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我国网络外宣的严峻现状

2018-03-29 06:15陈露张晨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
传播力研究 2018年30期
关键词:天津事故

陈露 张晨 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

网络媒体又称“互联网媒体”,就是借助国际互联网这个信息传播平台,以电脑、电视机以及移动电话等为终端,以文字、声音、图像等形式来传播新闻信息的一种数字化、多媒体的传播媒介。互联网媒体相对于早已诞生的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而言,又是“第四媒体”。然而,中国的对外宣传工作,在目标定位、宣传方针、报道策略等方面还需要完善,其严峻现状值得我们总结与反思。

一、“西强我弱”的态势

在国际舆论场中,明显地呈现出“西强我弱”的不利态势。

(一)强势的西方传播

网络时代,网络媒体的报道在传播方面更加便捷,渠道方面更加畅通,影响方面更能深入人心,由此也更能左右大众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和态度。在国际舆论中,西方大国对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有意曲解和污蔑,是其文化霸权、文化渗透的一种伎俩和手段。目前国际上已然呈现出报道中“西强我弱”的态势,这既损害了世界上公平正义、积极进步的国家发展理念,也极不利于良好国家形象的建构。

在互联网建设和开发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向来是以起步先行、投入比例大而闻名,由此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据了全球“网络霸主”的地位,在经济、文化、信息和语言方面势如破竹,攻城拔寨。武汉大学郭习松就指出:“因特网上全部网址中,78%为英文网址,其中70%的网址出自美国。网上信息约90%是英语,其中80%是由美国提供的。”十年来,各国网络传播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相信美国的垄断地位仍然还在保持,美国的网络霸权已然笼罩在世界的上方。

由于信息大部分来源于西方,西方对于中国的信息封锁和信息渗透,所以国外对于中国的报道少之又少,仅有的新闻报道,出现的也是负面消息比较多,比如侵犯人权、专制决断、恐怖袭击、违法犯罪等等。如果说传统的媒体无法跨越这种传播的局限,网络媒体可以利用传播的无界限改变这种传播“西强多弱”的态势。刘亚洲就指出:“意识形态领域西强我弱,今天互联网已经成为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主战场。”(1)

(二)缺乏原创的“设计”

一个媒体没有太多自己原创的新闻势必会缺少竞争力,势必在传播效能下大打折扣,在国际上发出的声音别人未必听得见、听得清甚至听得懂,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西强我弱”“人说我听”的国际传播态势,如果想影响国际主流的舆论生态,可谓任重而道远。

在重大新闻事件的策划方面,我国显然还没有建立起相应的机制。从某种程度上说,“由于全球媒体强大的新闻垄断和国内网络的畅通与发达,国际上的重大新闻的议题与框架设置权,正在悄悄地从中宣部和外交部转移到西方媒体手中。”我们在这场传播浪潮中,总是处于被关注者地位,总是成为西方大国新闻“设计”的对象和受害者,这一点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

另外,缺乏原创性的表现是,过多引用国外媒体的信息和图片。我们的主流媒体在关注世界形势和报道伊拉克战争、叙利亚战争的时候,很多来自西方媒体,比如美联社、路透社等,有时候关注世界的视频音频,也会借鉴国外媒体的画面和图片。无可否认,我们是经过了严密的编辑和改编,但是新闻信息已经掺杂了西方的价值观、世界观,这些东西一旦借鉴,就会深层次地、不自觉地、悄悄地带进中国观众的思维,进而影响他们观看世界的角度和方面。显而易见,这种借鉴已经很有潜在的危险性,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才是。

国内缺乏原创性的新闻报道,对于那些成长中的网民来说,他们的好奇心会驱使他们“翻墙”看到国外“原生态”的“评论”。这些网民可以直接通过互联网,浏览到国外媒体对于国内大事件的新鲜报道,往往比较让人信服。国内新闻往往随着时间的发酵,不但错过了最佳播报时机,而且往往为那些不了解真实情况的人带来了“先入为主”的错误引导。这也是美国渗透的一种手段和方法。

这样一来,在全球网络传播体系中,西方大国的媒体宣传无疑是占有主要的“设计”和“发声”地位。其实,“积极发声”和“主动报道”不仅仅是为了显示中国的新闻素养,更多的是为了表明我们在一些国际事件和“大是大非”面前的态度和立场。

二、“事后应对”的被动

失声的另一种连带效应就是“事后应对”,真可谓“亡羊补牢,为时晚矣”。比如西方大国对之前社会主义老大哥“苏联”的和平演变,这不仅由于苏联在当时舆论阵地中“失声”已久,再加之面对这种渗透和颠覆,反应过于迟钝,应对的对策手段失效,才会酿成“分崩离析”的后果。美国铁血将军巴顿曾经说过:“战争中不能经常处于招架状态,这样必然失败”,新闻战场同样道理。

(一)“捂”

在一些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上,我们总是如履薄冰,前瞻后顾,表现在语言层面的就是这不能写,那不能说,表现在时间层面的就是等待审批,坐失良机。这样造成的后果是很难想象的,也很难预测的。一方面,这样给了国外媒体一个抢占报道的黄金期,我们就失去了“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这样以来,我们的优势反而变成了劣势和桎梏;另一方面,国外媒体的报道毕竟是西方的视角,他们很难根据中国的国情客观、公正地解读,从而给西方媒体误解、夸大中国的社会矛盾制造了一些“话题”。国外媒体肯定根据自己的理解,抓住一个问题的方面大加报道,对于我们的初衷就事与愿违。现在的网络媒体,没有什么能捂得住的,还不如事先掌握主动权,先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进行积极主动的报道。

比如,天津滨海新区危险品仓库爆炸事故发生后,引发国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与集中报道。然而当世界的目光聚焦到这座海滨城市的时候,天津的媒体们好像一夜之间变得“鸦雀无声”,也有人指责天津媒体面对这么大的爆炸事故,面对这么多的人员伤亡,面对这样重要的民生事件,竟然“不作为”,全部变成了“失语”和“装睡”的状态。竟有甚者,网络媒体的微博群众注意到在全球聚焦爆炸事件的时候,天津媒体竟然“一脸轻松”,在韩剧的肥皂泡中百无聊赖,实在是可忍,孰不可忍。当然也有天津媒体人反驳,其实天津电视台第一时间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但是要等待国家政府的授权才能报道。对于这种无谓的辩解,不能缓解质疑,反而加重大家对于中国媒体的职业道德。

由此可见,对于新闻事件,要紧紧把握住黄金期,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二)“补”

对于外媒的一些指责,国内媒体也开始补救并争相报道,这是一种事后的补救措施。对于这种及时的报道,其实中国的报道已经有了,只不过在等待审批。天津真的是“一座没有新闻的城市吗?”实际上,天津媒体人也是第一时间负责任地报道了这起事故,第二天,就有一篇名为《天津滨海新区发生危险品爆炸事故已致17人死亡》的消息出现在《今晚报》的网站上。与此同时,面对重大伤亡事故,天津卫视也是第一时间发表声明,沉痛哀悼遇难者,并且把一些按照档期放映的娱乐节目,暂停播出或者暂缓播出。对于天津媒体的这种做法虽没有大面积播报,但是也显示了中国的媒体在面对突发事件时,政治的敏锐度和责任感还是有的。

在重大舆情下,来自外媒的压力,可以说,第三天的天津媒体铆足了劲,集中力量,对天津爆炸事故可谓出现了“井喷式”的报道,报道角度之全,报道内容之多,报道层次之深,都是其他西方媒体无可匹敌的。比如《每日新报》集中了10个版面充分呈现天津港火灾爆炸事故社会各个细节,相关新闻多达30多篇,;天津电视台也是动用全体记者媒体人,深入现场,抓住细节,从新闻发布会,政府救治和善后处置工作的开展,交警人员的忘我工作,消防人员的美丽逆行,各界人员的热心帮助,信息量非常大,角度非常丰富,有温暖的援助之手,也有问题之下的层层剖析。14号当天,仅一些主要天津媒体关于爆炸事故的报道篇数就有100多篇。

这起事故也受到了国际媒体的关注。CNN等机构还进行了现场直播的报道。各家媒体在这次事故的报道中,不仅引用了中国官方媒体(如新华社和人民日报以及中央电视台)的报道内容,还大量使用了在社交媒体(如微博)上的视频资料。

即便如此,新闻的第一时间是不可逆的,一定要抢占住才能掌握主动权和话语权。如果被外媒抢占了最及时的报道时间,虽然亡羊补牢,为时不晚,但是还是在效果上大打折扣,因此,还是要抢占新闻报道的第一时间。

中国的未来将取决于“新”而不是“旧”,一个致力创新、宽容、开放的中国,在传播策略上不能让“保守”“桎梏”成了一种绊脚石。我们要把现代化的、有魅力的中国,通过新的传播策略,告诉整个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注释:

(1)刘亚洲:《意识形态领域西强我弱 互联网是主战场》,《解放军报》,2016-10-15。

猜你喜欢
天津事故
如果天津有“画”说
一起爆炸事故的调查处理及其启示
铀浓缩厂事故安全监管分析
天津战“疫”必胜!
学中文
天津卷
《天津造纸》征稿启
废弃泄漏事故
《天津之眼》
小恍惚 大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