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Cosplay的“非主流”青春
——读《COSPLAY:戏剧化的青春》所感

2018-03-29 06:15陈雅乔顾春梅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
传播力研究 2018年30期
关键词:亚文化媒介青少年

陈雅乔 顾春梅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

“额上的卷发和皮夹克、小羊皮软底男鞋和尖头皮鞋、橡胶底帆布鞋和帕卡雨衣、摩登族的平头和光头仔的步伐、紧身瘦腿和色彩鲜艳的袜子、紧身短夹克和笨重的街斗钉靴……”这是赫伯迪格笔下,作为亚文化代表之一——朋克族个人风格鲜明的典型外在装扮。《Cosplay:戏剧化的青春》以一种平等、尊重、包容的眼光对Cosplay亚文化进行了十分详细的介绍和较为深入的剖析,从回顾cosplay的前世今生,到聚焦于热爱COS文化的Coser,作者为读者逐渐揭开了“Cosplay”玩家,这一亚文化群体的神秘面纱。

新媒介技术赋予了互联网的传播环境平等、民主、开放的特征,消解了现实中的权威,与传统主流文化不同的青年亚文化能在互联网空间获得自由生长的空间与养分。在网络媒介对社会文化的全方面渗透之下,从青年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关系也随之被改写。

当代社会的青少年很容易陷入自我认同危机,借由Cosplay,一部分青年人得以思索自我身份和缓解认同焦虑。作者对Cosplay在青少年自我认同过程中的作用是持正面态度的,没有将其影响扩大,在论述过程中也没有涉及媒介全球化对青少年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冲击。同时,作者希望亚文化与主流文化能够积极地沟通和对话,并站在青少年的视角抱着平等、开放、包容、尊重的态度来解读这一文化现象,以至于并没有提及Cosplay或对动漫文化的痴迷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

首先,在观看动漫作品时,青少年不是完全被动地消费这些文化产品,在消费过程中会生产出属于自己的意义和乐趣。然而,意义的产生一定是正面的吗?Cosplay文化本身优劣并存,ACG种类丰富,其中不乏充斥暴力、色情元素的作品,青少年有可能会接收到一些负面情绪和对世界扭曲的认识。

其次,Cosplay文化实践活动如火如荼的开展,一些经营性公司嗅到了商业契机,围绕Cosplay展开的一场系列炒作、营销活动便成为这项活动的重心,对于一些Coser来说,在经济利益的诱惑下,Cosplay是否仅仅是出于爱好和热爱?能否正确处理物质回报和兴趣之间的平衡?

此外,Cosplay同样是一种对现实社会的逃避。与复杂、残酷、冰冷、充满压力的现实社会完全相反,动漫世界纯粹、美好、简单、自由而温暖,无法在真实世界中达成的愿望,在虚拟世界中可以借助努力、命运或某种神秘力量的介入就能实现梦想,实现一种“替代性满足”。这种容易得到的满足感很有可能让青少年越来越缺乏面对真实世界的勇气,沉溺于虚拟的ACG世界难以自拔。

最后,尽管为了群体的规范化和组织化,Cosplay群体内部形成了一些共识和基本规则。但是,Cosplay常常会因为被大众贴上“大尺度”,“过度暴露”的标签,在二次元的世界里,有许多的ACG角色的身体比例夸张,例如一些女性角色胸部硕大而且腰部极细,为了扮演这样的角色,Coser可能会穿上十分暴露的衣服甚至借助其他工具,来还原不成比例的身材曲线。这对于年纪较小,涉世不深的COS玩家或观众来说,会造成他们对身体的错误观念。

从诞生到呈现如火如荼之势,Cosplay在短短的几十年里就吸引了无数的目光。曾经为之付出时间、精力、金钱且无法获得主流世界认同的青少年会逐渐成长为未来主流社会的重要成员。在赛博空间(cyberspace),青少年阶层重新获得了媒介话语权,借助新媒体技术的即时性、包容性进行多样化的自由表达,面对主流权威话语,青年人的“抵抗”精神逐渐弱化乃至失落,但是这正是由于新媒介语境下,青年亚文化呈现出多元化和复杂性的特质,对主流话语娱乐化地颠覆和解构已经成为青年人“抵抗”的主要形式。Cosplay玩家大多是社会中的籍籍无名者,他们追捧热爱小众的ACG文化,对其审美文化和价值文化表现出一致的认同,同时Coser将自己Cosplay的图像、视频等作品上传到网络,不需要政治权利和巨大的商业利益的支持,共同创造着属于自己的文化意义空间,自娱自乐,在同好之间交流与分享文化体验,表达了对主流强势媒体的排斥与不屑,同样也是对传统媒体运作和生产机制的反抗。

包容并理解青年亚文化是十分必要的,它作为一种流行文化丰富了现代社会的文化阵营,使社会文化更加多元化。在家庭、学校、大众媒体等场域,青年是缺乏话语权的弱势群体,被动接受着单一的价值体系;但同时也是不安于现状,渴望打破陈规的群体,希望寻找自身认同和接受的价值体系和道德标准,缓解青春期的焦虑。青年是面向未来的,青年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平等对话和交流,既是有社会整合的意义,也是构建开放多元的文化生态的需要。

猜你喜欢
亚文化媒介青少年
青少年发明家
亚文化是个筐,你可别啥都往里装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玩具变“潮” 已成为一种亚文化?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小区域内亚文化区划分路径研究——以重庆市区域内亚文化分区研究为例
“腐败亚文化”何以挥之难去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