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导演自身视角探究电影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2018-03-29 06:15赵小贺大腕影业
传播力研究 2018年30期
关键词:创作艺术教育

赵小贺 大腕影业

一、电影大环境下中国电影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电影艺术教育技能化

在以现代科学技术的合理性或工具的合理性为主导的传统电影艺术教育模式中,人们往往有意无意地忽视电影艺术教育的审美培养,只强调其直接功利主义目的,并将电影艺术教育转化为技术,摒弃了以人文方式培养艺术人才的中国传统电影艺术教育模式。特别是,随着苏联电影艺术教育体系的引入,各种艺术学科变得越来越详细,各种专业艺术学院相继出现。专业越来越强,综合性越来越弱,学生的技术越来越好,但他们的人文素质却越来越差

(二)电影艺术教育机械化

电影艺术教育的机械化体现在电影艺术教育的教学过程中。电影艺术教育的德育与技能教育必然导致电影艺术教育的机械化。在传统的美术教育教学过程中,由于对德育和技术教学目标的错误引导,美术教师认为只要完成了德育和技术的教学,就完成了课程的教学目标。因此,讲、教、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应该是一个生动有趣的艺术课堂,它是机械的、呆板的、死板的、死气沉沉的,更不用说增加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了。

二、自身导演经历感悟

(一)电影导演的表演观的重要性

电影导演的表演观会极大地影响着演员的表演效果和影视作品的最终质量。导演他是演员进行表演时的忠实观众,他在镜头前不仅仅是关注演员的肢体动作和面容表情,同时还注重演员能不能够把剧情所需要的传达的情感与情绪通过表演表达出来。另外,演员也需要从导演这边获得关于自身表演效果的反馈。一个优秀的导演,一定拥有极其敏锐的观察力和认知能力。敏锐的观察力和认知能力帮助他更好的诠释自己的电影。

(二)电影导演艺术的基本特点

电影导演艺术的基本特点主要是再创作性、主观能动性和综合性。电影导演艺术的再创作性指的是电影不是无中生有的,而是基于一定的创作基础上进行再创作的过程,换句话说,电影是一定要有剧本的。主观能动性指的是对于剧本的阐述离不开电影导演的个人理解和感悟,这也是进行二次创作的前提条件。最后综合性强调的是电影导演艺术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艺术门类,相互之间取长补短,给观众带来更佳的观影体验。

(三)电影的拍摄手法要紧跟时代

随着时代的变迁,电影的拍摄一定是要与时代技术的进步相结合的,这样才能给观众带来更好的观影体验。比如在《龙门飞甲》中,徐克导演为了让我们能够看到一部强烈感官刺激的电影,用尽了这三十年来对于立体电影拍摄技术的探索和尝试,从铺天盖地的立体电影狂潮“硝烟”中异军突起。《龙门飞甲》贯穿始终的立体电影拍摄技术,无疑让我们看到了华语3D立体电影的最高竿,作为一门视觉性为主导的艺术形态,立体影片拍摄技术的发展无疑深刻地影响着电影艺术的进步。

(四)电影艺术的教学重在培养审美

古人有“一切景语皆情语”之说,这是说艺术家在创作时必然将强烈的思想感情以及自己的审美体验寄托或者融合在景物的描写当中,就是所说的“融情于景”。艺术来源于生活也来源于自然,因此想要感受文章之美、体验文章之情必须通过对自然的接触、感受方能恰到好处地读透文章。如电影《暗路行进》中,向观众呈现的是一名地质学家,为了帮助大家找到的父亲跋山涉水支持到底的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欢快明亮的基调搭配演员诙谐逗趣的演绎,使得这部电影给即将到来的温暖季节注入了强劲的正能量。在艺术教学中,应当充分挖掘电影艺术劝人向善的道德情感教育。这样学生在已经获得了审美的体验上,对艺术就有了一定的鉴赏美的能力。

三、结语

作为从业多年的导演,能够深刻的认知到导演与演员之间是需要互相交流的,也明白所谓生态电影艺术教育其实是一门符合整个自然、人类社会、思维和交流的生态模式的艺术。在生态电影艺术教育中,师生关系不再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关系,而是都是参与者的平等关系。教师与学生相互激励、相互提高、相互补充。虽然老师和学生有不同的年龄,经历和职位,他们应该平等对待对方。所有人都认为他们正在教与授,总是专注于获得新事物,但是他们不是专注于一个明确的话题,而是致力于在不同的观点和观点之间建立互惠关系,在对话和碰撞中寻找真理。

猜你喜欢
创作艺术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一墙之隔》创作谈
纸的艺术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创作随笔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