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民族乐器史有怎样的意义

2018-03-29 06:15崔杉中央音乐学院
传播力研究 2018年30期
关键词:民族乐器器乐民族音乐

崔杉 中央音乐学院

本科时期学习过中国音乐史、中国传统器乐概论等相关课程,研究生再次深度接触中国传统的乐器史,真切地体会到了它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想,对于从事民族器乐表演专业的我来说,更需要透彻的了解和掌握我国乐器、音乐的发展历史,这样才能更好地在自己民族器乐实践和理论的道路上有更好的继承和创新。

中国素号“礼乐之邦”,中国古代音乐在人格养成、文化生活和国家礼仪方面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和地位。

文献一般追溯到黄帝时代,据考古发现,中国音乐可追溯至7000多年前,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丰富的音乐文化。人类很早就用乐器来表达思想感情了,敲打石片、吹牛角和弹弓弦等制造声音成为了古人探索发现的乐趣,继而发明了各种乐器。中国乐器,也叫民族乐器。中国民族乐器起源甚古,是一种高度发达高度文明的民族文化。其历史之长久,种类之丰富,演技之高超,曲目之繁多,绝对是为世界之冠[1]。中国民族乐器是世界音乐史上的奇葩,也是中国民族音乐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悠久、丰富的中国文化的重要部分,虽然乐器史只占音乐史的1/10,是音乐文化的遗存物,但在音乐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它也是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的。每个时期民族器乐的发展变迁都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与聪明,同时也展现了中国民族音乐无穷的魅力。

纵观其历史之悠久,深研其内容之精粹,纵览其影响之巨大,自豪之感不禁油然而生。

河南舞阳县贾湖遗址的骨笛溯源于距今8000年左右,是全世界最古老的吹奏乐器。距今六千七百年至七千余年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可能已经可以烧制陶埙,挖制骨哨。在中国的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几只骨笛经考证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能发出七声音阶。虽说远古时期的乐器以狩猎和歌舞伴奏为主,乐器的发明也多以生产生活为主,但总的来说,却也凝结了古人的智慧以及对音乐的追求,这些原始的乐器无可置疑地告诉人们,这些古乐器展示了中华民族令人为之惊叹的创造力和对乐音的审美能力。

先秦时期是我国乐器发展史的第一个高峰,确定了乐器的分类法——“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曾学习过一个大致区分是否为“华夏正声”的乐器方法,一直记忆犹新:在西周文献中出现多以单字命名的乐器,这些乐器多为中原民族创造的传统乐器,如箫埙瑟筝等;而汉代文献中出现的以多字命名的乐器则多为其他地区或外来民族传入的,如扬琴来自波斯一带,还有琵琶、筚篥等等。随着时代变迁和生产力的发展,器乐从以使用为主要目的逐渐演变成以表演为目的,乐器外观和性能也更为美观精致,并对其分类、调式都有了明确的概念。

中国民族乐器的发展经历秦汉隋唐、宋元明清以至近现代,已经形成了一个全面的乐器家族,据统计,我国乐器已有700余种,丰富的乐器数量,各自独特的音色表现力,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无法比拟。

我的专业:古筝,在我国有着古老的历史渊源,至今它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是中国独特的、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它的音域宽广、音色优美、演奏技巧丰富,具有非常强的表现力。这种乐器实际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其中以秦国陕西一带的民间最为盛行,故素有“真秦之声”、“秦筝”之称。在东汉刘熙的著作《释名》中,解释为:“筝,施弦高急,筝筝然也。”这就说明筝是由本身发出的“铮、铮”音响而命名的。

筝曲音韵典雅含蓄,旋律流畅优美,古人曾用“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2]、“坐客满筵都不语,一行哀雁十三声”[3]的生动诗句,描绘了筝的演奏艺术和精彩表现达到了令人神弛的境地。筝的发音清脆悦耳,按五声音阶定弦,音乐语言极为丰实,犹如碧波荡漾、涓涓流水,极具中国民族特色。它既善于表现优美抒情的曲调,又能够抒发气势磅礴的乐章。可用于独奏,也可合奏、伴奏或者运用于民族乐队之中。

当不断深入乐器史的学习中,我们对自身的专业素质和修养其实也有了很大提升。

演奏乐器在现如今的最高境界是如何使观众感同身受、使你音乐想表达的内容通过演奏准确传达,使观众心灵震撼,产生语言所不能表达的深层寓意。“功夫在诗外”,这句话来自宋代大诗人陆游,借鉴过来同理,乐器演奏的艺术更多在演奏之外获得,就如学习乐器史、查阅史料等等,都是对自身业务的内在提高。只有多方面的综合学习,无论美术、舞蹈、书法还是太极、对弈,这样,琴外的功夫多了(此处只指其他艺术门类的培养学习),内在便会更充实一些。

走在中国乐器发展的路上,如何继承优秀传统、如何发扬创新,使民族的成为世界的,让世界认识到我们如此博大精深的音乐文化,这是学习乐器史带来的另一个思考,也是意义所在。这需要我们把传统音乐和时代接轨,有时还需要将传统稍作创新,以现代人可接受的方式呈现。

面对如何继承,可以运用毛泽东的话来回答“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批判的吸收其中一切有益的东西”;邓小平也有很精辟的论述:“所有文艺工作者,都应认真钻研、吸收、融合和发展古今中外艺术技巧中一切好的东西,创作出具有民族风格和时代特色的完美的艺术形式。”这些论述,都为我们指明了正确对待传统的态度。只有实事求是,推陈出新,继承发扬,才是我们对待民族传统器乐的科学态度。在具体方法上,一方面要努力收集整理以及研究分析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优秀音乐及其乐谱作品、表现形式和艺术家,将这些民族乐器的文化遗产继承下来;习近平同志也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始终从中华民族最深沉精神追求的深度看待优秀传统文化:“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我们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4]另一方面,则需要我们非常重视民族乐器这一文化遗产,不断挖掘民族器乐的艺术价值和内容,认真总结丰富多彩的民族器乐在思想文化、美学方面的成果,进而从民族器乐的中华传统美学与文化内在关系方面以及风格特点、表现特征、人文精神等多方面做深入细微的把握,同时挖掘和保护一批老的民间艺人,积极培养新的民族音乐工作者,不断更新内容形式,融入时代主题,从而让民族音乐在保持自己的风格的情况下,又能推陈出新,增加自身生机和活力,展示中华传统音乐成果。

面对如何发扬及创新,我们需要付出非常大的工作和努力!首先我们要了解和认清自身的独特之处,比如:从美学思想方面说,强调音乐创作的“骨气”和“神貌”;讲究音乐作品的“韵”和“境”;注重人与自然的统一与交流;推崇艺术表现的含蓄和委婉;喜好音乐格调的中和、简约、适度等。从表现形态看,更多地追求动静相衬的音乐表达方法;匀称平稳的节奏安排;起承转合的曲式结构原则等等。这些特点,构筑了中国民族器乐艺术固有的风格特征,有别于世界其他国家的民族音乐特色,那么在创新之中就必须保留这些独特、鲜明的艺术特点,保留其超然旷远的音乐风格,然后进行再创造,利用新时代的音乐语言。

比如一期综艺节目《中国好声音》,把陕北老腔和摇滚结合,听得让人热血沸腾,虽是摇滚的风格但传统的老腔得到了全国人民重新的认识甚至只是初识,人们感动的是老者演唱时所富有的激情,对传承的使命,还有音乐文化的厚重和对他们从心底产生的尊敬,所有感觉一瞬间扑面而来,被震撼了,是被中国传统的优秀音乐震撼。但是设想,这些不是通过新方式,而是被邀请到音乐厅举办一场陕北传统音乐的音乐会,又有多少人会静坐而听,又有多少人为之疯狂转发呢?不得而知,但一定不如融合后的效果。所以,这就是现代人所接受的音乐方式,是他们喜爱的音乐方式,也是更容易传递的方式。

各个民族无不以自己拥有独立的音乐文化而引以为豪。正因我们民族拥有如此之多的民间艺术、器乐、音乐,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我国民族器乐艺术在国际才具有了举足轻重、不可取代的位置,受到世界音乐界的瞩目、垂青和学习。

从孔子传六艺到唐代的胡琴再到近代的西方音乐,中国音乐也在吸收外来音乐要素的过程中不断充实发展,这种致力于本民族音乐文化的发掘、继承和创新,既是本民族人文精神、风土人情、文化心理的集中反映,同时也是世界音乐文化的宝贵财富,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交流竞争,也无疑促进了世界音乐艺术的丰富和繁荣。[5]

民族文化在任何一个国家都具有不可或缺的国家意义、民族意义,民族音乐作为民族文化中作为其中最具有民族性、最富于艺术特征的部分之一,它标志着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和一个民族的人文素质。用论文的方式展现所学或感想,总结吸收了大量知识。在查阅资料整理资料的同时,被中国乐器、中国音乐艺术深厚的文化底蕴所感染,也对中国传统音乐更加着迷,产生更多的思考。

对于古筝这门乐器,还要继续结合新音乐、新形式,一切以保留传统之精华为基础,比如左手的点滑按颤,各地区流派的韵味风格等等,使之不仅在国内甚至国际也能成为流行的乐器,让更多人爱上古筝,使筝成为中国文化艺术的载体传播到世界各地。

我希望有更多人更多机构将这些宝贵的文化、艺术财富流传下去,逐步提高文化软实力,践行文化自信,让音乐的世界里能有中国标签的中国文化底蕴的音乐流传!同时也希望能有更棒的作曲家诞生创作出更好的音乐,让我们国家在未来能以现在的音乐为傲,并把现在的音乐艺术作为经典保护、传承,就如我们如今对待过去一般…

猜你喜欢
民族乐器器乐民族音乐
新时期高校民族乐器教学体系的构建
传统民族音乐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以高职民族音乐课程为例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
谈器乐在初中音乐第二课堂教学中的有效途径
“演奏剧场”:器乐表演新形式——以筝作品《人生几何?!》为例
中国民族乐器(之十五)笙
中国民族乐器(之十四)雷琴
关于举办“学院奖全国高等院校器乐比赛”的通知
略谈器乐在歌唱教学中的应用——以《金孔雀轻轻跳》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