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高校创新创业实践路径比较研究

2018-03-29 06:15李南陈云兰范丽红江苏理工学院商学院
传播力研究 2018年30期
关键词:英国大学生教育

李南 陈云兰 范丽红 江苏理工学院商学院

一、研究背景

当前,国家全面实施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及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产生了更为迫切的需要。从学生的个人发展角度来说,提升创业就业力也是提高创业就业质量的基本保证。

和欧美发达国家的高校相比,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其实践路径的探索整体还处于初级阶段,大多投射出了西方国家创业教育实践方式的影子,可行性与有效性尚有存疑。KAB 创业教育(中国)研究所所长李家华曾指出:“实践是我国创业教育与西方发达国家差距最大的地方,是我国创业教育发展的瓶颈之一。”[1]

二、英国高校创业实践活动的实施路径

回顾发展历程,英国创业教育呈现出明显的自上而下发展的特征,无论是保守党还是工党执政,在这一领域形成了共识均给予大力支持,政策导向的一致性形成英国创业教育的巨大推动力。

(一)强化政策支持

1.培育:1987 年,英国政府启动“高等教育创业”计划,成为政府主导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开端。1999年,政府出资建立了科学创业中心(后发展成为民间社团——“英国创业教育者协会”),统一管理和实施创业教育,其任务是将创业融入大学传统教学之中。之后又设立了全国大学生创业委员会,负责管理创业教育,加强营造具有广泛共识的创业实践氛围。[2]2001年,英国正式启动的“新创企业奖励计划”(NES)项目,以促进高校和企业积极介入弱势地区创业活动。该项目推出以来,NES毕业生自主创办的企业平均存活率达到了85%,令世人瞩目。

2.成长:2004 年,英国密集出台了进一步促进高校双创教育的措施,创业教育机构联合遴选出的优质商业组织,在政府专款支持下设立“创业洞悉”项目,用于国内年轻人的创业精神培育。同年,在财政部牵头形成的《创建创业文化》的报告中,高度关注创业教育引起深层创业文化变革的问题。报告强调,期待年轻人能通过专家设计的经验性学习带来其行为上的本质变化,创业活动必须以创新的方式去推广。

3.巩固:随着“创业型大学”概念的兴起,全国大学生创业委员会于2007年起草发展“创业型大学”政策文件,这一文件被业界视为初步完成了“创业型大学”标准的确立。进入21 世纪,英国政府发布了《全国大学生创业教育黄皮书》等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配合调查报告的现实分析,为英国高校创业教育下一步的发展指明方向,也为创业教育保持繁荣提供了根本保证。

(二)完善组织机构

1.校内机构建设:一般来说,英国高校创业教育组织机构主要包括大学科技园、企业孵化中心、创业协会及各类创业俱乐部等,特别是大学科技园的发展趋势良好,已经占到英国全国科技园总数的四分之一。这些机构为师生提供了交流平台和相关资源,使他们的创业活动能够在一些专业成功人士的支持下开展。多机构之间还非常注重协同合作,例如剑桥大学内部的剑桥中心、公众参与团队、创业学习中心和大学就业服务部门等四个机构联合建立协作关系,并确定以剑桥中心为核心,开发学习和实践项目,其他部门积极配合工作。

2.社会机构建设:校企密切合作是英国创业教育的主要特点。一大批校外机构,例如全国高校企业家协会、全国创业教育中心、全国大学生创业委员会、高等教育学院、英国创业教育者机构等等,均以推动完善英国高校的创业教育为己任,努力支持在校生、毕业生和教职工的职业选择或企业创建。

在英国,高校内外相辅相成,互利双赢,逐步形成了高校与企业组织机构紧密结合、教学目标与企业需求紧密结合、教学过程与创业实践紧密结合的完整教育生态系统。得益于这样的良性互动创业环境,大学生的实践训练可以紧密围绕创业目标展开。

(三)筹集创业经费

除了政策支持上的不遗余力,英国政府还通过资金上的全力保障来体现出对创业教育的高度重视,这为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统计资料显示,自从1987 年启动“高等教育创业”计划,在其后的二十余年间,英国政府不间断地投入资金,保证英国大学创新创业教育80%的经费需求都可以通过政府拨款得到满足。[3]

互联网时代来临,为了实现科技信息的高效分享,英国政府于2001年又全面启动了“高等教育创新基金”,用以资助高校建立科技信息网络群。同时,为了促进高校创业教育成果向技术成果的顺利转化,英国政府另外设立了“科学创业挑战基金”予以支持。

除此之外,市场化机制在拓展英国创业教育的经费渠道方面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2009年的“社会创业奖金”计划,就是由英国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与社会事业慈善基金会联合发起,以伦敦和伯明翰两个城市为试点,鼓励高校人员通过积极地创业活动来创造性地解决一些现实的社会问题。[4]

(四)注重实践体验

英国创业教育另外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从做中学”的特征。这要求师生能够走出传统课堂教育模式,以经验性学习为手段,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最终实现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在早期的创业教育普及阶段,高校大量推出校内创业模拟、创业计划竞赛等活动,为学生创造参与创业实践体验的机会,接受创业教育的大学生中有60%以上参与过这样的课外活动。随着创业教育的进一步深化,英国高校开始不断尝试通过学校导师和企业的共同指导,让大学生们真正参与到创业实战中。例如,考文垂大学的“大挑战项目”,依托政产学研结合,导师带着学生进行热门社会领域的探索,无论是社会老龄化问题、食品安全问题还是低碳经济研究等都可能会涉及。同时,通过审核的学生项目可以得到“提速项目”计划的经费资助,被导师关注的具有创业潜质的学生,导师会持续跟进他们的项目,帮助其学生解决创业过程中的疑难。

(五)培育创业导师

要确保创业教育质量,雄厚的师资力量储备也是必不可少。英国高校创业导师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其中既包括经管专业领域的专任教师,也有接受过企业或社会组织系统培训的教师,甚至还包括驻校企业家。在教学中,这些师资可以凭借自身丰富的企业经验直接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指导,另一方面还能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来持续完善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同时,这一大批创新型与创业化的教师队伍又成为建设创业型大学的重要保证。例如,在2015 年最具创新性的英国大学评选中排名第二的帝国理工大学,选派50多位教学科研人员组成创新创业研究部门。作为研发项目的主力和支柱,他们既是教学导师,也是创业导师,通过与各类企业和研究机构合作,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和锻炼的机会。[5]

对于那些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除了能够得到学校层面的激励,还可以得到由英国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专门设立的教与学优异基金的认可与奖励。

三、关于中国高校创业实践活动的反思

根据《2017 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麦可思研究院)分析,2016 届中国大学毕业生的自主创业比例仅为3%,明显低于同期英国大学毕业生创业比例,如果进一步对比创业成功率那就相差更远了。

(一)关于政策的反思

我国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初始于上个世纪末,进入21世纪后,在国家政策指引下,政府主管部门陆续出台了一批推进国内高校双创教育的政策文件。例如,2010 年颁布了《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2012年颁布了《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2015年颁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等,这些政策引导促使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站在了新的起点上。

但是面对复杂多样的国内高校创业教育现状,何为科学、优质的创新创业教育,如何在高校营造出支撑学生创新与创业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如何为参与其中的每个角色(政府、社会、企业、学校、教师、学生)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找到各自精准的定位,从而走出单靠高校“自循环”完成的封闭状态,也是高校当下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面临的最大挑战。显然,国家政策也需要配套各类具体的实施方案,才能确保落实到位。

(二)关于组织的反思

1.高校内部:我国高校内部的双创教育管理,在本科院校主要以大学科技园为主,在专科院校以校企合作为主,部分高校还设置了创业学院,创业教育研究中心等机构。但是,从中央到地方再到高校都没有形成连贯的链式管理程序,常常因为多头设立的部门没有或少有专职负责人(往往由学工、教务人员兼任),缺乏统一的协调机制,导致各自推进的创业教育活动独立、零散,缺乏系统性。校园内林立的“众创空间”主要与毕业生求职洽谈会相结合,很多低年级学生并不了解这些平台对自己职业发展有何价值,也没有兴趣参与其中,成为了“局外人”。

2.社会组织:除了沿海地区少数几个省市外,其他地区政府能够持续关注大学生创业教育并专门出台政策予以支持的较少,应景现象多。因为缺少现实利益,导致当地愿意为学生提供企业经营管理学习机会的企业少,社会上的风险投资商也没有主动参与投资高校大学生创业活动的强烈意愿。

国内高速发展的互联网应用环境,给这一问题的解决带来新的转机。高校可以通过搭建“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网络平台,整合各类创新创业教育资源,促进知识共享与信息交流,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提供便利。例如牛津大学赛德商学院建立“创业赛德”,作为学生、校友及学校周边千余个高科技企业的门户,既宣传创业文化,又为创业者和企业提供专业支持和人脉关系支持。

(三)关于经费的反思

在办学经费相对紧张的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同样会受到资金问题的困扰。没有了资金的持续投入,就难以建立健全真正有效的保障体系,这种现状严重制约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目标的真正实现。

除了呼吁政府能够加大财政资金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投入,高校可以学习英国经验按照市场化机制增加资金来源渠道。例如积极开发校友资源,对于那些热心教育的企业、社会组织和创业成功人士也要积极联系,争取他们的资金支持。各级政府和高校还可以在具有可行性的前提下,设立多个级别的创业教育发展基金,以形成完善的资金保障体系。

(四)关于体验的反思

真正的创业实践不能仅仅停留在开设选修课或聘请一些成功企业家的讲座上,需要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和创新思维养成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只有建立起一整套科学的“专业教育+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创业实践质量不高的问题。

在目前的实践中还存在着一个突出的现象,国内大学生创业科技含量偏低且缺乏新颖性,与欧美国家形成明显的对比。根据2017年的一项调查,有63%的英国大学生在考虑创业,其中25%想要创办科技公司。但是在国内现行的科研管理体制之下,大部分源自国内高校的科研成果主要考虑的是如何与政府和企业对接,转化到大学生创业的通道并不通畅,无法真正服务大学生科技创业。这导致一方面当前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低,另一方面大学生创业科技含量又难以提高。

因此,需要整合校内资源,创新能够释放教师转化热情的机制,以引导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对接大学生创业项目,通过科技含量的极大提升来增强创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而提高成功率,这是提高创业实践质量的必由之路。[6]

(五)关于师资的反思

随着创新创业教育的不断成熟,它在深度和广度上变得更加复杂,对高质量师资的需求日益增加。有研究显示,我国高校双创教育师资除了小部分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创业实践经验之外,通常由商学院专业课教师甚至学校辅导员兼任,这些“学院派”教师,本身普遍缺乏实战经验,也没有在企业工作的经历,指导能力严重受限。

正如跨界整合已经成为当今产业发展的潮流,创新创业教育本身是一个跨学科、多领域的融合教育,只有社会各级力量的协同合作才能实现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创业教育师资水平的整体提高不仅需要教师个人的专业知识积累,同时更需要团队集体的智慧。努力构造高水平专家库,引入专业教师、企业家、社会组织负责人、政府人员等多种角色,以多学科优势对课堂内外的学习,比如创业课程、创业项目等提供专业化的指导与帮助,甚至可以实现类似英国的志愿者担任导师的创业辅导制。当然,这个美好愿景的实现需要建立在教师现实驱动力问题的真正解决之上,这同样有赖于健康理性的双创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

四、结束语

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技能并不是与生俱来的,高等教育是提升他们技能的重要环节和途径。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实践尽管尚不能完全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但也应该看到其巨大的发展潜力,需要政府、高校和企业的进一步探索与实践。

猜你喜欢
英国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英国的环保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欧盟同意英国“脱欧”再次延期申请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英国圣诞节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