与受众对该战略的误读以及随之而来的舆论杂音。国内传媒关于“一带一路”战略的集束传播呈现扁平化态势,加剧了市场主体的非理性判断;媒体对受众的认识估计不足,引导乏力。另外,我国当前大众传播媒介对“一带一路”战略主要采用单向度的“灌输式”宣传,缺乏双向互动,从而也引起了国内受众的误解。

上述学者在分析国内外方面给予“一带一路”战略对外传播的困境后,都深入地探究了其产生的原因,如中国政府机构、媒体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缺乏全面了解,导致宣传沟通的效果受限;而外国出于利益冲突的考虑,有意抹黑“一带一路”战略。这些分析为我们在对外传播时采取相应策略提供了方向。

四、外媒对“一带一路”战略报道研究综述

(一)非沿线国家报道

主要关注“一带一路”并发表报道的非沿线国家是美国,它对“一带一路”以存在偏见为主。批评性话语分析下,美国主流媒体《华盛顿邮报》通过分类、文本框架、互文性等手段,将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塑造成一种殖民扩张、重利轻义的霸权形象。这种形象塑造的背后与美国社会存在的“中国威胁论”密切相关。美媒对“一带一路”形成了“疑虑与担忧”框架,对这一倡议抱有警惕和防范心理,它们关注“一带一路”背后的政治博弈和中国的战略意图,普遍认为这一战略构想具有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等多重动机。

(二)沿线国家报道

主要关注“一带一路”并发表报道的沿线国家是阿拉伯国家和俄罗斯。

陈杰、徐沛雨和黄慧都从文本角度分析发现超过95%的阿拉伯媒体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元视角是高度赞扬“一带一路”战略的。但也有从真正受益者的角度质疑“一带一路”战略的。

而作为彼此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俄方高度重视“一带一路”战略动态。通过对俄罗斯塔斯社等几大媒体的研究发现,俄媒对“一带一路”态度与阿拉伯国家类似,大部分为积极态度,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表示肯定,也存在“难以隐藏的野心”等负面报道。

反观学界关于外媒对我国“一带一路”战略报道的研究,无论是定量分析还是定性分析,其数量并不多,而且集中在对美国媒体的研究,因为美国是塑造中国周边环境最为重要的外部因素之一。但是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媒体关于这一战略的报道研究较少。应该更多地去关注沿线国家的媒体报道,以期了解该战略在它们之中的反响,对其中的负面因素提出策略,实现国际间的良好互动与相互支持,更好地促进“一带一路“的发展。

五、结语

至今,关于“一带一路”的研究成果依然是学界的研究热点,但是该研究领域目前在理论深度、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三方面都相对欠缺,需要适时做出调整。

(一)理论深度亟待拓展

从选取的文献来看,研究“一带一路”结合的相关新闻传播学理论涉及话语分析理论、框架分析理论等,理论视角还有待丰富;且目前的大部分研究偏向传播策略性研究,从宏观视角政策性解读“一带一路“战略,对其内涵、外延、影响、路径在进行分析时与新闻传播学相关理论结合较少,这将不利于“一带一路”的新闻传播领域研究成果学术化。

(二)研究方法需要多元化

要拓展研究内容,就必须实现研究方法的突破,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积极推进跨学科、跨领域的交叉研究,使得有关”一带一路“的研究成果更加丰富和科学化。现在看来,多数研究成果在研究方法上还有待考量。重视研究方法多元化,使新闻传播学学科能够为学术发展贡献更多智力支持。

(三)研究对象需要多方面拓展

目前在中国知网中,新闻与传播学领域的“一带一路”研究文献共583篇,约占学术界全部研究成果的4%。总体上来说,新闻传播学领域的研究成果还有待在诸多方面拓展。搜集到的文献中,多数“以我为主”,但对于互惠共赢的“一带一路”战略,研究中也应更多关注沿线国家的情况,保持前瞻性和学科敏感性,对“一带一路”的问题进行准确的描述和定位。同时,国家或省部级基金应对新闻传播领域的“一带一路”研究给予更多资金支持,尤其是西南、西北省份。把握住地理接近的优势,鼓励学界对相关对象做出更多研究成果。

同时,今后新闻传播学领域的“一带一路”研究方向还应多关注与新媒体时代背景的结合。综上,希望新闻传播学领域对”一带一路“的研究能够更加完善,真正有利于“一带一路”的实践发展,助推中国梦、世界梦的实现。

猜你喜欢
研究成果传播学一带
我校多项研究成果荣获省、市科研奖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冀东1:25000高精度航磁及研究成果
2016央视春晚“咻一咻”的传播学解析
传播学视阈下新一代“四有”革命军人的培养研究
相遇中的“传播”:传播学研究反思
大数据的传播学解读
节水灌溉技术研究成果获ICID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