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国企集中式财务管理模式

2018-03-31 23:54□苏
山西财税 2018年1期
关键词:集中式管控国有企业

□苏 京

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国有集团企业主要以集团控股形式为主,是集团和股份并存后形成的框架。我国国有企业在管理层级方面设定数量繁多,多层级的管理层格局可以实现股东对企业的合理管控,但是较为繁琐的管理层级也给企业整体运营效率带来一定影响。随着市场竞争的逐渐加剧,国有企业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时,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其中体现在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权限过于集中,财务监管不到位等方面。要想在这个充满竞争力的市场中长远发展,首要做的工作就是结合国有企业自身管理需求和标准,构建一套迎合自身发展的财务管理模式,将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梳理,在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效率的基础上,给国有企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国企财务管理现状分析

(一)国企财务管理的环境

针对我国国情来说,国有企业和普通企业进行比较,在本质方面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国有企业投资或者参与管控,一般以地方政府部门以及中央政府部门为主,国有企业集团成为多个法人体系构建的一个大规模的经济结合体系。受到历史因素的影响,国有企业不管在管理模式方面,还是在产权关系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在改革开放逐渐深入之后,我国国有企业根据生产运营方式划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资产重组国有企业;第二种是政府部门转化国有企业;第三种是自我发展国有企业。

(二)当前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常见问题

1.缺乏有效的财务控制。当前,多数国有企业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时,主要将工作重心放置在事后管控方面,没有给予事前管控和事中管控高度重视。大多数企业集团在落实财务管控工作时,和事前财务决策存在一定差异,在构建决策以后,没有重视事前预算编制工作,缺少规范的预算编制和执行标准。在开展运营工作时,缺少或者没有结合相关需求和标准来实现事中管控,财务控制工作过于形式化,仅仅结合上级部门下发的标准来执行,导致企业经营混乱等现象发生,资本框架方面缺少平衡性。再加上上级部门的管控不到位,在对集团企业进行投资规划和安排的过程中,缺少完善的财务管理机制,使得财务整体水平偏低,给企业财务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影响和约制。

2.内部财务监督不力。企业集团在开展财务监管工作的过程中,没有做好各个部门的沟通交流工作,子公司和集团企业之间监管缺乏充分沟通。子公司在开展运营工作时,和集团企业交流往往过于被动,甚至存在与集团企业有关标准和需求相背离的现象。除此之外,企业内部没有构建完善的财务监管体系,没有意识到财务监管的重要性,同时也没有设定独立的内部监管机构,导致集团企业无法对子公司各项财务运营情况加以科学监管。并且,内部审计机构在企业组织框架中位置偏低,同时不具备独立性,往往受到上级领导层级的干预,审计工作重视程度偏低,导致审计工作形同虚设,无法全面有效的发挥自身作用。

3.财权分配不合理。现阶段,我国大多数国有企业集团在开展财权分配工作的过程中,往往缺少合理性,过于极端化,也就是分权力度偏高或者集权力度偏大。针对有一定规模的国有企业而言,在初期阶段一般应用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在应用过程中觉得缺少合理性,于是对其进行频繁修整,从而产生较强的极端化。这种极端化通常体现在集团企业给予附属子公司较大的权限,投资结构不理想,投资效益偏低,导致运营风险出现,给集团企业集中管理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在筹资管理方面,集团企业在开展内部资源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缺少资源共享和通畅性,对外举债规模管控力度不高,太大的负债将会使企业资本框架不具备合理性,从而加剧了财务风险的出现,甚至财务管理出现失控现象。此外,针对集权来说,一般体现在初级阶段,受到特殊本质因素的影响,使得我国国有企业在运营领域方面和普通企业存在较大差异,大部分国有企业主要把权限进行高度集中,并且财政等职能部门干预力度比较大,使得集团企业建立了诸多规章体系来对子公司进行约制。在市场经济环境的作用下,高度集权企业占据主体位置,无法了解到基层企业的实际现状,对基层运营管理的真实状况不清楚,无法获取全方位数据,从而给集团重要决策带来影响。

二、集中式财务管理的特点及优势分析

在应用集中式财务管理模式的过程中,需要从长远角度入手,根据国有集团企业的真实状况以及运营标准,合理制定能够促进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目标。只有在结合战略管理特性的基础上,根据企业发展特性和要求,才能将企业财务管理问题进行全面梳理,给集中式财务管理模式的全面实施提供依据。

(一)特点

集中式财务管理模式主要是把集团内企业所有的财务数据进行整合,构建完善的集团企业财务管理、财务决策以及财务核算等体系,对集团企业各项资源以及业务实施集中化管控和调配。以资金管理为例,集团企业可以对各个子公司资金应用状况以及资金分配标准加以探究,之后利用集中财务管理的形式来实现对资金的集中统筹和调度。从实际角度来说,集中式财务管理模式是一项动静融合的管理模式。从全局角度来说,利用现代化技术,例如通过计算机应用以及互联网技术,构建集团集中财务管理模式,对业务产生因素的相关数据进行归集和整理,之后在系统中加以探究,结合探究结果制定完善的决策,从而确保数据在各个层级传递的精准性和真实性,减少财务数据处理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干扰,实现集团和各个子公司财务状况的充分沟通和传递,给国有企业创造更好的效益。

(二)优势

集中式财务管理模式具备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第一,利用把集团企业资金实施整合的方式,实现集团企业资金应用效率的全面提升,把分散在各个子公司的资金进行整合,从而对资金进行科学调配和管理。这种管理模式可以有效降低集团企业贷款规模,优化企业资本结构,减少企业的成本支出。第二,集中式财务管理模式能够让子公司中的岗位竞争逐渐改变成集团岗位竞争,给企业职工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和机会,让职工在增强自身专业素养的基础上,提高集团整体竞争水平。第三,可以通过构建完善的企业绩效管理体系,减少给企业造成的经济损失。通常情况下,一般由企业集团来安排财务工作人员对各个子公司财务情况实施管理,加大对子公司财务的管控力度,让子公司效益关系发生一定转变,使得子公司战略标准开始朝着集团战略标准的趋势发展,进而给集团企业创造更好的效益。第四,使集团企业会计政策和会计核算方式实现全面统一,提升了财务管理水平,构建了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优化统一财务核算体系,给集团企业决策建立提供了精准可靠的数据。第五,可以有效加大集团企业对子公司财务状况的管控,尤其是在开展重要决策制定时,集团企业可以对子公司真实的财务运营状况进行合理管控,如果和集团企业战略目标相背离,可以结合子公司财务情况,对其开展的活动进行暂停或修整。

三、国企集中式财务管理模式的设计

(一)推行企业资金集中管理模式

资金集中管理主要是由集团企业来实现对资金的统筹、规划和管理,在提升资金整体应用效率的基础上,防止资金不必要的消耗,减少资金成本投放,给集团企业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应用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的过程中,需要结合集团企业自身特性,在确保集团企业各项运营活动全面有效落实的基础上,满足企业发展环节中的资金需求。将集中管理模式运用到资金管理工作时,可以做到资源共享,优化资本结构,有效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加大对企业财务的管控能力,防止财务风险的出现,保证企业资金高效应用。现阶段,集中式财务管理模式已经在很多企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相对比较完善,企业一般采用在集团内部构建资金结算机构的方式,对集团企业内部资源实施科学资金管理和调配,从而提升资金整体应用效率。

(二)构建全面预算体系

针对集团企业来说,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在国有集团企业中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可以有效提升企业财务管理的真实性和规范性。财务预算将会给企业决策带来直接影响,并且还能给子公司生产运营和绩效考核方面提供依据和标准。对于传统的财务管理来说,企业预算一般被当做成一种对资金流情况实施管控的工具。然而,当前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时,财务预算可以有效提升企业运营效率,给企业创造更高的效益。因此,在集团企业中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时,需要从宏观以及微观两个角度入手,把预算当作核心内容,采用强化企业资产框架的方式,实现企业整体效率的提升,进而对各个子公司的相关职权加以明确,给集团企业战略目标的落实提供条件。

为了可以让集团企业更好的落实全面预算管理工作,首先就要制定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统一集团预算编制口径。开展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可以将企业运营状况进行预测和评估。采用激励和约制双融合的管理体系,提升国有企业管理水平,杜绝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的出现。其次,在集团企业内部设定完善的全面预算管理部门,该部门的职责在于预算编制、预算管理、预算执行情况分析以及预算修整等。在落实集团企业预算管理工作时,一般应用总、子融合的方式。集团企业需要结合自身制定的战略目标和规划,由预算部门把战略目标分解给各个子公司,之后由子公司根据自身实际状况建立预算方案,交由预算部门,预算部门对各子公司上报的预算进行核查,综合平衡后最终确定预算指标,并将其得以落实,从而保障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合理性。

(三)建立并完善配套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

由于大中型国有企业集团在产业链方面涉及比较广泛,并且设有众多子公司,为了能够给集中式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条件,就要将现代化技术运用到其中。所以,引进部分现代化财务管理设施是非常必要的,例如集团财务管理系统等。采用把财务管理体系和互联网技术相融合的方式,统一集团内各单位的财务管理口径,让子公司财务工作能够在网络平台中实现管理和操作,同时确保子公司财务信息可以及时的传递给集团企业中。采用管理数据和网络融合的方式,提升子公司信息传递给集团企业的实时性,实现集团对子企业财务的管控,给集团企业战略目标的制定提供依据。国有企业可以在构建财务信息化平台的过程中,结合自身管理需求和标准来应用研发对应的软、硬件设施,给财务数据收集工作的开展提供条件,在对各项财务数据加以整合的基础上,实现财务人员工作的合作和协调。

(四)强化内部监督管理与审计管理

强化监管是搞好国有企业的重要保障,国有企业要想提升自身财务管理水平,保证资金应用安全,就要给予内部审计工作高度重视,做好内部监管工作,通过开展相关知识培训等方式,让企业职工对内部审计的作用有所认知,实现内部审计部门在企业总体地位的提升。国有企业可以吸取西方国家成功经验,构建完善的内部审计监管机制,增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整体性有效性,强化流程管控刚性约束,确保内部监督及时有效。通过监管,帮助企业建立长远的战略目标,同时构建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除此之外,要想保证集中式财务管理模式顺利实施,还要加大企业财务监管力度,对各子公司财务实施情况加以监管,集团企业需要根据产权关系,给予子公司相应职权,并且安排专业财务人员以委派的方式对子公司财务活动进行参与管理。集团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任务有四点:第一,对子公司建立的财务管理体系进行监管,确保其能够迎合集团企业总体战略目标;第二,对子公司财务管理是否迎合集团整体规章体系需求进行核查;第三,确保子公司可以全面行使自身的职责,遵循集团相关规定、企业会计准则以及国家相关政策;第四,参与子公司决策工作。

猜你喜欢
集中式管控国有企业
EyeCGas OGI在泄漏管控工作中的应用
多端联动、全时管控的高速路产保通管控平台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BIM技术在土建工程管控中的运用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信用证洗钱风险识别及管控
光伏:分布式新增装机规模首次超越集中式
接触网隔离开关集中式控制方案研究
光伏集中式逆变器与组串式逆变器