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的几个问题

2018-03-29 06:15符晓辉中共宜昌市委党校
传播力研究 2018年30期
关键词:培育居民社区

符晓辉 中共宜昌市委党校

党的十七大之后,社区作为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随着社区治理的不断深入,社区社会组织逐渐发展起来,日益成为参与社区治理的重要力量。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要求:“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社区社会组织,既具有一般社会组织的共性,又由于其内生于社区、专业能力相对不足具有特殊性,与正式社会组织有一定区别。在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过程中,党委政府必须出台专门政策,加大培育扶持力度,才能引导这支新生力量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一、社区社会组织的界定和特征

目前学界对社区社会组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社区社会组织的概念界定、内涵要素、性质作用、路径选择等方面。如何在广义和狭义上进行界定,尚有一些争议。2017年12月,《民政部关于大力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的意见》指出:“社区社会组织是由社区居民发起成立,在城乡社区开展为民服务、公益慈善、邻里互助、文体娱乐和农村生产技术服务等活动的社会组织。”由此可见,党委政府在基层社会治理的实践中,已经关注到除正式社会组织外,我国社区还实际活动着大量的、特殊的、带有“草根”性质的非登记社团——社区社会组织。正是出于对这股治理力量的正视和重视,国家层面出台了系列文件,规范了社区社会组织的概念,界定了社区社会组织的内涵和外延,并对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提出了要求,对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扶持、管理服务做出了部署。

社区社会组织除了具有一般社会组织的非营利性、自愿性、组织性等基本属性外,还具有社区性、内生性、灵活性、特殊性等特征。社区性是指组织的成员以本社区居民为主,组织的活动范围通常限定为本社区。内生性是指组织一般是由本社区居民出于本社区需要自发成立,或者是由基层党组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根据本社区特点引导本社区居民成立。灵活性是指组织扎根本社区,更贴近本社区居民需求,能为本社区居民提供更为灵活的服务。特殊性是指此类组织在专业性、组织性及规模上与正式社会组织无法相比,需要特殊的政策关注与扶持。目前我国各地在实践中,对社区社会组织实施分类管理,符合法定登记条件的可以申请登记;未达到登记条件的,可以在街道办事处或社区党组织备案,由其进行管理和指导。

综上所述,社区社会组织与正式社会组织相比,更具“草根”的特性。正是由于这些特殊性,社区社会组织在我国基层社会治理中日益发挥出强大的协同作用,主要集中在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扩大居民有序参与、弘扬积极向上的社区文化、促进社区和谐发展等方面。

二、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近一年来,我国对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高度关注,提出了“到2020年,实现城市社区平均拥有不少于10个社区社会组织,农村社区平均拥有不少于5个社区社会组织”的具体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及民政部门纷纷出台政策促进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组织数量呈持续增长的态势,组织作用也日益显现。但由于很多地区尚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很多阶段性的共性问题,这些问题主要集中在发展不平衡、发展不充分两个方面,与当前社会治理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

(一)发展不平衡:各地发展存在较大差距

目前不同地方、同一地方的不同社区之间,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存在很大的不平衡。有的地区政策到位、强力推进、引导得当,组织的数量和类型增长很快,较好地满足了社区居民的各方需求。有的地区还陷在“社区行政化”的惯性思维里,发展仅限于表面上的数量达标。

(二)发展不充分:不能满足基层社会治理的新要求

当前我国仍处于社会转型期,社区治理的主体、内容、形式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社区社会组织作为治理的重要主体,在很多地方发展很不充分,成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薄弱环节。

一是社区社会组织的类型较为单一。当前社区中备案的社区社会组织大多为文体娱乐类,能提供家庭服务、健康服务、养老服务、育幼服务等各领域生活服务的很少,能提供心理疏导、人文关怀、精神慰藉和心理健康等专业服务的更是难觅踪迹,远远满足不了社区居民的多方需求。

二是社区社会组织的作用发挥有限。社区社会组织的作用,当前大多集中在困难帮扶、志愿者服务、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等方面,没有充分发挥其在完善社区服务、引导居民参与、培育社区文化、促进社区和谐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三是社区社会组织自身建设不足。社区社会组织普遍缺乏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和专业能力,大多组织处于自由生长状态,缺乏为社区提供常态化、持续化、规范化服务的能力。

(三)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是各界对社区社会组织的认识还不到位。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社区基层党组织和群众性自治组织、社区居民,还没有充分认识到社区社会组织的地位和作用,甚至对相关概念尚不知晓,制约了组织的发展。

二是社区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机制还不健全。社区社会组织在很多地方还是新事物,主管部门对其分类管理制度、登记或备案条件、办理流程还没有建立或者规范,街道、社区对培育扶持其发展还缺乏专业力量和专业方法,致使很多社区社会组织想壮大成为正式组织而不得其门,想为社区提供更好服务而不得其法。

三是对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扶持力度还不够。无论是在政策扶持上,还是资金支持上,都远远达不到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的需要。

三、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宣传造势,提高各方对社区社会组织的认识

一是要提高党委政府对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的认识。可以采取集中宣讲、专题培训等方式,促使党委政府切实成为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的领导和主导力量,提升其专业工作能力。

二是要广泛培养社区居民的社会参与意识。可以采用政府网站专题介绍、微信公众号推文推广、电子屏幕滚动播放、社区宣传栏海报宣传、社区散发宣传单等多种方式,扩大社会公众对社区社会组织的知晓率,激发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把社区中的有志者、有能者组织起来,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

(二)政策支持,加大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力度

一是完善制度框架。特别是各地各级要尽快出台和完善《加快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的实施办法》、《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政策指导性文件,加强社区社会组织规范化管理,加大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力度。

二是降低准入门槛。对符合登记条件的社区社会组织,要优化服务,简化登记程序,规范登记流程,加快登记审核。对达不到登记条件的社区社会组织,街道办事处作为业务主管单位,要加强分类指导和业务指导,促使社区社会组织提高自我“造血”能力,最终走正规化道路。

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可以设立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专项资金、社区建设公益基金等,并将备案的社区社会组织与正式社会组织区别开来,在政策上适度向社区社会组织适度倾斜,通过资金扶持撬动其发展和壮大。

(三)搭建平台,扶持社区社会组织健康成长

一是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孵化机构的支点作用。现在各地、各街道社区,建立了大量的社会组织孵化机构。这些机构要加大对社区社会组织的研究,针对组织特点进行专业指导,同时促进政府、社区、企业、金融机构与社区社会组织,社区社会组织之间的资源对接,让社会各界都支持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

二是充分发挥街道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的枢纽作用。街道在调动、整合区域范围内的党政、企事业单位、社区、社区居民及其他社会资源等各方面都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在街道层面应普遍成立社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充分发挥其在政策支持、资金扶持、项目带动、能力建设、资源衔接等方面的优势,成为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的大本营。

三是充分发挥社区公益创投活动的顶层激励作用。省、市、街道各级可以通过举办社区公益创投活动,利用各种奖励措施,广泛动员社区居民,深入挖掘社区需求,积极打造因地制宜的社区公益项目,从而持续带动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

(四)强化培训,增强社区社会组织自我发展能力

各地民政部门和街道社区可以通过购买专业团队服务的方式,加大对社区社会组织参与人员的培训,使其具备社会工作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夯实社区社会组织发展壮大的基础。

猜你喜欢
培育居民社区
石器时代的居民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高台居民
社区统战与社区管理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