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社会道德问题研究

2018-03-29 06:15李佳琦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传播力研究 2018年30期
关键词:公民道德公民价值观

李佳琦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道德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部分,是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实现经济与社会文明同步发展的关键一环。党的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塑民族精神、外树国家形象是当代中国精神的体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实际上就是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对道德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育和践行社会道德,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时代社会道德的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美好生活需要一方面为人们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对公平、正义、民主、法治、安全、生态的需求。但在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道德建设作为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基础,思想道德建设还存在许多不足,与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此项工作任重而道远。

伴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的政治和经济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相应的,人们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价值观也发生了巨大转变。当今社会,我国的传统价值观与现代价值观、拜金主义、宗教价值观、个人极端价值观并存,价值观由一元化向多元化转变,但同时也导致公民在选择价值观的同时,发生迷茫、混乱的情况。在经济利益主导的社会中,人们崇尚金钱,注重物质和享乐,使得初步确定价值观的人们受到严重影响,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成为参加活动的根本动力。

二、社会道德问题的成因

(一)现代化社会发展迅速,对公民的道德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国将在21世纪中叶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现在进入了决定性阶段,改革开放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我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城市化进程加快,社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经济体制已经由公有制经济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导,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结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建立,对于市场经济的开放性提高,社会局面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原来的小农经济和自己自足的思想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现代社会需要的是高产量、高质量、高效率的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共同存在的公民道德体系,在现代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中,也发生了巨大改变。原有公民道德价值体系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新的公民道德价值体系正在建设中,这使得社会中存在的拜金主义、个人极端思想和宗教价值观趁虚而入,破坏原有的价值体系,消极的价值观充斥着现代公民的思想,腐蚀原来优秀的精神文化。

(二)公民道德教育缺失,不能树立积极的道德价值观

新的道德体系没有建立起来之前,公民会在社会和市场的影响下,容易形成消极的道德价值观,这时候需要社会的力量引导和纠正。而在这个大环境下,对于公民的道德教育明显缺失,无论是从青少年还是到老年人,社会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公民道德教育体系。青少年学习过程中注重成绩,不注重其精神文化的培养,在初步建立价值观的阶段缺少正确的引导,被拜金主义、攀比心理、利己主义等观念侵蚀,形成消极的道德观。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现阶段企业不能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市场上,假冒伪劣产品在市场中比比皆是;国家工作人员履职尽责不到位,进门难、办事难现象屡见不鲜。这些现象从本质上讲,都是职业道德严重缺失的重要表现。

(三)国家法律法规、制度体系完善过程中,对恶俗行为的惩罚体制不健全

道德与法律并不是对立关系,二者相互联系。法律和道德的调整范围不同,法律强调通过强制力来规范人们的行为,而道德是通过人的内心遵守来约束人们的行为。道德对人们的要求高,法律对人们的要求是道德的最低限度。社会中存在的低俗行为,有一部分非道德行为,如见死不救行为、违反承诺行为等,是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无力调整的。搀扶摔倒老人被敲诈、见义勇为被索赔的事情不仅严重伤害了施救者的善心,也严重损害了高尚道德的信念,不道德行为导致人们消极与漠视,社会的道德退步。我国法律法规制度保障不健全,激励公民高尚道德行为的力度欠缺,是社会公德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

三、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的途径

(一)加强舆论宣传,营造道德教育的良好氛围

在进行公民道德素质教育中,社会中形成良好的氛围至关重要。现代社会不仅存在新闻、报刊等传统的宣传方式,微博、微信、博客等自媒体对于新闻的传播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传播方式的增加使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新闻的发布者,但这种环境下也出现了许多需要关注的问题。现在有些媒体人放弃自己应有的职业道德,为了增加关注度,采取片面截取、夸大事实的方式,报道虚假新闻,吸引人们的眼球,以获得轰动效应;还有些媒体报道的新闻低俗,不具有审美格调,破坏社会的风气。鉴于此,我们必须加强规范媒体的行为,发挥其对舆论的正确引导作用,提高出版物和传播的新闻的质量,集知识性和审美性于一体。媒体的宣传对于人们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树立积极的道德观具有重要导向作用。对于社会中出现的体现公民美好品德的事迹,要利用媒体充分进行宣传,扩大影响力,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向善的氛围和环境。

(二)推进教育引领道德建设

公民道德水平与其接受到的教育息息相关,消极的道德观主要存在于教育稀缺的人群中。推进道德教育,是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要提高公民的道德认识水平,在教育、宣传无私奉献、诚实守信等道德时,要以榜样人物作为标杆,有事实、有依据,避免陷入假、大、空的境地,使公民产生强烈的反对情绪,达到背道而驰的结果;另一方面要提升政府、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公德,公民的道德建设是开展工作的基础,政府、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应当从社会实际出发,寻找解决公民道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坚决不做表面文章。针对突出性问题,各种组织通过广泛开展道德宣传教育活动,使积极的社会道德观深入人心,引领公民走向正途。推进公民道德和政府和事业单位等其他组织的道德共同建设,保持社会相对稳定。

(三)完善法律法规,健全道德制度化建设

法律法规和道德的追求具有相同的本质精神,都是希望通过约束和规范人们的行为达到建设和谐社会的目的。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出现的一些社会问题,仅仅通过道德的谴责和行政处罚,仍不能改变现状。只有法律对这些行为作出规定,才能使人们对败坏社会风气、破坏社会公德的行为产生畏惧,根据法律法规调整自己的行为,实现减少或者消除这类社会现象的目标。健全公民道德的制度化建设,有助于减少外部环境对公民道德教育的影响,提高公民道德教育的成效。我国的道德教育重视说教,忽略了其与现实环境的差别,导致道德教育脱离现实,不能为现代社会所用。对道德实施制度化建设,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提高公民现实中的道德意识,促进公民道德义务的完成。

四、结语

推进道德建设,必须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充满希望。在全社会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营造良好的道德氛围,激励人们积极实施道德行为;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坚持依法治国和依德治国的有机统一,必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猜你喜欢
公民道德公民价值观
传统仁爱思想与新时代公民道德——契合关系与糅合机制的探究
论公民美育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群众文化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作用分析——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系列论文之二
隐私保护也是公民一种“获得感”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十二公民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