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时代如何提升时政报道的触达率
——以苏州广电融媒体生产实践为例

2018-03-29 06:15高晴苏州市广播电视台
传播力研究 2018年30期
关键词:总台时政广电

高晴 苏州市广播电视台

新媒体颠覆了传统新闻报道的传播路径,让观众/受众注意力成为稀缺,舆论生态加速重构。在全媒体时代的语境下,让具有权威性、引导性和时效性的传统时政新闻发展迎来了全新的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如何从互联网平台海量的碎片化和同质化信息中做到脱颖而出,苏州广电融媒报道传播中的创新探索值得探讨——只有将传统媒体强大的内容生产能力和新媒体的优势结合起来,方能转化成巨大的聚合能量,实现观众/受众触达率的最大化。

一、完善优化平台功能,加强各媒体间的合作

苏州广电总台作为全国城市台融媒改革的先行者,积极顺应传播新规律,通过新一轮的融媒改革,彻底打通融合生态下的的“策采编播”全环节,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全媒体内容生产流程和全渠道内容分发流程。在实际运作中,苏州广电做到把主要力量投放在网络空间中,以立体舆论阵地作为主战场。2018年前九个月,总台五个电视频道黄金时段收视份额占本地区市场50%。“看苏州”新闻客户端总下载量突破185万。苏州广电“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多端传播”的新闻生产融媒技术,不仅引导着本地区电视新闻生产的发展,也走在了新闻生产模式创新的前列。

(一)把握重要的时间节点,发挥多平台分发的聚合效果

把握重要的时间节点做大时政新闻策划,正在成为一种创新实践的通行做法。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的重大时刻,苏州广电总台启动《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大型融媒新闻行动。电视播出平台在重要版面和时段,生动呈现苏州改革开放4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轨迹。围绕乡村振兴,电视时政新闻栏目《苏州新闻》推出《走乡村 看振兴》系列报道,紧紧扣住了“改革开放40周年”这一重要节点。新闻客户端“看苏州”在移动互联网端唱响主旋律,同时推出大型融媒新闻行动《40年40村,改革路上看乡村振兴》。本次融媒新闻行动,从7月底正式启动到10月底收官,历时三个月,一共推出各类直播、报道和融媒产品近170篇,其中视频直播43场、飞瞰图集40期、图片500余张、深度采访稿件42篇、短视频41个、学者一席谈40篇……通过向新华社、网易新闻、腾讯新闻、一点资讯、UC头条、抖音等党媒客户端和头部平台进行多渠道稿件分发,实现全网融合,立体式传播的效果,有效提升了传播半径。据不完全统计,本次融媒新闻行动所发布的内容,全网总阅读量突破5000万,让主流价值和主流声音成功占领移动互联网的舆论阵地。

(二)运用“新闻地图”式主题产品,融媒再造以求共赢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全面落实,在十九大召开前夕,苏州广电总台结合自身实际和人民日报全国党媒公共平台联合推出主题为《喜迎十九大,重走党史路,全国党端在联动》融媒行动。活动邀请上观新闻、澎湃新闻、看看新闻、北京时间、广州参考、湖北长江云、每日聚焦、嘉兴禾点点等全国知名党媒客户端共同参与,以“新闻地图”式的融媒体产品发布,紧扣时政大背景,创意十足,立意深远,是苏州广电媒体融合进程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网络党端联合融媒行动。从南方到北方,从东部到西部,各地网络新闻客户端形成立体式报道的合力,发出最洪亮的主流声音。这次融媒报道受到人民日报、人民网、央视、新华社等国家级央媒的关注和转发,全网总点击量破亿,形成了极大的社会轰动效应。

(三)整合“地缘相近”空间资源,辐射人口8000万

在一定的地理范围内共同生活、活动的人们,往往有着较为接近的人际关系、情感烙印和共同关注的事物,这是由地缘相近性的“空间”所决定的。于是,“空间”便成为原本并不相连、相干的区域合作灵感来源。同属江苏省内的苏州、南京、无锡、徐州、常州、南通、连云港、淮安、盐城、扬州、镇江、泰州、宿迁十三家城市广电集团(台)明确合作意向,联合组成江苏城市广电协作联盟。以江苏省的地缘因素作为纽带,集13市的党媒之力,在一段时间内,可共同形成力量强势的重大战略性报道,内容辐射江苏省8000万人口,也为电视时政新闻的发展探索给出更加行之有效的传播途径,实现统筹发展。

二、创新传播形式和报道呈现,用新技术打造视听盛宴

时政报道担负着宣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任务。目前电视时政报道的发展现状处于困境中,最直观的反映就是受传统制播模式的制约,观众触达率普遍偏低。苏州广电总台一方面遵循移动优先战略,另一方面积极探索运用新技术、新手段积极打造报道新形式,生产适应新时代传播规律和喜闻乐见的内容产品。

(一)高科技“神器”赋能,扩大时政报道的传播力

时政新闻的改革是不可阻挡的趋势,同样需要强有力的技术支持。2017年苏州广电总台正式启用与美国多次获得艾美奖的公司团队“点击春天”共同打造的全媒体新闻演播室。演播室使用的是中国首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统,德国KUKA机器人和亚洲首台莫扎特集成导控系统。炫酷的数字化虚拟呈现打破了单一、沉闷的报道方式,两档时政新闻栏目《苏州新闻》、《联播苏州》均是以虚拟演播室为载体,为观众提供全新的时政新闻场景化体验。在实际内容生产的过程中,根据不同题材,平台的特点,新闻主播可以与炫酷的虚拟场景、三维动画相结合,既通俗又亲切;一些政经类的重大会议可以通过“图说”的形式,梳理重要信息,也可以通过网友评论的摘录,传递社会各界对盛会的反响和未来期盼;一些实事工程、重大项目,可以对接技术部门制作VR等融媒产品。VR技术对传统新闻生产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它为传统媒体的新闻生产带来了一种全新的信息传播、叙事方式,而这种新的方式完全颠覆传统意义的传播者与接受者关系。用高科技的最新技术提升观众触达率,为传统的新闻报道充分赋能,已经成为传统媒体在融媒时代转型,贴合受众观感的一大利器。

(二)“十八般武艺”助阵,激发连接用户的创新力

在注意力稀缺的融媒体传播时代,政治性的重大会议报道如果没有对受众需求进行准确把脉,就无法打动广大受众。作为新闻生产者,理应站在受众的角度,坚持以吸引人的创意唤醒受众的兴趣,让原本严肃枯燥的会议报道变得生动、有趣。H5技术作为可视新闻的一种、其具有较高的参与性、交互性、可视化等传播特质。在2017年全国两会期间,苏州广电入驻了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协同生产,基于H5技术,与湖北广电长江云客户端,湖南日报社新湖南客户端、河南日报客户端、大河客户端等多家媒体,跨地域联合制作并推出了一款创意H5产品《您又有6位亲友来电……》。该作品将政府工作报告中“取消手机长途和漫游费”的变化,浓缩到给亲人打电话的生活场景里,社会热点作为引爆点,戳中用户诉求,引发受众将“两会好消息”传遍全国的分享需求,单日点击量突破200万次,一夜刷爆朋友圈!仅十天,共有超过1150万人主动参与“电话互动”和网络转发。在新媒体的语境下,把原本“高大上”的政府工作报告装到大家最熟悉的生活场景里,实现了严肃时政新闻在社交媒体平台的刷屏传播。

媒介融合时代,新闻生产模式产生显著变化。传统主流媒体应化挑战为机遇,牢固产品创意意识,通过H5、VR、AR、GIF动图、互动游戏、无人机航拍、大数据新闻、机器人新闻、短视频等多种技术手段打造出一批既“叫好”又“叫座”的移动端创意产品,提升时政报道的趣味性和感染力,提升观众/受众的有效触达,以实现在新媒体平台上优势再造。

猜你喜欢
总台时政广电
探讨大数据在广电新媒体中的应用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评出2019年国内十大体育新闻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民政部联合摄制的《中国地名大会》开播
从心怀诚意到心怀敬意——品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何盈作品集《于无声处》
城市台节目创优的现实困境和引导策略——以绍兴广播电视总台为例
广电新闻出版整合对广电业发展影响的思考
EPON技术在广电网络的应用
时政
时政
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