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角下的腾冲国殇

2018-03-29 06:15杨薇保山学院信息学院
传播力研究 2018年30期
关键词:国殇滇西腾冲

杨薇 保山学院信息学院

一、概述

滇西抗战不仅以最早收复失地、彻底消灭日军而载入抗战史册,而且对全国抗战产生了重大影响,做出了重要贡献。它唤醒了所有人对当年滇缅抗战的记忆,让人们记住了还有一支远征军在西南边陲守卫着祖国的山河。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代人与一代人的更迭,当年亲身经历滇西抗战老兵也大多不在人世,这一段抗战历史逐渐被身处和平年代的人们淡忘,为了让人们铭记这段历史,唤醒爱国意识,运用新媒体传播这段红色文化。将复杂的历史文献变换为生动的形象的动画短片,有利于当代人们理解这段历史,有利于通过动画短片进行爱国主义宣传教育。

二、将新媒体应用于抗战文化的目的及意义

在当今社会,无论是历史还是新闻都不再仅仅局限于广播、报纸、电视等传统传播媒介,在当今新媒体这一万物皆媒体的环境下,所有的传播媒介都具备了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等新媒体特点。在新媒体这一环境下,运用新颖、便捷的方式帮助当代人了解这段滇西抗战历史,有利于传承抗战精神,有利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厚重的历史文献书籍逐渐无人问津,而当代人们对历史的了解越来越少,这和传播的方式有着重大的关联。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不仅具有更多的数字元素,而且颠覆了传统的传播思维方式和传播方式。在新媒体环境下获取信息的方式以及传播中的公众话语、语言特征、行为模式和心理意识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可以说,新媒体的出现不仅改变了原有的传播方式,还形成了一种新的公众接受心理、行为和习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存方式。人们逐渐习惯于运用智能手机或电脑在网上获取信息、学习,结合这一特点,结合新媒体这个大环境,运用Flash动画这一直观、生动的媒体途径来呈现历史,更符合当代人们的需求,也更容易让人们接受。这能够帮助人们了解历史,让人们以现代化、数字化的方式将历史传承。

三、故事梗概

1942年5月,日军侵犯滇西边境,怒江以西的大片国土落入敌手,中国抗战后方唯一的一条国际通道——滇缅公路被彻底截断。

1944年5月,为了收复滇西失土,打通西南国际运输大动脉——滇缅公路,使盟国的援华物资顺利进入中国,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中国远征军发起了滇西反攻。

1944年5月11日,中国远征军第20集团军(集团军辖第53军、第54军,共5个师——预备第2师、198师、36师、116师、130师)实施腾冲反攻战,高黎贡山,敌56师团148联队主力146联队一部凭险死守,我军猛烈攻击;经9日血战,日军溃退,我军攻占高黎贡山顶之南、北斋公房,又经十余日的激烈战斗,进至腾北马面关、界头、瓦甸、江苴附近。日军深知丧失高黎贡山及桥头、江宜等重要据点在战略上的意义,急调113、114、146、炮56、搜56等5个联队各一部火速增援,猛烈反扑。经22日血战,终歼敌半数,继而乘胜攻下腾北敌军中心据点桥头、江苴,并沿龙川江南下,一部扫清固东以北至片马的残敌,另一部扫清龙川江两岸残敌,形成迫近腾冲城、合围腾冲城之势。此时,所有由北而南溃逃的日寇与腾冲守城日军合编为一个混成联队,由148联队长藏重康美大佐指挥,死守来凤山及腾冲城。我军决定先攻占来凤山,最后围歼腾城守敌。同年7月26日午时,我军在空军掩护下,以优势兵力向来凤山5个堡垒群同时猛攻,官兵奋勇,血战3日,付出重大牺牲攻占来凤山,旋即扫清南城外之敌,对腾冲城形成四面包围之势。同年8月2日53军116师346团向东门外帮办衙门和东方医院进攻,连续攻占日军4个堡垒并占领帮办衙门。348团下午4时,由东南城角空军炸开10余米宽的缺口处攻入城内并击退日军反扑,在城内据地防守。8月3日,城内日军一再向东南城角缺口反扑,均被348团打退,同时由工兵爆破将缺口扩大到50米。8月4日,空军投弹在拐角楼和西南城角各炸开一个缺口,198师、36师分别乘机冲进城内。经12日激战,始将城墙上的堡垒群逐次摧毁。

8月14日,我军以4个整师兵力从南城墙,突进市区,展开激烈巷战。由于腾冲城内街巷稠密,房屋相连,顽敌利用民房家家设防、巷巷筑堡,战斗异常惨烈,每前进一尺,都要付出惨烈的代价,正如20集团军会战概要所言:“攻城战役,尺寸必争,处处激战,我敌肉搏,山川震眩,声动江河,势如雷电,尸填街巷,血满城垣”,由于牺牲惨重,又将防敌增援的130师投入攻城战役,经42天的“焦土”之战,将守敌全歼,于1944年9月14日光复腾城,沦陷了两年零四个月又四天的腾冲,重新回到了腾冲人手中。

是役,历大小数百战,全歼据守腾境各地日军六千多人。1944年中国军队和日军在云南腾冲爆发大战,史称滇西大反攻。战役胜利结束,日军全军覆没,我军也伤亡惨重,于是就在当地为数万牺牲的英灵建了烈士陵园,同时为了安葬死去的日军,特意在山下为他们挖了一个大坑,这次战役中被打死的日军最高指挥官臧重康美少将连同144名大小指挥官全部被埋进去。

为了表达中国人民对侵略者的愤怒,这些日军全部反手捆绑埋葬,而且对着山上的中国阵亡将士陵园双膝下跪。全部埋完后,由爱国人士李根源先生亲手题书“倭冢”两个大字!

四、新媒体视觉下的《腾冲国殇》

在新媒体快餐文化下,人们对历史及精髓文化的了解越来越少,抗日战争中体现的抗战精神需要当代人铭记并传承下去,这时我们就需要将历史文化与当代科技及传媒联系起来,应用人们习惯的新媒体形式,通过制作Flash动画让滇西抗战历史重现,唤醒人们对这段历史的记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新媒体具有传播途径广,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将滇西抗战历史以这种新颖的方式呈现有利于当代人接受和理解,有利于抗战精神的数字化传承。

(一)场景设计及制作

1.沦陷场景

滇西战役初日军入侵腾冲烧杀劫掠的场景,场景初始以添加滤镜的腾冲实景作为背景,添加了阳光照耀光束摇曳的效果。展现了日军射杀无辜村民,烧毁房屋的画面,在场景中有子弹击中孩子倒地流血的镜头,手雷抛掷爆炸的效果等。

2.反抗场景

该场景表现出日军入侵腾冲以后,中国远征军发动反攻的场景。场景初始交待了时间地点,随后场景转换为军营,军营由山坡背景、帐篷、士兵等元件组成,随后以文字的淡入效果表现了旁白内容。转换场景后,背景选择了类似高黎贡山的背景,展现了中国远征军反攻争夺失地的场景,场景中以远征军士兵反攻击退日军作为主要内容,场景中中国远征军的各类兵种依次呈现,首先以炮兵将日军先头部队击退,将日军炸为灰烬,并展现出了日军落下的枪支。

3.国殇场景

国殇场景背景以黑色为主体色调,背景以国殇墓园实景作为背景,整个场景的设计主要以人物对话来表现缅怀先烈的内容,其中的角色主要有传令兵、指挥官、李根源三个角色,场景最后则以文字结束整个动画短片。场景起始时以遮罩层的方式实现文字的滚动出现效果,首先建立遮罩层,以补间形状动画的方式绘制矩形由小变大遮住文字实现。在黑色背景中添加下雨时雨滴落入水面的涟漪效果,首先建立雨滴图层,运用线条工具绘制雨滴,稍稍倾斜,以传统补间的形式实现雨滴落下的效果,建立涟漪图层,绘制3或4个同心的椭圆,转换为元件后,通过调整其大小添加补间形状动画,调整其Alpha值展现涟漪淡出的效果。

国殇让国人铭记这群为国捐躯的英雄,让国人记得被日军侵略的日子,也让日本人永永远远的记得他们的罪行!

(二)角色设计及制作

角色的造型设计不仅要注重外形设计,还应该注意外形所体现出角色的身份地位及性格。一个角色只有具备了准确的外形和饱满的个性,角色才能有血有肉,传达精神和情感,让观众产生共鸣。

1.日军的形象。

日军素材的选取主要考虑携带武器并呈现战斗姿态的图像,方便制作出子弹从枪口射出的效果。

2.村民的形象。村民素材的选取主要考虑脸上带有惊吓或其他感情色彩的人物形象,便于体现出日军侵略时村民的精神状态。

3.远征军士兵的形象。士兵素材的选取主要考虑要装备枪支且明确不是八路军的人物形象。

4.指挥官的形象。应选取国军士官且身着国军正装的角色形象。

五、新媒体视觉下的《腾冲国殇》的现实意义

历史是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成果,它承载了文化和智慧,体现了全人类的文化精神和活动成果,对人类的发展、世界的变化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及价值观发展。因此,历史型题材动画的主旨内涵总是建立在历史的辩证价值观之上,歌颂英雄事迹和历史事件、赞扬某个历史人物的丰功伟绩,或是评击阻碍历史发展的人和事。通过动画的宣传推广作用展现出历史带来的各方面价值,激励人们铭记历史、展望未来。

历史型题材Flash动画的创作承载着传承历史文化的使命,它能够满足受众精神上的需求,能够从剧中历史人物身上学习到不畏艰险、顽强拼搏、救亡图存等高尚品质。其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观众对动画作品中形象的内心感受、视觉体验、内心领悟及理解,是一种经过观众积极创造、由感性到理性的审美活动。在造型、色彩、动作、声音、镜头等方面展现Flash平面化、幽默化的艺术价值。

动画《腾冲国殇》是滇西抗战的节选,其剧本的改编,遵循动画剧本改编的原则,遵循原著的思想、形象、风格等,在思维、形象、语言等方面赋予原著新的生命力。基于动画特殊的视听表现与直观性,在改编时充分表现出情节、动作、场面等要素在观众感官上的视听觉刺激,还结合教育、文学、技术、绘画等创作方面的要求,使改编出的动画作品具有独特的审美效果,充分展现美的规律和艺术本质。

猜你喜欢
国殇滇西腾冲
钱静
走进大美滇西·探寻红色印迹
云南腾冲:农旅融合促发展
腾冲 打造大滇西旅游环线上的璀璨明珠
七律·为赴鄂抗疫白衣战士写照
大滇西旅游一线6 有一个美丽的地方 德宏
腾冲大救驾 —云南十八怪之一
滇西一次局地典型秋季暴雨诊断分析
腾冲地电场震前的前兆异常分析
“国殇”的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